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材料
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6月28日在登封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登封市人民政府市长 陈耀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奋斗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郑州市委、市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围绕“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五年奋斗,我们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稳增长、促发展,综合实力持续跃升。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66.1亿元,年均增长3.7%,位居全省第13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7.4亿元,年均增长4.6%;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66.5亿元,年均增长5.6%;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7325元、22950元,年均增长6.4%、7.8%。多次荣膺全国工业百强县(市)、旅游百强县(市)、经济百强县(市)和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等荣誉称号。
——五年奋斗,我们始终坚持提质转型,强实体、兴产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压减煤炭、碳素等产能520万吨,完成工业企业深度治理521家,德力自动化物流设备制造等42个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建成投产,瓷金科技、克莱威纳米碳、狮虎、蚂蚁新材打破了行业技术垄断,豫科光学成功在新三板挂牌,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到69家,是2016年末的4.6倍。文旅融合步伐加快,依法依规与港中旅解除合作协议,长期困扰嵩山风景名胜区发展的经营管理体制基本理顺;观星台、仙人谷创成4a级景区,范家门、摘星楼创成3a级景区,我市被确定为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河南省全域旅游创建示范单位。现代农业稳步提升,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8万亩以上,有机蔬菜、优质林果、道地药材等特色种植业面积达到28万亩,生态规模化养殖企业达到68家,培育农业龙头企业18家,发展专业合作社646家,全市30%以上的农民进入农业产业化体系。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优化为6:44.8:49.2,高质量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五年奋斗,我们始终坚持城乡一体,提品质、增魅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遵循山城规律,按照“山城一体、景城融合”的思路,明确了“一核、一带、两山、多廊、多点”的生态空间布局和“三绿楔、三带、四河、四组团”的城市空间布局,城乡高质量发展的格局更加明晰;扎实推进高品质城市建设,投资78.72亿元,建成百城建设提质工程项目169个,荣获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全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工作先进县(市);深入推进“双水源”战略,南水北调引水工程顺利建成通水,西水东引成功争取3500万立方米配水指标,制约登封多年的“吃水难”问题有望彻底解决;盐洛高速登封站完成升级改造、少林站正式开通运行,少林大道、登封大道、环嵩山旅游公路升级改造全面完成,打造了三条城市生态景观带,旅游城市特质更加凸显;实施拆墙透绿9.3公里,新建公园游园22处,打造了城市开放空间,“大景区城市”特质初步显现。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五年共新建、改扩建城乡公路460公里,行政村客运班线实现全覆盖,114个行政村实现通燃气,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15个、垃圾处理中心11个,实施美丽乡村试点村项目36个,绘就了美丽公路、美丽田园、美丽村庄新画卷。
——五年奋斗,我们始终坚持生态优先,护青山、守绿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生态保护有力有为,铁腕开展嵩山“双保”,拆除违建780余处、30万平方米,实现嵩山由“乱”向“治”;扎实开展“大棚房”“违建别墅”“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等问题专项整治行动,纠正违法违规行为140余起,坚决遏制了耕地“非农化”行为。生态建设有力有序,完成国土绿化12.96万亩,新增生态湿地6万亩,创成森林特色小镇6个、森林乡村85个,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5%,我市被评为省级森林城市。生态治理有力有效,持续深化污染防治攻坚,高标准完成中央、省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198项,实现“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禁煤区”散煤全部清零,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居郑州县(市)前列。
——五年奋斗,我们始终坚持深化改革,破难题、优环境,发展活力充分释放。完成党政机构改革和具有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撤并阳城工业区、送表矿区,成立77个社区,所有行政村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1751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一网通办”,审批时长压缩90%以上。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76.8亿元,较2016年末增长1倍,成功创建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争取36个项目新增政府专项债券资金45.9亿元,持续助力经济发展;国家增量配电试点实现并网运行,园区企业用电成本有所下降;产业用地供应规模稳定增长,产业集聚区标准化厂房利用率达到95%以上,要素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五年奋斗,我们始终坚持为民惠民,补短板、强弱项,民生福祉日益改善。2017年以来,用于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支出达21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例持续保持在70%以上。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6083户25973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脱贫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连续4年在郑州县(市)脱贫攻坚考核中排名前列。民生事业实现长足发展,引进郑州市优质教育资源,外国语高中、颍河路初中、汉武路小学投入使用,起始年级大班额现象基本消除,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连年攀升,稳居郑州县(市)前列;完成县乡两级公立医疗机构去行政化改革,成立市总医院,县域就诊率达到92%以上,群众就医负担进一步减轻。社会环境得到有效净化,集中开展“四乱”问题整治,依法取缔习武场所和无证武校76所、非法宗教活动场所56处,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扫黑除恶斗争持续向纵深推进;成功创建河南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市)、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