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万山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3月5日在铜仁市万山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铜仁市万山区人民政府区长刘浩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也是万山现代化建设史上具有标志性、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对万山朱砂矿系列文化遗产申遗作出重要批示,这是继2008年到万山实地指导抗凝救灾、2013年作出重要批示、2014年和2017年两次询问关怀之后,总书记再次对万山的特别关心和特殊厚爱,这在全国是少有的,在贵州区县中更是唯一的,全区上下倍感温暖、备受鼓舞、倍加振奋!
一年来,面对外部形势复杂严峻、债务风险压力大、不稳定因素多、守底线任务重、结构性矛盾突出等多重考验,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下,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和对贵州对铜仁对万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推动“千年丹都·转型之城”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呈现出经济发展稳中有进、政治生态风清气正、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文化事业加快发展、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的良好态势,较好完成区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政策优势更加凸显。省委、省政府再次出台支持万山高质量转型发展政策措施,30家省直部门(单位)相继出台配套文件,市委、市政府出台实施意见并召开推进大会,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同比增长5.6%,其中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补助资金是2017年退坡以来实现首次增长,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成效越来越好。
——经济运行更加稳健。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2%,较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其中一二三产分别增长4.4%、2%、3.5%;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扭负为正,分别增长7.6%、3.6%;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6.3%、14.1%,贷款余额连续七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产业定位更加清晰。积极主动服务、融入全省“六大产业基地”等发展战略,发挥比较优势,聚焦以新型功能材料(现代化工)为主导产业的定位,规模以上新型功能材料企业达17家,完成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3%。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市第八中学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申创工作顺利通过第一轮评估。贵州铜仁数据职业学院成功获省人民政府批复办学,实现万山高职院校“零”的突破。区人民医院与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建立对口帮扶机制,胸痛中心成功加入贵州省急诊创伤联盟。在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保持民生支出强度,以前年度教育、医疗等民生资金历史欠账问题加快解决,投入九项民生资金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1.6%,用心用情守护“民生温度”。
各位代表!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一年来,我们承前启后、接续奋斗,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紧盯目标任务,改进工作作风,狠抓执行落实,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产业转型发展步履坚实。坚定不移主攻工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08亿元。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1.78%、同比上升12.58个百分点,产业发展“主阵地”作用更加凸显。全国含汞危险废物区域处置中心项目已推送至国家部委审核。其他产业协同并进,大数据企业达76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增长39.8%,培育万顺、彩丰物流等亿级平台经济企业;新建香柚基地1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7.77万亩,出栏生猪22.5万头,完成油茶新(改)造2.2万亩,发展山桐子产业示范基地500亩,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达23.31万亩,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9亿元;旅游产业全面复苏,全年接待游客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分别恢复到2019年的107.65%、114.3%。
二是消费投资活力加速释放。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有序推进鱼塘乡风电场、瓮岩坝水库等重大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3.96亿元。完成木杉河步道提升改造、旺家花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后续扶持、王下公路、深冲至敖寨公路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体育馆、市第四小学2座人行天桥建成投用,中洞、下溪、梅子溪水库成功下闸蓄水。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建成棕颐国际城、富洋贵府、桃源泊岸一期等高品质楼盘。完成“保交楼”交付任务,位居全市第三。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位居全市第二。万山被列入全省2023年县域商业体系实施县。“那个年代怀旧文化街”被列为省级商业步行街。探索“优质酱酒带朱砂”活动,朱砂工艺品总产值突破8.5亿元。在东莞设立梵净山珍(粤港澳大湾区)万山区消费协作馆。
三是改革发展动能有效激发。改革政府项目投资管理,完善项目投资管理机制,成立财政投资评审服务中心,制定政府性投资项目成本控制、项目评审等管理办法。《万山区积极探索政府“债转投”试点》《万山区“四个狠抓”推进强村富民》《万山区“四化”推进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治显成效》等改革经验做法在省级层面推广。《黄桃“绣”出和美乡村》荣获全国乡村文化产业创新典型案例。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1.8亿元。引进辉腾达能源等优强企业14家,产业项目到位资金20亿元。新增市场主体3893户,总量达24347户。备案汞、锰、铁合金企业技术改造项目6个,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7家、“专精特新”企业4家,和诚锰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银河化工成功开发超低汞触媒、荣获全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四是生态环境优势更加巩固。认真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完成耕地恢复5000亩。全面落实“河长制”、“林长制”,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严格执行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完成《万山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探索松材线虫病防治新模式,实现疫木无害化加工利用。实施武陵山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工程,完成生态保护修复376平方公里。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3%,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新增省级森林村寨1个、森林人家2个,森林覆盖率67.7%,万山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