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
——在南京市溧水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代区长 缪秀梅
(2023年1月2日)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市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依靠全区人民,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回望这一年,面对远超预期的多重困难挑战和“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交织叠加等考验,我们付出了极其艰辛的努力,取得了极其不易的成绩。一年来,我们革除沉疴、破除积弊,巡视巡察整出成效、改出长效。全力做好省委首轮巡视和市委专项巡察反馈意见政府系统整改,坚持件件整改到位、项项举一反三,将整改成果转化为理顺机制、促进发展的务实举措,7批次即知即改问题得到全面整改,涉金融机构收费问题整改试点工作得到省委巡视组肯定并获中纪委领导批示。一年来,我们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经济运行形有波动、势仍向好。面对疫情反复与“三重压力”叠加冲击,我们成立经济稳增长等四大攻坚专班,经济运行实现从震荡波动到企稳回升的快速转变。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5%左右、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2亿元,完成年度调整预算目标;规模工业产值增长15.5%、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增幅位居全市郊区前列。一年来,我们知责担责、知重负重,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安全安定。筑牢疫情防线,坚持第九版、落实二十条、执行新十条,因时因势优化防控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实现风险零外溢、隔离零脱管、安全零事故。守牢安全红线,严格落实国务院15条硬措施,细化推进区74条重点任务,全区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全方位守住了安全稳定底线。
这一年,我们坚持制造立区、产业强区,发展质效持续提升。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千方百计稳住经济基本盘。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持续深化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建设,新能源汽车、新医药与生命健康、智能制造装备、智能家居四大产业链产值增幅均超过20%,创成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4家,获评瞪羚企业30家,净增规上工业企业100家。实施“腾笼换凤、筑巢引凤、凤凰涅槃”三年行动,盘活低效用地2507亩,获评全省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区。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全年净增限上贸易企业46家,举办消费促进活动80余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位居全市前列。压茬推进重大项目。实体化运作区重大项目办,建立“订单、清单、派单”三项制度,实行并联审核机制,正源医药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43个省市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08亿元,西门子数控建成全球首座原生数字化工厂,欣旺达、蜂巢、龙电华鑫等3个2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本川电子、国林数控、尚易环保等5个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竣工投产,恒生制药创成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欣旺达动力电池产值增长338%。举办南京金洽会溧水专场、深圳推介会等26场招商活动,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2个,其中制造业项目占比90%以上。真心实意惠企纾困。积极应对疫情冲击,及时出台区“助企纾困稳定增长十六项举措”,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30.54亿元,纳税人、缴费人满意度排名全国前列。创新推出“溧刻贷”系列金融服务,在全省首创纯信用“兜底贷”,融资性担保总规模超50亿元。深化政银企合作,累计为企业授信767亿元,全年新增市场主体2.79万户。深入开展“服务企业面对面”、企业家早餐会、外资沙龙等活动,实行“驻厂专员”制度,“四上”企业走访实现全覆盖,帮助企业解决问题580余条,指导企业修订国际标准1项、获质量强省专项奖励,获评省质量信用aa级企业1家、市长质量奖2家。
这一年,我们坚持改革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动力持续增强。把改革创新作为发展动力源,在创新驱动“新赛道”跑出“加速度”。改革效能充分释放。落实“一镇街一特色、一部门一课题”改革机制,有序推进32项175个重点改革任务。加快国企改革、加强国资监管,成立国有资产和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103项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开展融资竞争性谈判,有序推进融资平台压降省市试点,剥离政府融资平台66家,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创新“水电气热讯”联合报装模式,实现企业开办事项“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日办结”,新生儿出生“一件事”获评全国改革典型案例,“放管服”改革和数字政府建设获省政府督查激励。创新动能加速集聚。深化“创新驱动产业转型攻坚突破年”行动,实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项目293个,净增高新技术企业57家,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0.3%。加强科创平台建设,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市级15家,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38个,种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入选省级联盟,六六众创晋升全区首个国家级众创空间,开发区通过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区验收,农高区挂牌运营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现代农业行业分中心,荣获中国“三农”科技服务金桥奖突出贡献奖,和凤台湾机电产业园创成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积极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全年入选省“科技副总”项目15人、国家重点人才工程a类专家5人,入选率位列全市第一,实现近十年来国家级人才引进工作“零”的突破。开放势能更加澎湃。落实自贸联动创新发展“一区一件事”,成立溧水跨境电商出口企业联盟,实现跨境电商进口单量突破250万单、进出口额超3亿元。联合中信保创设全市首个区级出口企业外贸“破零”平台,全年新增注册外资企业33家,实体外贸企业出口额增速超30%,预计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3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87亿美元,创成空港型国家级物流枢纽,南京空港大通关基地项目入选国家、省、市“一带一路”项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