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推动投资提速。坚持项目为王,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壮大投资链条,踩足发展油门。加快推项目,实施扩大有效投资“双百工程”,深入推进乡镇长工程,紧盯71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和50个重大项目前期,实现重大项目新开工21个、竣工24个、提速推进26个,力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积极争项目,动态更新“一库两清单”,突出城市“五大区块”建设、“1 3”特色产业发展、重大基础设施等关键任务,积极谋划重大项目,科学整合项目资源,合力争取列入省重点项目、省市县长工程、省“千项万亿”项目等10个以上。全力保项目,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力争完成建设用地复垦150亩,实现耕地功能恢复4000亩、永农集中连片整治2000亩以上,确保2个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列入省级试点。全力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专项债、特别国债等支持,争取竞争性转移支付资金12亿元以上。
奋力推动服务提档。全面打响“龙易办·泉城享”营商环境品牌,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企业最需要的地方做起,群众期盼什么,我们就服务什么,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发展遇到什么难题,我们就解决什么难题。推动政务服务增值化,深入推进“五个一”政务增值体系建设,精心打造“企业综合服务中心 7个综合服务驿站 8大重点服务领域”实体化服务机制,推动高频涉企服务事项100%纳入线下中心和线上平台,提供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政策、法律、科技、金融等全周期衍生服务,加快形成全链条、全天候、全过程的政务服务新生态。推动惠企服务高效化,实施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五大新政”,积极推广“企业码”线上服务平台,打造惠企政策“一码通”,全面提升兑现效率,力争为企业减负5亿元以上。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提供转贷服务6亿元以上、无还本续贷22亿元以上,制造业贷款余额增长15%以上。推动解难服务精细化,着力实施“四位一体”联企驻企服务制度,严格落实“135”限时办结制,打造常态化政企沟通平台,畅通用地、能耗、融资、用工等企业个性化问题解决通道,确保涉企问题办结率达90%以上、满意率达95%以上。
(二)聚焦夯实城市和乡村“两大基底”,在提升发展承载力上破局奋进。坚持走好“人产城”融合发展之路,推动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新增长极。
大力推进主城扩容提质。持之以恒强基础、补短板、提品质,全面提升主城综合承载能力。突出区块开发拉框架,聚焦“东拓、西进、南优、北连、中兴”战略布局,紧抓“五大区块”建设,着力实施近期开发项目34个,完成林业车队区块、公园路入口区块、龙建区块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水南未来社区、城东二期安置房、南大洋综合服务中心、建筑业总部等项目进度,积极谋划推动下宫头、武潭区块开发建设,深入推进大汪区块产城融合城乡共富工程。突出有机更新提颜值,全面推进人民公园、青瓷博物馆花海公园、棋盘山中央公园、剑湖遗址公园、管师仁公园等改造提升,高品质抓好三江口基础改造工程、文化植入工程等项目建设,打造城市品质形象新地标。实施一批小微空间提质项目,建成“两拆两绿”“金角银边”重要节点10个,打造华楼街(银杏大道)、新华街(梧桐大道)等“一街一景”标志性成果,完成环城东路、林岭线、江滨北路等市政道路提升工程。加快10个老旧小区改造升级,创成现代社区14个,力争完成省级城市新区风貌区创建。
大力提高城区经济密度。全面繁荣城市商圈,浓郁城市烟火气息,把城区打造成高品质的市域综合服务中心。升级商贸体系,深入推进县域商业体系试点,加快建设综合仓储及检测中心,强化智慧物流港功能,大力整合物流(快递)企业资源,打造“全链式”仓储物流服务,全面推动“物流经济”辐射周边县市。深入实施电商赋能提质工程,建成综合电商中心,新培育规模电商企业8家以上。着力引进一批城市服务业项目,新增规上(限上)服务业企业15家以上。升级青创功能,着力打造青创园四期、青年双创园等创业平台,加快陶溪川文创街区招商运行,建成一批成本低、配置高、开放式众创空间,力争招引青创团队500个以上。积极搭建“一站式”青创服务平台,推出青年人才公寓200套,积极推广“青创一卡通”“青创门店”“青创贷”等特色服务,让青年创客享受低成本创业、拥有高品质生活。升级消费场景,优化打造万达广场、龙渊新天地、上茶街等商业中心,加快望瓯·陶溪川、宝剑小镇等商圈成型,着力推动酒店、餐饮、娱乐等招商入驻。积极推动城市文化客厅、西街、三江口等串点成线,打造沿瓯江消费圈,点亮望瓯市集、月光市集、留槎墟市等时尚生活“夜经济”,联动实施扩大消费“十六条”。
大力深化和美乡村建设。深入推进新时代“千万工程”,以“生态绿”绘就“乡村美”实现“村民富”。加快提升乡村人居环境,深入推进“十美”龙泉行动,深化“三大革命”,创建和美乡村、未来乡村等50个以上,创成现代化美丽城镇3个,力争创建县域风貌样板区试点2个。改造提升农村公路220公里,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强基增效双提标”行动,实施单村水站改造提升项目122个,开展农村燃气供气规范化建设。加快提升乡村业态培育,创成“茶果稻香·海丝瓷源”共同富裕新时代美丽乡村省级示范带,加快打造西街“白云山居图”、八都-竹垟“竹茶菌”共富产业带。着力推动屏南“时节上畲”情境乡村、竹垟横溪农业观光体、宝溪披云山避暑经济综合体、道太渔业产业综合体等农旅项目建设,实现农家乐(民宿)营业收入增长10%以上。
大力振兴乡村产业经济。坚持把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密码”,全力提升乡村产业经济造血功能。着力稳产保供,坚决守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红线,建设高标准农田(粮功区)1万亩以上,力争粮食、蔬菜播种面积29万亩以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深入实施农业“双强”行动,推进农艺农机融合示范基地建设,打造区域性农事服务中心,新增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5万亩以上,全面推进农村“三位一体”改革实施试点县建设,力争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3%以上。着力特色培育,推动“竹茶菌蔬药渔”产业扩容提质,申报食用菌产业集群项目,推进新食用菌市场、液体菌种菌包产业园、食用菌共富双创园等项目建设。积极打造中国南方黑木耳产业中心,建立10亩以上黑木耳示范基地100个,加快打造黑木耳产业“一区三带”,实现栽培量提升至1.6亿棒。深入开展灵芝、铁皮石斛“三品一标”行动,加快灵芝种质资源库建设,实施一批产品研发、精深加工项目,推动灵芝种植系统申报中国农遗,力争实现灵芝产业产品销售额增长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