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实施“基建提升”攻坚突破行动
扎实推进基础设施“七网”建设,不断优化布局、结构和功能,全力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倾力打造立体交通网络。加快津潍高铁、济滨高铁、庆章高速、高商高速建设。完成滨州民用运输机场选址。实施跨黄河“五桥同建”,力争滨州黄河大桥竣工通车。推进g228等7条国省道新改建工程,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全面形成通江达海格局。拓展套尔河港区发展空间,实现小清河复航。加快提升滨州港能级,开工建设5万吨级航道工程,正式运营4个新泊位,谋划建设疏港高速,打造省会经济圈最便捷的出海通道。
强力推进现代水网建设。落实“四水四定”,做好“五水并举”,积极推进黄河水资源超载区治理,深度实施节水控水行动。推进“以河代库”,实施河道治理、水库增容、中水回用、防洪减灾等68项重点水务工程,新增蓄水能力3800万立方米。
加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完善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充电桩保有量突破3000个。推动数字新基建发展,5g基站达1.1万个以上,建设京东研发测试大数据中心、滨州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抢占发展新赛道。
(六)实施“城市更新”攻坚突破行动
坚持人民城市共建共享,高质量编制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城市更新规划,全力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让城市更加宜居。新开工棚户区改造9000套以上,改造老旧小区139个,实现核心区域城中村改造全覆盖,稳妥推进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深入推进城市架空线路专项整治。加快建设儿童乐园,建成更多带状游园、口袋公园,完工投用全民健康文化中心。推进儿童图书馆、城乡书房建设,叫响“书香滨州”品牌。坚持“七城同创”,申建国家儿童友好城市、青年友好型城市、康养示范城市,打造全国体育公园城市,通过国家卫生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复审评估,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让城市更具韧性。实施77项产城融合项目,全面启动高铁片区开发,加快主城区“五大片区”崛起,推动滨沾博惠同城化发展。开工建设公交枢纽和智慧立体停车场,打通8条城区“断头路”,集中治理学校周边道路交通拥堵。实施主城区雨污管网清淤改造等6项工程,实现徒骇河引水入城,争创国家海绵城市示范试点。
让城市更有智慧。用好智慧城市指挥运营中心,提升101个智慧社区服务层级。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全域试点,推动智慧交通、数智城管、智慧医疗等多领域一体运用。
(七)实施“乡村振兴”攻坚突破行动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推动农业融合发展。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新建高标准农田25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370万吨以上。推进种业振兴,作物良种繁育基地突破10万亩。建设“海上粮仓”,打造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实施预制菜产业培育工程,支持中裕、亿利源等龙头企业发展,做强小麦、大豆、肉牛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实现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县域全覆盖,加快建设农业强市。
大力建设和美乡村。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三年行动,高质量建设沿黄地区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综合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建设15个省市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新建和改造修缮农村公路1700公里,巩固提升农村电网,完善城乡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
全面深化乡村治理。提档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推动移风易俗与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相结合。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规范土地流转。壮大村集体经济,强化村务公开监督。全面落实惠农政策,坚决守牢防返贫底线,让农民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八)实施“生态滨州”攻坚突破行动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坚定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有力有序降碳。严控“两高”项目,加快培育一批绿色制造示范标杆企业。推进大宗货物“公转铁”“公转水”,铁路、水运货运量实现快速增长。完成新一轮“四减四增”三年任务,有序扩大国家碳交易市场行业覆盖范围,努力探索“双碳”战略滨州路径。
全面深入减污。强化臭氧、细颗粒物协同治理,消除重污染天气。做好“两清零、一提标”,市控及以上水源全部达标。坚持陆海系统治理,建设美丽幸福示范河湖、美丽海湾。加快建设“无废城市”,强化源头管控,努力让水更清、天更蓝、土更净。
更高质量扩绿。推动黄河植物园建设,建成开放滨州植物馆。坚持因地制宜,实施见缝插绿、植树补绿,严格落实“林长制”,提高国土绿化质效。实施秦皇河、小开河等湿地公园保护修复工程,让人民群众共享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和谐之美!
(九)实施“民生普惠”攻坚突破行动
站稳群众立场,办好民生实事,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80%左右,千方百计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坚持就业优先。扩容提质城乡公益性岗位,用好零工市场,建设社区、农村微工厂,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以上。
办好满意教育。坚持立德树人,建设全省青少年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体验中心,打造全国“家校社共育与家长教育”新高地。新建中小学、幼儿园9所。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加强学科基地建设,用心办好每一所学校,努力让孩子们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