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坚持转型提质,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坚持强龙头、延链条、建集群,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全力推动高端购物、境外消费回流,培育壮大四大主导产业和三大未来产业。
加速释放旅游消费活力。围绕建设国际旅游胜地,完善高品质设施功能,优化提升旅游要素的国际化配置水平。积极对标旅游市场需求,培育全季全时多元消费模式,持续壮大文化娱乐、医疗康养等旅游新业态,高水平办好各类节庆活动、文体赛事,树立在三亚“看演唱会、玩音乐节、逛品牌展、拍婚纱照”的消费习惯。积极整合旅游资源,加快推进椰洲博览等环岛旅游公路驿站规划建设。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开发精品旅游路线,创建一批国家4a、5a级旅游景区。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推行并优化“三亚放心游”、“先行赔付”、“一户一码”等工作机制,加大旅游市场违法行为查处力度,维护游客和旅游企业的合法权益。精准开展旅游宣传推介,加强城市品牌与主题营销,拓宽重点客源地旅游合作。用足用好59国入境旅游免签政策,推出更多便于外国人入境的措施,做大入境旅游市场。积极争取举办世界旅行商大会、旅游发展大会等具有影响力的旅游行业会展,擦亮“三亚旅游”金字招牌。
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全力打造自贸港科创高地,支持崖州湾实验室高质量入轨,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夯实创新发展新优势。筑牢科研平台基础,布局南海立体观测网、南海海洋大数据中心建设;推动深海科技创新公共平台整体建成交付;保障南山港公共科考码头建成投用。持续壮大南繁种业产业集群,支持中种集团、国投种业扎根科技城打造种业国家队,推动种业企业扩大业务规模、构建产业生态,助力国家种业振兴。提升南繁种业服务保障水平,打造智慧南繁种业cro综合服务信息化平台,高效推进种业科技创新及科研成果转化。持续深化崖州湾科技城知识产权特区建设,知识产权“五合一”综合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取得成效。支持国家(三亚)动植物检疫中心实体化运行。积极培育深海科技产业集群,重点引进深海科技关键小件研制、系统测试与总成、海上服务与运维保障等领域的优质企业和项目。积极拓展深海生物制药、深海微生物制剂开发等创新业态,扩大深海化合物资源中心产业生态圈。发展壮大数字经济,优化数字经济发展支持政策,培育壮大数字产业集群,加快数字文娱、数字会展、数字贸易等业态发展。充分发挥高算力、强算法、大数据优势,深化数字技术在科研创新、产业发展、城市管理等领域的应用。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力争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4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达到48家以上,全市每万人拥有专利达到9件。
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升级。注重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壮大总量规模,优化内部结构,努力构建优质高效、布局优化、竞争力强、多业态集聚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加快建设“两个总部基地[14]”三亚示范区,积极引进跨境服务专业机构,大力发展贸易经纪代理、智慧供应链、信息化管理、专业咨询等商务服务业,扩大园区总部企业阵营。深化国际友城交往,积极加强与rcep国家产业园区的互利合作,构建高质量国际“朋友圈”。扩大金融业开放,推动央企、民企、跨国企业设立财资中心和开展跨境资金池业务,持续引进头部公募基金销售公司、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银行分支机构、保险服务中心等持牌金融机构和监管备案企业,积极支持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加快发展qflp[15]和qdlp[16]跨境投资国际创投业务。积极培育文物艺术品交易市场,深化与国际知名拍卖机构、国际藏家、交易平台的合作,拓展文物艺术品交易、保养、安保、保险、融资等专业服务。大力发展邮轮、游艇产业,谋划启动国际邮轮港建设,拓展邮轮航线,增加邮轮航次,推动中资邮轮公司落地。优化完善游艇设施配套,升级推出三亚游艇大数据平台,积极引进游艇产业链主企业,推动游艇产业加速发展。发展高水平特色会展产业,高规格办好2024亚洲种子大会等国际会展活动,积极争取全球自由贸易港论坛落户三亚,做强深海科技、南繁育种等优势领域专业型会展。
做优做强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大力引进同纬度热带水果新品,发展“新奇特优”热带水果产业,力争榴莲、燕窝果、榴莲蜜等新品种种植面积持续扩大。开展优质农产品质量提升行动,发挥“三亚芒果”品牌优势,继续打造育才榴莲、天涯秋葵等一批地标品牌。持续优化瓜菜种植结构,扩大“稻菜轮作”面积。积极扶持油茶、沉香等高附加值种植产业。推动渔业转型升级,建设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和海洋牧场教学科研示范基地,增加深海网箱数量。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保障粮食生产,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稳妥做好整改复耕工作,确保全市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升,布局合理稳定。
(四)坚持改革创新,持续优化发展环境
坚持以改革破难题,以创新拓空间,以一流营商环境服务市场主体,让三亚发展动力更强劲、活力更充沛、竞争力更可持续。
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落实企业首席服务专员工作机制,深化运用推动规上企业高质量发展大调研大服务专项行动成果,建立政府与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支持金融机构拓展投融资服务,推动惠企政策“应享尽享、直达快享”。坚持“两个毫不动摇[17]”,健全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政策,设立“三亚民营企业家日”,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坚定不移做企业最信任的伙伴、最可靠的港湾、最坚强的后盾,让广大企业家放心干事、放手创业、放量发展。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提高市属国企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推动国企做深做实主责主业,做强做精做大业务,培育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对标国内一流,优化营商环境重要量化指标,推动新一轮营商环境服务提升。健全“一网通办”机制,推行服务事项“智能快办”、“秒批秒办”。深入推动“一枚印章管审批”,优化帮办代办服务,畅通为民为企业服务“最后一公里”。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深化拓展“信用园区”、“信用社区”、政策性合同履约管理、医疗卫生领域信用监管等“信用 ”应用场景,争创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探索实施“菜单式”审批,推进建设工程施工领域“不见面开标”,强化包容审慎监管,进一步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