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责任建项目。坚持“项目为王”理念不动摇,深化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用活用好“四项机制”,落实落细包抓责任,确保总投资134亿元的82个重点项目快开工、快建设、快投产。坚持定期调度、专班推进,全力做好亭口水库工程服务保障工作,力促年处理60万吨煤化工气化渣再利用、西北矿业长武装备制造园、安华煤炭集装站及铁路专用线等项目3月底前开工,年产9万辆电动车、胡孟铁路专用线、相杨公路等项目年内建成。
聚焦产业招项目。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树立“招大、引强、选优”的鲜明导向,实施产业招商攻坚行动,聚焦重点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积极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形成项目招引的“葡萄串”效应。运用投行思维,推行叩门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等模式,瞄准头部企业开展高频对接,扭住意向项目持续跟踪洽谈,积极参加各类招商活动,力争引进5亿元以上项目4个,招商引资项目实际到位资金增长12%以上。
聚焦要素促项目。按照“同步配套、一次到位”的原则,强化水、电、气、暖、讯等基础性生产要素保障,优化报装流程,压缩办理时限,降低接入成本。全面推行“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标准地 承诺制”改革,加大闲置低效土地处置力度,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多渠道争取政府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资金、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用好ppp、epc等模式,加快设立中国银行长武县支行,撬动更多金融资金和社会资本。
(三)用更强的决心推动改革创新
打造创新驱动“强引擎”。主动融入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建设,建好用好科创飞地,做实做优科创特区,加快建立院士服务站,力争年内培育科技型企业5家。发挥面膜基布项目创新引领作用,深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合作,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推进“人才兴长”计划,突出“高精尖缺”导向,注重政策引才、待遇留才、精准用才,为创新创造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跑出开放发展“加速度”。抢抓西咸一体化之“天时”,发挥陕西西大门之“地利”,拓展对外合作领域,大力发展门户经济,努力将长武打造成为陕西对外开放的桥头堡。抢抓苏陕协作有利契机,推动海陵与长武向全方位战略合作升级,力争在产业协作、人才交流、园区共建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行“交地即交证、拿地即开工”等改革,落实“一件事一次办”“一网通办”“跨省通办”“视频踏勘”等制度机制,健全“一窗受理、集成审批”办事模式,让改革成果更多地惠企利民。
打好营商环境“组合拳”。扎实开展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推行容缺审批、并联审批等模式,建立覆盖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坚定不移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领军型企业家培养工程,完善政企会商、领导包联、驻企帮扶等长效机制。严格执行企业“宁静工作日”制度,大力开展亲商爱商暖心行动,依法严厉打击破坏营商环境的人和事,构建亲上加清的新型政商关系。
(四)用更高的标准推动城乡融合
县城更新突出“精致”。投资8.6亿元,实施城建项目20个。开工建设柳毅路、公刘东街、蒙恬中路、蒙恬北路北延段、创业二路南段5条城市道路,改造提升东大街、昭仁大街、浅水路中段3条道路,精心实施西大街雨污分流及人行道提升改造、创业北路北段绿化等工程,全面推进32个老旧小区改造,高标准建设运动公园。全面启动鸦儿沟大桥、312国道长武过境段改线等重点工程,打通更多断头路,实现路网大循环,让城市更有品质、更有温度。
城镇建设突出“精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围绕“明确定位、彰显特色、错位发展”的思路,根据产业、区位、文化、生态等优势,着力打造产业“特而强”、功能“专而优”、形态“小而美”的强镇名镇。加快实施丁家、巨家等6个镇4000亩低效园地整治项目,年内完成亭口镇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相公镇街道立面改造,不断提升城镇吸引力和承载力。
城乡管理突出“精细”。实施县城品质提升行动,加大占道经营、马路市场、私搭乱建等顽疾治理力度,开展机动车乱停乱放等违规行为专项整治,坚持推行“路长制”等有效做法,力争智慧城市管理平台年内建成使用。深入开展农村宅基地清查工作,建立城乡房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依法打击违规占地、抢建加盖等行为。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打造群众的致富路、发展的快车道。
(五)用更快的步伐推动乡村振兴
让脱贫成果更稳固。定期研判区域性、规模性返贫风险,确保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将财政衔接资金的60%以上用于发展产业,健全带农益农机制,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增加就地就近就业岗位供给,确保全县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不低于上年。深入开展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和搬迁群众就业帮扶专项行动,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融得进、逐步能致富。
让农村环境更优美。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目标,深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加快“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着力规划建设城郊融合类、集聚提升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村庄。以第二批13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为重点,优化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供给,统筹做好村庄绿化、亮化、美化,力争年内创建美丽宜居示范村4个。继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深化农村“三堆六乱”整治,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治理,提高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为农村群众创造干净舒适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