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3年1月5日在肥西县
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县 长 王新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2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奋发有为、奋力争先,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了本届政府工作良好开局。
——县域综合实力实现新攀升。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5%,工业投资增长1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2%,进出口总额增长63.1%。经济总量稳居全省县域首位,综合实力稳居全国50强,百强县排名由上年的第46位晋升至第44位,全国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
——三大战新产业开拓新局面。确定并优化三大战新产业空间布局,量身定制产业专项政策,全年新签约三大战新产业项目30个、总投资超400亿元。dram测试、亿帆医药、派能科技、阳光电源、金力隔膜等一批全国、全球行业头部企业入驻肥西,尤其是总投资102亿元的新能源整车项目即将签约,本土百亿级大项目即将“梦想照进现实”。一个个重大产业项目宛如一枚枚棋子,加快落入三大战新产业大棋盘,不断汇聚肥西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城市建设展现新形象。编制“三区一带”优化提升规划方案,精准划定“三区三线”,新增建设用地21.2平方公里,城镇开发面积达145.5平方公里,总量、增量均居五县市首位,肥西未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三大新片区57个基建项目全面启动,25条主干路网建成通车,县档案馆、科技馆、工人文化宫等工程主体完工,安医大新校区、省胸科医院、省疾控中心等重大项目全面开工,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开诊运营。全面启动江淮运河景观带提升工程,高标准打造运河百里画廊肥西段,新城区美好蓝图加快变为现实。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突破。围绕“不让一滴污水进派河”的目标,投入资金14.3亿元,全面开展派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主城区雨污管网彻底分流,胡湾圩8号排口及城西排涝站污水直排问题整改顺利通过省级验收。率先实施厂网河库一体化运维,水环境治理“肥西模式”全省推广。跻身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第39位,成功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群众幸福指数得到新提升。全年民生支出87.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5.3%。10项暖民心行动快速推进,提前完成28项主要指标年度任务。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增长8%,增速居全省前列。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产业能级持续提质提效。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实施国家高企三年倍增计划,净增国家高企超200家,增量居全省县域首位,总量实现两年翻番。建立“小升规”培育库,新增规上工业企业72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68.5%,战新产业产值占全县规上工业产值60.7%。新认定省级专精特新冠军企业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推动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科拜尔、磐石智能顺利挂牌新三板,恒信动力上市在审,永锋科技进入辅导备案。制造业排名居全国百强县第19位。现代服务业锻长补短。宝马4s店、比亚迪展示店等纷纷落户,富茂、飞龙等大型商务酒店加快建设。引进市级以上首店5家,新增限上商贸企业29家、规上服务业企业18家。新培育省级大数据企业16家,居全省县域首位。引进国内头部民宿品牌打造环紫蓬山十大主题民宿集群,聚星粮驿1953成功入选安徽省“双十佳”落地项目。全省首家民宿学校“紫蓬山民宿学校”正式开班。三河至合肥旅游公交开通运营。三河古镇景区获评安徽省首批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建筑业持续壮大。培育、引进一级资质建筑业企业18家,支持企业资质晋升82家,建筑业产值达330亿元、增长83%。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突破200万平方米,居全省县域首位。
(二)重大项目实现快引快落。招大引强成果丰硕。成立三大战新产业推进专班,瞄准头部企业、行业冠军,精准摸排目标企业,建立项目推进库。放大基金招商“杠杆作用”,组建百亿规模政府母基金,合作设立战新子基金14支、总规模超300亿元,招引项目15个,投资撬动倍数达25倍。全年签约一汽富晟、力成药业等10亿元以上项目18个,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7个。项目建设提速提效。坚持政府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节点化,定期召开项目推进会、红黄牌约谈会,强化项目签约、拿地、开工、投产的全过程闭环管理。深入推进“拿地即开工”和“标准地”改革,出让“标准地”22宗,均胜安全、和鼎机电等40个项目顺利开工,宁波华翔、浩普智能等18个项目顺利投产,卡斯马、安道拓等5个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投产。要素保障更加有力。全年获批建设用地1.8万亩,供应产业用地85宗7009亩,出让经营性用地34宗2762亩,土地出让金达214亿元,均创历史新高。持续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深入推进园区转型升级,全年清理闲置低效工业用地54宗,盘活工业用地3657亩。建设标准化厂房6个、总面积110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