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1月3日在莆田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莆田市人民政府市长 林旭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莆田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木兰溪综合治理为总抓手,全面发力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基层治理、民生保障、港口崛起“五篇文章”,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这一年,我们坚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治理木兰溪的重要理念和保护好湄洲岛的重要嘱托,木兰溪流域获评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省委省政府出台政策,支持我市践行木兰溪治理理念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市,木兰溪样本再谱新华章;湄洲岛入选国家级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获评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优秀等次,绿色低碳发展案例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向全球展现湄洲岛生态之美。
这一年,我们坚定发展实体经济,俯下身子抓产业、一心一意谋发展,四套班子领导挂帅12条重点产业链,高规格配置、高站位谋划、高层次嫁接,“链”动产业发展;充分激活数据要素价值,“全市一张图、全域数字化”试点列入《2022年数字福建工作要点》,大数据指挥调度平台建成投用,190个核心业务全面融入,212个场景全面应用,“数”推产业转型,上榜2022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
这一年,我们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注重方言保护、文脉传承,莆仙戏《踏伞行》代表福建参赛,为我省时隔15年,再次斩获中国舞台艺术最高奖——文华奖,千年遗响再添美誉;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实现开街,各界纷纷点赞,千年古街再启繁华;第七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五洲同聚,千年信俗再增璀璨。
这一年,我们坚定人民立场,创新实施“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经验做法首获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扬和全国社区建设部际联席会议推广;开通运营“水上巴士”,游客林间泛舟、绿心赏景,荔林葱郁、白鹭翔空成为家门口的“诗和远方”;投资百亿实施民生三个“十大工程”,惠民红包更暖人心。
这一年,我们坚定抗疫自信,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开发大数据云平台,创新全流程以快制疫、重点人群双闭环管理机制,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打好重点地区疫情歼灭战和常态化疫情防控攻坚战,有效遏制社会面传播,指挥更加从容、措施更加精准、处置更加高效,以最快速度、最小代价创造“莆田经验”。广大市民秉承妈祖大爱精神,用宽容之心、理解之情、守望之举,给了我们抗疫的最大底气和动力,党员干部、医护人员、公安干警、镇村干群、志愿人员,不畏艰辛、勇毅坚守,用无私奉献诠释“莆田温情”。在各地抗疫的关键时期,12批次1917名医护人员出征驰援,不负重托,用医者仁心展现“莆田担当”。疫情面前,每个人都不容易!在此,向大家说一声谢谢了,道一句大家辛苦了!
一年来,我们坚决贯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着力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有力克服疫情反复、国际局势变化和长时间旱涝交替等超预期因素影响,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初步预计,地区生产总值3100亿元,增长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264.6亿元(含留抵退税45.9亿元),同口径增长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4亿元(含留抵退税22.9亿元),同口径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33亿元,增长5%;外贸出口总额375亿元,增长21%;实际利用外资1.22亿美元,增长14.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2.7%;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主要工作和成效:
(一)综合施策,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叠加出台“开门红”31条、纾困解难28条、稳经济60条等一揽子政策,为企业退减降缓税费67.2亿元,发放贷款120亿元,用“真金白银”换市场主体轻装上阵、专注前行,市场主体净增6.7万户、规模突破70万户。建立“一周一协调、半月一分析、一月一研判”协调机制,330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90亿元,超全年任务,第三季度项目工作正向激励考评全省第二,秀屿(含湄洲岛、北岸)、仙游分别居全省县区第一、第八;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新增对接产业类项目283个、总投资3792亿元,湄洲湾火电厂三期、五矿选矿基地、国城三元正极等21个3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签约,发展后劲持续增强;设立兴莆产业投资基金,获批地方债额度266.2亿元,争取基础设施投资基金额度91.4亿元,规模均居全省前列。城市24小时便利店比例居全国第四,组织“全闽乐购·约惠莆田”等活动近百场,带动消费30亿元以上。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持续深化,首单“9810”货物顺利出关,仙游抖音基地获全省首批tiktok跨境电商运营服务商资质,鞋类出口逆势增长20%以上,带动外贸出口增速稳居全省前三。
(二)创新赋能,产业转型提质增效。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7%,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8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22家,10个产品列入省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指导目录、为历年之最;实施“人才工作突破年”行动,引进各类人才1572人、增长15.2%。传统产业迭代升级,“莆田鞋”集体商标成功注册,形成“1 n”品牌效应,40家企业入选省纺织鞋服“白名单”、居全省第一,亚太最大、全省首个精酿啤酒生产线实现投产。新兴产业规模壮大,豆讯云计算数据中心、2gw二代异质结电池等项目开工,三棵树产业园、三利谱偏光片等项目投产,云度新能源汽车战略性重组、实现复产,妈祖重离子医院设备成功调试出束,生命健康、新型功能材料产业产值均增长20%以上。经济新动能加速培育,京东(仙游)数字经济产业园经验获商务部推广,完成全国首例双壳贝类海洋渔业碳汇交易,秀屿区获评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木兰溪绶溪片区项目入选国家eod模式试点,163公里的“1号滨海风景道”启动建设,入选全国国庆十大“本地游新锐目的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9.8%、稳居全省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