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招引项目。坚持把产业大招商作为头号工程,发挥各招商主体作用,凝聚合力加快招引一批好项目、大项目。聚焦重点招商,围绕“一主一特”,突出央企、外资、民间投资,用好“招商易”“贵商易”以及产业转移发展对接大会、央企对接大会等平台,扎实推进产业链招商、园区招商、以房招商、以商招商、基金招商等工作,吸引更多企业、更多项目落地花溪。强化考核问效,坚持“亩产论英雄”,新招引项目严格执行“1123”标准,强化产出要求,推动招商项目变固投、变产值,新引进优强企业23家以上,实现产业到位资金43亿元以上,其中工业项目到位资金占比达到42%以上。
精细管理项目。加强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要素保障和服务管理。优化服务,持续深化领导干部联系包保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机制,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专班跟进在谈项目,“一项一策”推动签约项目加快落地建设,确保新建项目按期开工、续建项目顺利推进、收尾项目早日建成。力争新开工重大项目50个以上,建成投用17个以上,工业投资、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分别达25%、20%。强化管理,坚持“投资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强化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全过程监管,完善项目招投标制度,严格负面清单管理,推动形成投资良性循环。创新区属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合作开发模式,加速石板现代商贸服务园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盘活闲置物业资产,推动石板千亿级现代商贸服务园建设。
(三)全力提升城市能级。坚持全域统筹,强化城乡协同,推进以主城区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要素双向互动和资源合理配置,做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资源要素集聚功能,努力建设充满活力、富有实力、独具魅力的城市。
做大城市规模。衔接贵阳贵安“一核三心多组团”城市空间格局,持续优化完善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深化主城区提质扩容,统筹甲秀南路、花溪大道、清溪路、田园南路等骨干路网沿线开发,支持轨道交通s1线顺利建设,向北加快融入贵阳老城区,向南联动青岩重点发展旅居地产、避暑康养等产业,向西加快与大学城耦合推动科技、教育、人才、产业双向互动,着力推动石板、孟关、燕楼等重点乡镇加快发展。稳步推进与经开区、贵安新区融合发展,持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地铁、市域快铁站点周边产业布局,提升城市承载力,全力建设贵阳贵安南部副中心。
做优城市品质。抓实住房供给,按照“四好”要求,差异化开发避暑地产、旅游地产、康养地产和第四代住宅,启动建设39万平方米以上。完善“市场 保障”住房供应体系,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1450套,交付安置房1100套,全面完成“保交楼”任务,启动建设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项目1个。抓好设施完善,推进城市新“三改”,启动改造城中村7192户,改造老旧小区1077户、背街小巷4条、地下管网20公里以上,推进客运站建设。
做精城市治理。提升治堵成效,加快清溪路—花冠路节点改造,实施轨道交通3号线沿线环境提升工程,打通断头路1条,提升公交与轨道交通接驳能力。夯实垃圾分类成果,健全无物业管理小区物业化管理机制,探索建立“三升一降”长效常态垃圾分类模式,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65%以上。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效,深入实施强基、整脏、治乱、改差“四大工程”,加快门头牌匾整治,拆除建成区违法建筑20万平方米以上。加快“城市大脑”建设,建好用好管好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扩大智慧社区、智慧交通、智慧城管覆盖面,拓展城市数字化应用场景。
(四)全力促进乡村振兴。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耕“三农”责任田,练强“三农”基本功,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加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持续巩固提升“3 1”保障成果,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加快融入新型城镇化,推进农村项目资产盘活利用,脱贫人口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扛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开展耕地占补平衡专项整治,加强撂荒地整治,新建和提质改造高标准农田1.5万亩。推广“稻 ”“玉米 ”轮作模式,稳定粮食生产面积6.26万亩以上、年产量2.62万吨以上。加快建设粮食仓储物流集配中心、5万吨储备粮库,确保粮食储备安全和稳定供应。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做优现代特色种业,探索生态渔业鱼苗育种,加快花小莓联合专家工作站、“贵州黄”种鸡种质基因库建设,打造全省草莓和畜禽种业高地。做大花溪农业特色品牌,支持草莓、香葱、红托竹荪全产业链发展,开展草莓、黄桃等农产品有机认证,优先开发草莓低温冷榨饮品、辣椒制品,持续壮大“花”字号系列农产品品牌,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6%。加快小型农业机械推广应用,提升农作物收种综合机械化水平。培育壮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新增种养大户10家、家庭农场5家、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家。
着力建设和美乡村。围绕“富、学、乐、美”标准,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服务业、文旅业,打造一批示范引领型“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和3条以上农旅休闲产业带。加快高坡乡街上村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完成村集体经济“1 1”创建村4个,提高农民人均收入、村集体经营收入、亩均收入,所有行政村经营性收入稳定在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上经济强村占比提高到20%以上。
(五)全力激发文旅消费。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大力实施文旅活区战略,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做深做细自然珍宝与文化瑰宝有机结合的文章,加快建设全域文化旅游创新区,吸引更多游客畅游花溪、乐享花溪!
加快旅游项目建设。聚焦景区提质,加快青岩古镇、十里河滩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改造,推进十里河滩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成投运乡贤里文化街区、晚霞星宿营地,加快花溪湖、中龄大健康生命养护中心、微宿康旅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公园里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