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5日在广州市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广州市代市长 孙志洋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视察,寄望广州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从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的重要指示,到发挥“排头兵、领头羊、火车头”作用的殷殷嘱托,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州关爱之深、看待之重、期望之高,是赋予广州新时代的使命任务,为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州实践提供了根本遵循,让全市人民倍感荣光和温暖、倍受鼓舞和鞭策。
过去一年,面对经济恢复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的新形势新挑战,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大抓经济、大抓产业、大抓投资、大抓招商,以非常之功破解发展之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达30355.7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商品进出口总值连续第3年双双超过1万亿元、分别达11012.62亿元和10914.2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8623.66亿元、创历史新高,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4.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8%和6.4%,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城镇新增就业超过33万人,pm2.5平均浓度保持国家中心城市最优,成绩来之不易。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以赴推动经济回升向好。提升产业发展竞争力。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推进数字产业化,新增5g基站1.52万座、总数达9.17万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2.8%。推进产业数字化,遴选“四化”赋能重点平台122家,新增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4家,广汽埃安入选全球唯一新能源汽车“灯塔工厂”,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0.5%。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医药和智能制造装备2个产业集群获评全国优秀,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65万辆、增长1.08倍,中科空天飞行科技产业化基地一期建成投产,亿航智能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获颁全球首张适航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0%以上。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全面恢复广交会线下展览,展览面积、参展企业均创历史新高,设立总规模2000亿元的产投、创投母基金,广州期货交易所上市交易新的期货品种,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66%以上。提升消费投资支撑力。出台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及重点商业功能区发展规划,举办国际购物节、直播电商节、国际美妆周等促消费活动,发放政府消费券1.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7%。出台创新投融资机制、促进民间投资等政策,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936亿元,800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041亿元、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6%,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1.4%。提升重大平台承载力。完成东部中心总体规划编制,新塘站、增城站全面投入使用。加快建设北部增长极,花都经开区完成扩区,空港博览中心一期投入试运营。获批建设中新广州知识城综保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国际金融城、长隆万博商务区、广州海丝城、民营科技园、白鹅潭商务区、国际生物岛等平台产业承载力持续增强。
(二)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实施《南沙方案》。国家出台支持南沙放宽市场准入与加强监管体制改革、开展土地管理综合改革试点意见。省南沙工委、南沙办成立并投入运作。南沙科学城总体发展规划获省批复实施,中国科学院明珠科学园南部组团交付使用。兑现税收优惠政策,首年减免税额超过7.2亿元。国际金融论坛永久会址建成投用。深化穗港澳全面合作。加快建设香港科技大学内地转移转化总部基地、穗港科技合作园,港科大(广州)首届本科生招生计划顺利完成。实施往来港澳人才签注试点,办理签注5360人次。实现跨境通办社保服务项目7个,港澳居民健康服务中心正式启用。新增穗港澳姊妹学校49对、增长14.5%。大湾区跨境理财和资管中心签约项目21个,金额超过2000亿元。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实施营商环境6.0改革,“信易贷”平台建设经验获全国推广。率先完成“区块链 不动产登记”国家试点。组建数字安全运营中心,“穗好办”“穗智管”建设取得新成效。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顺利收官,组建储能集团,科改示范企业从4家增至16家。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排名全国前列,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0.5%,提高0.5个百分点。世界500强企业由4家增加到6家,实有市场主体340万户、增长7.7%。服务贸易创新、流溪河治理等一批创新做法入选全国最佳实践案例。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大力发展外贸新业态,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超过50%。开行中欧班列1026列、增长56.4%。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服务外包执行额增长28%。新设外资企业6629家、增长92.6%,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1.7%。举办“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从都国际论坛、全球市长论坛暨第六届广州奖等国际会议65场次,外国驻穗总领馆增至68家,国际友城增至105对,提高了广州的国际影响力和显示度。推进广深双城联动,深化与东莞、中山、珠海、湛江、梅州等城市合作,广州都市圈发展规划和广佛全域同城化、广清一体化规划分工方案印发实施,城市辐射带动力进一步增强。
(三)聚焦聚力强化产业科技创新。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力。推动冷泉生态系统、人类细胞谱系2个大科学装置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新冠小分子药物、高性能集成电驱、海洋温差能发电等重大科研成果取得突破。国内首艘自主研制的大洋钻探船试航成功。重组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7家。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挂牌,4个项目入选国家颠覆性技术专项,居全国第二。“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排名跃升到全球第八位。增强产业创新引领力。出台高企“26条”等政策,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分别增至1.3万家和2.1万家,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5家、实现翻倍增长,入选全球独角兽企业22家、增量全国城市第一。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3.6万件、增长31.9%,获评首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全国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地区。增强教育人才保障力。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8.72万个,增加普通高中招生计划7485个、增长11.9%。学生午休“平躺睡”比例达到99.6%。新增办学条件完全达标职业学校13所。广州选手在全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金牌13枚,居副省级城市之首。全市新增博士博士后科研工作平台86家、国家级领军人才48名,广州地区新增“两院”院士6名。新发放人才绿卡1738张,外籍人才吸引力指数跻身全国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