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发展现代制造业。强化龙头引领,坚持规模化、集群化、优质化发展,深入实施“退城入园2.0版本”行动,持续做好“四名”建设,推动“个转企”“小升规”,力争新培育规上工业企业8家以上。升级传统产业,实施污染物超低排放技术改造,支持中小企业转产清洁能源、动力电池等绿色低碳优势产业,新增环保绩效评价b级企业3家以上。支持陶瓷企业发展大板、岩板、功能陶瓷、艺术陶瓷等高附加值产品,加快建设米兰诺、华兴等高档陶瓷生产线新改建项目,力争规模陶瓷产值超130亿元。发展新材料产业,推进航空复材、铝型材、水电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开工建设碳纤维先进材料智能制造、新能源锂电池原材料制备等项目,建成投产书画纸全产业链、欧迪斯年产30万吨高端复合肥等项目,着力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聚力发展现代农业。实施粮猪安全保卫行动,坚持以“长牙齿”的措施落实耕地保护责任,深入推进田长制,健全生猪产业平稳有序发展长效机制,加快2万亩高标准农田和天农、巨星等生猪养殖项目建设,完成80公里农田宜机化示范改造,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11.6万吨以上,生猪出栏稳定在22万头以上。实施农业产业提升行动,深入推进茶叶、中药材、蔬菜、水果等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快建设西南禽蛋交易中心,打造泽泻道地中药材基地,积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力争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3个,茶叶现代农业园区争创省四星级园区。实施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行动,围绕现代农业种业、现代农业装备、现代农业烘干冷链物流三大先导性产业支撑,全力抓好农民合作社区域性、行业性和产业链三大联合,力争新增省级示范合作社2家以上,入社农户数量增长10%。

  聚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聚焦现代物流、科技信息、特色餐饮等重点产业,加大市场主体和服务品牌培育力度,力争规上服务业及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增长20%以上。释放消费新活力,加快推进毛坝forxi露营地、城北农业主题公园等特色消费场景建设,做好“黄金时代”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工作。开园投用川浙(夹江)数字经济产业园,引进“大龙网”等生产生活性跨境电商落户夹江,力争网络零售额突破30亿元。飘香夹江好味道,支持餐饮名店和招牌美食复兴发展,保护开发饮食类非遗项目,推动企业创新美食研发和推广,办好“筑梦青衣·味享夹江”美食嘉年华、“夹江名厨”等评选活动,打造“小巷厨房”品牌和夹江美食名录,力争餐饮业收入增长10%以上。拓宽流通新渠道,探索推进“公转铁”“公转水”,抓好多式联运物流集散中心、成昆铁路乐山北站集装箱物流园区等项目建设,力争乐山“保税仓”项目落户夹江,加快建设成都平原经济区重要物流集散中心。

  聚力发展现代文旅业。围绕“一枝五叶”文旅空间布局,紧抓大峨眉旅游圈和巴蜀文旅走廊建设机遇,开展资源大挖掘、促进文旅大融合、塑造地域大品牌。加强遗产保护,做好东风堰建堰360周年系列活动“后半篇”文章,加快夹江博物馆群落、“文家乐”民宿、千佛岩石窟和杨公阙保护开发利用等项目建设,支持夹江竹纸制作技艺申报世界级非遗。繁荣文旅业态,加快东风堰—千佛岩、天福茶园两大核心景区扩容提质,打响九〇九基地红色文化品牌,推动峨眉山—华头大峡谷康养文旅资源综合开发,积极围绕茶、纸、核、美食等特色,培育开发一批特色文创产品、精品旅游线路,全力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三、全力以赴促改革,更好举措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完善国资国企经营管理机制,全面盘活国有资产,加快县属国企aa级信用等级创建,力争完成项目融资50亿元,资产总额突破260亿元。做实市场要素改革,加强土地储备统筹管理,推进“亩均论英雄”“标准地”改革,积极盘活闲置低效用地,积极争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建立健全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宅基地改革和规范管理,合理配置镇级片区消防设施设备,稳步推进供销合作综合改革,提升为农服务能力。

  全面提升开放水平。招引一批好项目,聚焦“五大产业”体系全力招商引资,力争签约项目总金额超100亿元,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不低于4个。建强对外大通道,加快推进乐荥高速、新峨高速等项目前期工作,开工德阳至乐山国防战备(大件)运输通道高陶园区段项目,全面提升对外通达能力。办好会展重头戏,积极组团参加第二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第十二届四川国际茶叶博览会等重大经贸活动,高质量筹办国际绿茶发展大会、赵仁恺院士百年诞辰、四川省“百舟竞渡迎端午”集中展演等活动,拓展国际国内商贸合作,力争进出口额突破3500万元。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政务服务再加强,巩固拓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成效,做好心连心服务平台和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进一步压减行政审批事项,做强“互联网 政务服务”,加快建设“市民中心”,构建全省一流的“政务超市”。政策帮扶再优化,持续办好政企银对接会,实现“金融服务”与“企业诉求”精准对接。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统筹打好减税降费、稳贷增信、惠企利民“组合拳”。政企联系再紧密,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和民营企业家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发挥县级领导“一对一”挂联企业机制,用好用活“六支帮扶队伍”,助力县人大、县政协建强人大代表之家、“有事来协商”等平台,促进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发展,全力争取全省第二批民营经济改革试点。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九游会俱乐部j9入口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n/754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