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4年1月6日在霍邱县第十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县长 韦能武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主要工作回顾
2023年,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扎实推动“改作风、提效能、促发展、护稳定”八大行动,坚定不移聚焦质量、速度、位次、激励项,锐意进取、扎实苦干,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这一年,我们坚持扩投资、稳经济,综合实力稳中有进。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左右,逼近300亿元大关;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17亿元,增长4.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6亿元,增长10%;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6583元和17736元,分别增长7%和10%;新增市场主体1.6万户,增长28.13%;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4家,总数达到159家。一季度在全市“扩投资增动能赶超发展”激励评比中勇夺“季度流动红旗”第一名。
这一年,我们注重打基础、利长远,重大项目取得突破。加快推进淮河流域重要行蓄洪区建设工程霍邱段(即保庄圩工程)和行蓄洪区居民迁建工程,建成后将彻底解决行蓄洪区群众“水来搬家、水退修房”的窘境。加大特别国债项目谋划与争取力度,沿淮洼地治理、沿岗河防洪治理四期等4个特别国债项目已获批,争取资金10.1亿元。投资96.12亿元的s20长丰至固始高速公路(霍邱至皖豫省界段)和g328一级公路改建工程进展顺利,两项目共线采用双层桥梁跨越城东湖,“长龙卧东湖、天堑变通途”将很快成为现实。
这一年,我们合力防风险、护稳定,底线工作守紧守牢。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开门接访、带案下访、专班办理,扎实推进烂尾楼盘历史遗留问题处置,一大批信访积案得到有效化解;建立“民声呼应”闭环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保障了社会大局总体稳定。坚持生命至上,狠抓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风险防范,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同比下降75%,成功实现非煤矿山国家重点县“摘帽”。
过去一年,我们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主要做了五个方面工作:
(一)抓产业育动能,推动经济稳进提质
现代农业亮点纷呈。牢记“国之大者”,聚力推进粮食产能提升,努力多种粮、种好粮。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55万亩左右,再生稻收获66万亩,粮食总产超过182万吨,有望实现全省“四连冠”,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霍邱贡献;强力推进秋种工作,积极推广优质品种,小麦种植170.1万亩,油菜种植21.4万亩。农业发展典型经验先后37次被央视宣传报道。肉类总产19.5万吨,水产品总产12.3万吨,稳居全省前列。新建高标准农田12万亩、改造提升3万亩,获得省政府督查激励。建成9.6万吨高大平房仓,总仓容达43.3万吨。扎实推进稻麦全程机械化,农机总动力达到204万千瓦,综合机械化率达89.5%。加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家庭农场2259家,专业合作社155家。牧翔禽业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新申报霍邱黑猪、霍邱粉丝2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皖韵城西湖、沣河豆腐2件公用品牌集体商标。发展“二品一标”产品16个,霍邱鸡蛋、霍邱麻黄鸡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工业经济稳步发展。坚持工业强县不动摇,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强化平台建设,推动铁基新材料、先进制造业、农副产品深加工三大主导产业提档升级。开采铁矿石2800万吨,生产铁精粉830万吨、产值82.3亿元。六钢3.5米中厚板连铸、马钢张庄矿年产10万吨超级铁精矿生产线项目建成运营,六安钢铁以489.03亿元营业收入高居“2023民营企业营收百强”榜单全省第3名,铁基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247.6亿元。经济开发区在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考核位次提升20位。凯泰高科、凯鑫电子等制造业项目签约落地,中锂新能源、中顺钢构等项目竣工投产,电子信息产业园建成运营,入驻企业5家,合霍现代产业园已形成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产业为主的制造业产业集群雏形,先进制造业实现产值6.5亿元。以龙翔美食王、百食轩等企业为重点,加快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长集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6个,中邮物流冷链集配中心等项目快速推进,农副产品深加工业实现产值38.9亿元。开展“积树成林”提速扩量行动,新投产亿元以上项目23个、完成投资41亿元。突出典型培育,新认定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8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家。
第三产业活力增强。成功举办“赛龙舟、品龙虾、赏荷花”系列活动暨首届长三角地区龙舟邀请赛、全市农民丰收节;发放“徽动消费 乐享蓼城”消费券756万元,撬动消费超亿元;激发“地摊经济”活力,促进商贸消费企稳回暖;组织开展“新春年货节”等活动,加大产销对接,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全力落实稳外资、稳外贸措施,实现外商直接投资396万美元,增长211.8%;进出口总额1.1亿美元,增长16.6%。新增限上商贸单位37家。实施“淮畔人家”旅游民宿品牌培育工程,新(改)建民宿5家,周集宽舍民宿获评首批“大别·乡宿”二星店。淮河文化园入选第十一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推进电商下乡和农村物流发展,邮政快递网点实现行政村全覆盖。电商大厦、忠旭雨衣分别被认定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园区(企业)。着力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麻黄鸡、小龙虾等优质农产品加快走进沪苏浙,全年销售特色农产品35.5万吨,销售额54.3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