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3年1月1日在乌兰浩特市

  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市 长 刘 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2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市政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内蒙古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盟委、盟行署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重点围绕“三本清单”,着力改善“三个环境”,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10亿元、增长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1.6亿元、增长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5亿元、增长8%;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9468元、21929元,增长6%、7.2%。

  一年来,我们着力建设生态宜居城镇,城乡环境提升速度快、变化大

  民生城建树样板。聚力提升中心城市承载力和宜居度,用足用好盟市共建资金,精心实施民生实事108项,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打通拓宽札萨克图东街、爱国南路等断头路、瓶颈路25条,改造金源街、白音北路等摸黑路17条,清除长期占道线杆330根,“堵心路”变成“顺心路”。新建民和等口袋公园3个,治理裸露地33万平方米,征拆街角遗留房屋16处,洮儿河公园获评“内蒙古最美公园”,城市更加整洁通透。高标准改造兴安、胜利等老旧小区74个、62万平方米,高品质建设吉庆、和平里等回迁安置楼25栋、18万平方米,1万户居民从“住有所居”迈向“住有优居”。争取“保交楼”专项贷款1.3亿元,27个房地产项目预售资金纳入行业监管,购房者权益得到有力保障。推行红色物业模式,167个无物业小区向“多元治理”转变,居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重点整治小区“四乱”、农贸市场秩序等突出问题,开展规范养犬专项行动,创建城市管理监督员队伍,城市管理有力度、更有温度。高水平承办城镇精细化管理现场会,可复制、可借鉴的典型经验在全盟推广。

  乡村振兴赋新能。新建高标准农田1.6万亩,绿色有机水稻认证面积达到90%、三合水稻刷新全区单产纪录,鲜食玉米深加工亩均增收50%,粮食总产量6.6亿斤,“粮仓”更实。现代牧业3万头奶牛牧场落地实施,规模化肉牛养殖场增至22家,“奶罐”更满、“肉库”更足。设施蔬菜品类超10种、亩产破万斤,“菜篮子”拎得更稳、更放心。现代农牧业产业园通过自治区验收,绿色有机认证企业达22家、产品43个,现代农业发展特色鲜明、绿色高效。妥善处置资产收益到期问题,929户脱贫户政策落实不断档、发展产业稳增长。新建水冲公厕14座、垃圾中转站10座,整改问题户厕2023个,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生态环境提质量。应急填埋场二期投入使用,全盟首座大型垃圾焚烧发电厂建成投产,垃圾处理实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117台新能源智慧公交车投入运行,铁西、河东、城北智能充电站建成使用,奏响低碳出行主旋“绿”。重点监测企业达到超低排放标准,600家餐饮商户油烟问题得到根治,秸秆禁烧实现立体化监管,空气优良率稳定在97%以上。二道河水环境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如期完工,地表水断面优良比例达到100%,洮儿河水利风景区入选国家《红色基因水利风景区名录》,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实施低效林改造、退化林修复、重点区域生态治理5万亩,森林覆被率达34.1%。牢牢守住草原保护红线,率先完成114万亩基本草原划定调整验收,成为全区视频验收试点单位。

  一年来,我们倾力打造优质开放市场,营商环境优化办法多、成效好

  发展质量日益提升。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实施重点项目111个,完成投资48.8亿元。创新开展“三联三动”招商模式和“168”招商机制,对接洽谈项目365个,引进招商项目65个,到位资金65.9亿元。气候适应型城市项目得到国务院批复,获批贷款额度2.5亿美元,成为全国首个成功申报亚投行贷款的县级城市。顶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减免税费4亿元,把更多惠企利民的“红包”装进企业和百姓的“腰包”。制定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举措168条,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大讨论,全面推进“综窗改革”,聘任监督员、设立监测点,市场主体增至4.3万户、增长16%。与白城地区合作,56个政务服务高频事项在全盟率先实现“跨省通办”,为解决异地办事难题提供了乌兰浩特方案。压实市民服务热线工单办理责任,高质效回应群众诉求,综合评分位居全盟前列。成立、重组国有企业6家,规范机构设置和人员管理,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工业发展势头强劲。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家,产值亿元以上企业占比58%,工业总产值实现“五年翻番”目标。烟厂新增生产指标1万大箱,产值突破50亿元,产值、利税实现双增长。1200立方米高炉、余热余气回收发电等6个绿色节能环保提升项目建设完成,全面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乌钢实现变“绿钢”目标。蒙牛乳业智能机器人、博源化学二氧化碳回收等17个项目建成投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迈出坚实步伐。森辉印务、顺源农机等21家企业,获评区级以上绿色工厂、科技创新等荣誉23项,品牌建设成果丰硕。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增至38家,占全盟40%以上。绿色产业园机构改革顺利完成,服务企业和招商引资职能更加明晰,营业收入稳定在百亿元以上。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九游会俱乐部j9入口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ibei/631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