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型提质,加速“辉县之变”。做大做强文旅康养、高端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集群,形成超200亿元的产业集群1个,超100亿元的产业集群2-3个,新培育1个50亿级企业、3个10亿级企业,税收超亿元企业16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0%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增速不低于20%,力争产业转型提质走在全省前列。

  ——文旅高度融合,厚植“辉县之势”。发挥文化优势,做好历史传承,讲好辉县故事,建成文化高地,新培育国家、省级旅游度假区各1家,国家5a级、4a级景区各1家,成功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新培育创建乡村旅游特色村16家以上,“十四五”累计接待游客突破6000万人次,接待游客量进入全省第一方阵,社会综合效益500亿元,实现文化旅游大县向文化旅游强县跨越,力争文旅融合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城镇功能提升,展现“辉县之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省级节水型城市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五城一区”。断头路、停车难、绿地游园、问题楼盘等问题有效解决,供水、供热、供气普及率分别达到97%、85%、96%以上,城镇化率达到60%,加快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基建项目建设,城市智慧服务和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力争城镇功能提升走在全省前列。

  ——乡村振兴发展,夯实“辉县之基”。深化农村五项重点改革,力争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大力发展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巩固提升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市创建成果。深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统筹推进“五个振兴”,打造“辉县样板”,力争乡村振兴成效走在全省前列。

  ——民生福祉改善,彰显“辉县之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每年把80%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改善,做实做好每年的“十大民生实事”,构建完成创新型开放式现代教育体系,全市卫生医疗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让发展更有温度、民生更有厚度、幸福更有质感,力争民生福祉保障走在全省前列。

  ——社会高效治理,书写“辉县之风”。加快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探索建立群众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新模式。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综治中心 网格化 信息化”治理体系,全面开展“四无乡镇”“六无村”创建活动。精神文明建设、平安建设水平全面提高,文明村镇创建率达到60%以上,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力争社会治理效能走在全省前列。

  各位代表,道固远,笃行可至;事虽巨,坚为必成。我们坚信,只要全市上下凝心聚力,负重奋进,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谋发展,上述各项目标一定能圆满实现。

  三、2022年重点工作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强调,要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这是我们必须坚决扛牢的重大政治责任。我们将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坚持以项目建设统领经济工作全局,以深入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年、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为载体,聚焦“产业升级、城乡提质、生态优化、开放招商、民生保障”五大发展任务,着力稳增长、提质量、增活力、补短板、保民生、防风险,单项工作争第一,整体工作创一流,以党建“第一责任”引领和保障发展“第一要务”,全面加快“四个辉县”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单位gdp能耗降低率与“十四五”控制目标统筹衔接。主要做好以下十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稳定经济增长。牢牢把握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总基调,竭尽全力服务企业、不折不扣落实政策、千方百计扩大投资,确保经济平稳运行、持续向好。

  稳定市场主体。坚持把稳主体作为落实“六稳”“六保”的关键之举、重中之重,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关键,精准对接、“一企一策”,常态化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帮助企业加快发展。全面落实“免、减、缓、返、补”等惠企政策,最大化减少企业生产成本。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启动实施企业“退村入园”,持续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推动企业做大做强。依托政银企常态化对接工作机制,畅通企业融资渠道,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新增中小微企业贷款不低于20亿元。健全完善经济运行月例会、经济运行片区会等工作机制,强化经济监测调度,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狠抓项目建设。进一步树牢“项目为王”理念,深入开展“三个一批”活动,围绕产业发展、文旅康养、城市更新、交通公路、水利设施、乡村振兴、生态环保、民生改善等八个方面精准发力。以36个重大支撑项目为牵引,全面实施“1 3”工作机制。推动总投资2146亿元的429个500万元以上项目加快实施,力争全年新开工千万元以上项目不低于120个,新增投资150亿元以上。

  强化要素保障。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大力推行“标准地 承诺制”供地模式,加大重点项目土地等资源供给,全年收储工业用地不少于2000亩,新增标准化厂房12万平方米以上。全面提升投融资能力,积极探索“bot epc”等各类融资模式,有效打破体制障碍、打通政银壁垒、拓展融资渠道,着力解决项目融资难、推进难等问题。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九游会俱乐部j9入口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zhong/115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