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是浦江发展的根基所在、希望所在,我们将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新质生产力,全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冲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12347”三年收官,坚决打好打赢产业升级攻坚战!
(三)坚定不移改革开放增动能,增强发展环境“吸引力”
提升营商环境含金量。提振企业信心,出台浦江“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35条”,力求精准、直达、有感,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确保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保持全市前列。提效政务服务,以增值化改革为牵引,加快企业综合服务中心“线上 线下”融合,打造“政策计算器”,做优“8 n”服务板块,健全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和常态化政企沟通交流机制,深入推进“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关心关爱企业家,实施企业家成长计划、品质浦商提升工程、浦商青蓝接力工程,开展“灯塔工厂”观摩等学习交流活动。高质高效推进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推进重点领域深改革。争创省级示范政务服务中心,推动80%以上个人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权限下沉乡镇,130项以上高频民生事项办理权限下沉村级便民服务站。加强创新型、引领型改革,统筹推进全域“15分钟亲水圈”、水利数字化改革等省级试点。持续深化国企改革,树立“大国资”理念,支持县属国企做大规模、做强主业、做优资产,提升市场化运营能力,加强国企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确保投资突破百亿元,资产总额超600亿元。
拓展开放协作大格局。积极投身国际枢纽城建设,进一步畅通浦江外联通道。建成高铁站场综合交通枢纽,确保杭温铁路二期浦江段建成通车,加快351国道浦江联盟至兰溪界段,推进合温高速桐浦义段、235国道浦江郑家坞段建设,谋划浦江到金华城区快速通道,着力构建“一心两轴三环五向”综合交通格局。深化区域合作,加速推进浦义同城、“钱浦共富”产业合作、“双浦江大融合”,扩大开放合作“朋友圈”。拓展对外贸易,打好“稳拓调”组合拳,做强跨境电商,放大水晶玻璃产业博览会等品牌展会综合效应,完成制造业企业跨境电商转型50家,新增外贸实绩企业80家,外贸出口增长6%以上。
改革攻坚开放提升是赶超时代的重要法宝,我们将大力推进攻坚性改革和提升性开放,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力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让浦江发展活力更澎湃!
(四)坚定不移提能县城优品质,增强美好生活“承载力”
让城市更有品质。加强规划引领,高标准编制总体城市设计导则,高质量完成城市动力等10个专项规划编制以及11个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报批。加大城市更新力度,开工建设城市客厅地标项目,提速推进金狮湖—塔山、城西翠湖、周宅三个重点片区更新,蹄疾步稳推动城区道路新改扩建、地下管网更新提质、老旧小区改造,加强东西街老城开发运营,加快西山公园、主城区沿山生态廊道综合性提升。提高精细化智慧化管理水平,大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力争通过国家测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更好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确保省内建筑业产值增长5%以上。
让城乡更具活力。攻坚服务业补短,设立专项基金,加快产城融合、“两业融合”,大力招引总部经济,着力引育现代物流、软件信息、数字贸易等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力争入选省重大服务业项目6个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激发有潜能的消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培育开发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夜经济生活集聚区、高品质消费集聚区、特色商业街区,网络零售额超140亿元。
让环境更加靓丽。持续擦亮浦江生态优势底色,在发展中保护生态,坚持水、气、废协同共治,开展“污水零直排区”提质增效等六大工程,推进臭氧和pm2.5双控双减,健全再生资源分拣体系,做好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工作,力争“大禹鼎”金鼎再加星。在转化中拓展生态价值,加快实施浦阳江流域eod项目,深化花桥乡等省级低(零)碳乡镇试点,推进安华水库扩容提升(浦江部分)、双溪水库建设,全域建设幸福河湖。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我们将深化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进一步优格局、强功能、美生态,坚决打好打赢现代服务攻坚战,让城市更具特色、更有活力、更加宜居宜业!
(五)坚定不移抓好三农促振兴,增强千万工程“牵引力”
做强现代农业。抓好稳产保供,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8万亩、总产量达2.5万吨,实施岩头镇等土地综合整治工程,新建高标准农田3800亩以上,启动浦南街道徐地畈2000亩省级绿色农田建设项目。做好“土特产”文章,壮大五大特色产业,高标准建设省级现代农业园区、葡萄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推动浦江葡萄延链条拓市场强品牌,打造花卉未来农场和蔬菜、茶叶产业标杆项目。做好“现代农业”文章,推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创建,启动种源工程,深化农业“双强”行动,构建“1 5 n”现代农事服务体系。
建设和美乡村。强化乡村空间设计和风貌管控,有序开展村庄规划编制,规范农村宅基地建设管理,有效解决农民建房难问题。规范乡村建设工程管理,突出全域联动、串点成线,推动新光、上河等重点样板片区融合发展,打造省级“诗画壶源”美丽乡村共富示范带。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推进农村垃圾分类、污水治理、公厕提升,建设“四好农村路”2.0版。
促进农民增收。开展四大增收行动,深化推广“三分六统”模式,探索产业发展联农带农机制,构建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平台,盘活农村闲置资源资产,构建“金 农”乡村产业体系,实施低收入农户增收帮扶“甘霖计划”,实现工资性收入稳定增长、经营性收入高效增长、财产性收入补短增长、转移性收入合理增长,力争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以上。深化“强村富民”集成改革省级试点,提高乡村运营水平,培育壮大乡村ceo运营队伍,健全“五重抱团”发展模式,项目化推进集体经济“强筋壮骨”,力争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突破3.5亿元,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行政村占比达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