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抓生态保护修复。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长江“十年禁渔”。持续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完成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1.9万亩,实施退化林修复3万亩。启动乌江流域石漠化综合治理和水源涵养生态修复项目3万亩建设,治理水土流失51平方公里。抓好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持续推进历史遗留废弃矿山修复治理。
狠抓绿色经济发展。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绿色制造业、绿色服务业,严把“两高”项目准入关。创新生态补偿机制,健全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持续推进林业碳汇和单株碳汇项目开发,不断释放生态红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升林下经济发展质效,利用森林面积30万亩以上、实现产值6亿元以上。加快推进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建成培育绿色工厂1个以上。
(七)聚力素质提升,促进人力资源有效开发。全面落实省关于推动毕节人力资源开发“1 2”文件,创新人力资源开发模式,奋力在推动人力资源开发上做示范。
着力提高教育质量。严格落实“双减”政策,推动《黔西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突破提升十条措施》落地见效。推动“职普互通”试点工作,推进职业技能学历“双提升”工程,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8.8年。引进优强教育主体,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深入推进“县管校聘”改革和“强师工程”试点工作,加快教师能力素质提升。全面落实教师待遇保障。强化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着力强化健康素质。加快实施人口健康“五个计划”,推动《黔西市聚集卫生健康人才十条政策措施(试行)》落地见效。优化完善3个片区医共体建设,深化与国内知名医院及科研院校合作,整合名医、专家等帮扶资源,加强培训、巡诊,带动提升区域医疗服务水平。实施妇幼健康提质专项行动,提高母婴安全服务水平,产前筛查率达76%以上。深入推进0至3岁儿童综合发展试点示范建设,新增项目点1个。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健全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倡导健康生活,营造强身健体、防病延年氛围。
着力提升技能水平。强化人才培育,加大15至59周岁劳动力人口职业技能学历双提升培训,推动人口数量结构优势向人力资源质量优势转化。弘扬“工匠”精神,围绕民生、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继续推进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建立健全多元化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持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新增技能人才4150人以上。培育“毕节建工”1930人以上。
着力增强就业能力。完善公共就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建强村级就业服务体系。落实就业扶持措施,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三类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开设“校企合作”“订单班”7个以上。强化东西部劳务协作,持续完善劳务协作体系,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达70%以上。开展“直播带货、带岗”等新业态新模式技能培训777人次以上,各类培训达5060人次。失业再就业2000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600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依法依规惩处欠薪行为。
(八)聚力改革创新,促进发展动力充分释放。坚持“创新”第一动力,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在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上做示范。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金融、教育、医疗卫生、国企、投融资等领域改革。稳步推进机构改革。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土地、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探索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持续推进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改革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创新推进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办新型集体经济。推进交易制度改革,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大力推动科技创新,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以上。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践行“贵人服务”理念,深入推进“五个通办”改革和“一件事一次办”,扎实开展服务民营企业“六大专项行动”,新增规上民营工业企业3户、资质等级建筑企业3户。完善营商环境“六大机制”和领导联系服务重点项目、部门联动服务企业机制,加快创建“企业之家”。重点采取“五个一”措施,提升服务企业、服务项目能力。深化“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和“双承诺双兑现”专项行动,大力整治营商环境突出问题,营商环境综合评估成效稳定在全省前列。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深化东西部协作,采取“东部企业 黔西资源”“东部市场 黔西产品”“东部总部 黔西基地”“东部研发 黔西制造”的两地合作模式,推动黔西肉牛、黄粑、苗绣等特色产品“黔货出山”。探索建立与周边地区协同投入、协作运行、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融入黔中经济圈、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发展,推动面向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作发展。加大东部地区出口导向型外资企业引进力度。实现外贸进出口2000万元。
扎实开展产业大招商。精准推进“两换”招商,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提高产业大招商质效。在建链、延链、强链上取得更大突破,争取更多省、毕节市级产业大招商和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资金奖励。力争引进优强企业25家以上,新增产业到位资金40亿元以上,其中工业项目占比50%以上。
(九)聚力风险防范,促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底线思维,树牢风险意识,筑牢安全稳定屏障。
守牢安全生产底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常态化抓好“打非治违”,聚焦矿山、交通运输、食品药品、建筑施工、经营性自建房、城镇燃气、危化品、消防、森林防火等重点行业领域,完善风险排查化解、应急信息吹哨、闭环管理等机制,坚决防止发生重特大事故。持续用好群众举报奖励机制,强化“行刑衔接”,严厉打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扎实开展矿山领域“双全日”工作。全面推行应急管理“网格化”,加快提升监管执法和灾害防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