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推动经济平稳增长
持续抓项目扩投资。坚持“创新绿色、动能转换优存量”和“着眼未来、高端引领扩增量”,筛选50个左右的重点项目,实行清单管理、专班推进,力争30个项目入选省市重大重点项目。大力推动鲁清产业园二期、联盟化工可降解塑料等一批大项目落地落实,积极推进潍坊机场、津潍高铁和寿光东站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年内开工过亿元项目30个以上,完成投资150亿元以上。扎实开展新经济新产业“双招双引”突破年,充分运用产业组织理念,用好“六个一”平台招引机制,紧盯科技创新、生产消费的最前沿,围绕现有产业链条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集中抓好专业园区招商、产业生态招商、基金招商和资本招商,力争年内新增省外内资到位资金增长10%左右。
持续促消费拓市场。深入实施扩内需战略,加快推进县域商业建设,大力引进品牌首店,培育壮大本土电商企业、网红经济,组织开展惠民生、促消费活动,确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以上。不断挖掘文化、旅游消费热点,建设改造一批精品文旅项目,积极参与全省“黄河大集”系列活动,把“非遗手造精品”推向市场。深度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积极组织企业出海抢订单、拓市场,加快搭建二手车出口、跨境电商等外贸新平台,全力打造跨境电商产业园,争创全省对外开放强县。更大力度开展外资突破攻坚,充分发挥开发区利用外资主阵地作用,积极引进国外头部企业,最大程度嵌入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中高端,推动利用外资稳存量、扩增量。
持续强服务稳预期。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出台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全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深化服务企业专员制度,与企业和企业家站在一起,真心实意帮助企业解难题、办实事,“零时差”落实各类惠企政策,营造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牢牢抓住产业和政策风口,全面提升土地、信贷等要素资源配置水平,撬动更多资源投向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全年完成土地储备3000亩、盘活闲置低效用地2000亩,新增实体经济信贷100亿元以上。
(二)坚持产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加快产业转型突破
推动现代农业继续领跑。全力拓展创新“三个模式”,持续提升国家现代蔬菜种业创新创业基地研发中心,做大种业龙头企业,建设分子育种实验室,攻关种业“卡脖子”技术,年内新增植物新品种权10个以上,打造蔬菜种业硅谷。支持蔬菜质量标准中心率先开展品质蔬菜认证,新报批国家标准、地方标准6项,新认定试验示范基地6家。大力推进国家数字设施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建设,开发蔬菜供应链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发展农产品直播带货等新模式,贯通“产业互联网 消费互联网”全链路。扎实开展预制菜园区培育、链条培强、品牌培优三项行动,推动正大国际蔬果智慧产业园、金瀚预制菜等项目尽快投产,力争年内预制菜全产业链规模突破350亿元。全力办好第二十四届菜博会和种博会、智慧农业装备博览会等展会,新申报“三品一标”农产品30个以上,打造市级以上蔬菜合作社样板社15家、样板家庭农场10家以上,全面提升“寿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
推动传统产业迭代升级。持续加力“五个优化”,加快传统产业向高端化、链条化转型,加强品牌培育,提升质量水平,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订,由卖产品向提供整体九游会俱乐部j9入口的解决方案转变,不断增强传统产业竞争力。全面深化“链长制”,构建“1511”特色产业集群,力争全年规上工业营业收入达到2500亿元,打造全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大力实施“制造业 ”行动,为企业量身定制智能化改造方案,年内新增市级以上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3家。深化亩产效益评价,完善差别化配置政策,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企业聚集。强化金融赋能产业转型,引进发展风投创投、基金管理、保荐评估等金融机构,打造产业金融高地。
推动新兴产业换道超车。制定新兴产业“扩增量”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赛道、新经济,建设新兴产业集群。多维培育元宇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数字产业,扩大液晶显示器、超声波传感器、软件开发等产业规模,确保全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以上。实施优质企业培育行动,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年内新增市级以上瞪羚企业、单项冠军企业10家以上。充分发挥新经济赋能产业园链接效应,建设双创云谷项目,打造智能终端产业聚集区。建设提升5g基础设施和“双千兆”工程,强化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开发,培育典型应用场景3个以上,新增5g基站300处。
(三)坚持改革创新驱动不动摇,增强发展动能活力
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实施“一号改革工程”优化营商环境攻坚年,锚定一流打造“五极”环境。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和“双百双全”工程,深化全链条“零见面”审批服务,启用证照信息“自动获取”、业务审批“智能秒办”模式,建设全域“无证明城市”。推行开工审批集成办、跨域事项打包办、“全周期 全地域”帮代办,优化城市更新项目、食品经营许可等审批备案程序,加快镇街政务服务分中心建设,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便捷。大力推进省级重大政策措施会审试点城市建设,优化“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机制,整治涉企收费和市场准入隐性壁垒,营造公平公正、透明高效的创业环境。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编制公共信用信息清单,强化信用信息在招投标等方面的应用,推进美德信用联动联评,争创全省美德信用建设试点市。
发力重点领域改革。以全省率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为引领,在资源要素、民生服务等六大领域加力探索创新,全方位争试点、争政策、争牌子,打造县域综合改革高地。创新发展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大力争取政府专项债和政策性贷款项目,提升金融支撑能力。积极培育上市后备资源,开展“走进交易所”等专题活动,对拟上市企业实行“量体裁衣”孵化服务,力争年内博苑医药、祥生科技2家企业首发上市。探索土地二级市场预告登记转让制度改革,积极推动“工业上楼”,争创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大“两非”“两资”处置力度,实现主责主业明确、业务板块清晰,不断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