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坚持校外培训公益属性,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全面规范培训秩序,强化经营活动监管,坚决防止侵害群众利益行为。对现有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重新审核登记,逐步压减。动态清零无证学科类机构。全面做好服务合同规范管理,强化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资金监管,严控广告宣传投放。推进各部门联动响应和综合执法机制建设,持续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用好“黑白名单”制度,探索信用管理和分级分类监管等新模式,完善长效治理机制。
(九)特殊教育优先融合提质发展
优先保障和支持特殊教育发展,确保残疾儿童少年就近就便接受教育,提升特教在非义务教育阶段的保障力度,健全布局合理、学段衔接的特殊教育体系。
健全特殊教育体系。制定并实施学前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扩大学前特殊教育学位供给,打造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学前特教品牌,确保幼儿园平等接收残疾儿童。深化义务教育就近就便入学政策,优化资源配置,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权利。延长残疾少年接受教育年限,支持普通职业高中接收特需少年,完善特殊学生职业高中课程,多种方式探索自闭学生社会融合及生涯规划课程。积极为特需考生参加升学考试提供合理的便利条件。
提升特殊教育质量。完善“区特教中心-学区资源中心-学校资源教室”三级支持体系,发挥区特教中心示范作用,在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增设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十四五”时期,学区资源中心的覆盖率从“十三五”末期的50%提高到100%,实现融合教育支持体系全覆盖。推行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及融合教育工作委员会制度。积极推进融合教育示范校建设,全区示范校覆盖率达50%。深化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加强康复九游会彩票平台的技术支持,全面落实“一人一案”,开展自闭症学生、学习障碍学生、注意多动缺陷障碍学生和超常学生的研究与指导,持续完善送教上门工作模式,为学生和家庭提供更大支持。
优化特教专业人才梯度。建立分类培训、分层指导的特教教师培训体系,实现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以及中等职业教育教师的全覆盖。强化师资配备,专兼职互补,实现每所义务教育学校、融合教育示范幼儿园至少配备1名资源教师,每10所融合校、园配备1名巡回指导教师,每个学区配备1-2名巡回指导教师。加强融合教育种子教师培养,在区级评选中增加资源教师序列。建立融合教育专业人才库,特教中心统一管理,全区统筹使用。持续落实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享有特教津贴和岗位绩效的政策,为送教上门教师、巡回指导教师提供意外保险,加大对融合班级班主任的绩效倾斜。
(十)终身教育多元立体融通发展
深化推进城教融合,建设高水平的学习型城区,实现不同类型教育、学历和非学历教育、校内与校外教育的互通衔接,畅通终身学习和人才成长渠道。
营造充满活力的终身学习环境。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推进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向职业教育深度转型,加快专业结构调整。探索在岗人员“双元制”继续教育模式,高效纳入终身教育体系。推进线上与线下一体化教学,实现资源共享。整合区域优质资源,建成覆盖全区的终身学习网络和区域性学习中心。加快市民终身学习基地和学习型社区建设,建设“社企学习共同体”,拓宽终身学习通道。落实“学分银行制度”,探索职业培训与成人学历教育课程的学分互认机制。
拓展继续教育渠道,增强社区教育供给。深入推进“赋能工程”,线上线下相融合,开展公益送学送教活动。推进社区教育交流与合作,积极整合区域资源,建设“终身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服务市民终身学习需求。建立社区教育队伍培养和持续教育模式,建强社区教育专兼职教师队伍。积极开展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发挥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社会教育功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增强社区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
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规范化服务能力。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管、语委统筹、部门扶持、社会参与”的语言文字工作管理体制。加强语言文字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海淀区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发挥学校在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中的主阵地作用。进一步加强全国语言文字考级点的建设工作,全面提升语测分中心服务能力。
(十一)深化教育对外交流合作
提高教育对首都建设国际交往中心和海淀区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的九游会彩票平台的服务支持能力,加大国际教育学位供给,提高交流合作实效,拓宽师生国际视野。
丰富国际教育供给。服务区域高层次人才引进战略,“十四五”时期,新增1所国际化特色民办学校、1个高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持续扩大国际教育规模,形成更加完备的国际教育资源布局。提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国际化特色民办学校和外国语学校的办学质量,探索形成具有海淀特色的国际化办学模式。开展外国学生多元文化展示活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优化外国学生管理和服务机制,为海淀常驻外国人和引进人才营造良好的教育服务环境。
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推进与芬兰、新加坡等教育九游会俱乐部j9入口的合作伙伴的务实合作,大力发展线上与线下交流融合,提升交流合作的质量,增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持续开展“海淀教育与世界对话”品牌项目,加强与各国的互学互鉴,全区中小学缔结国(境)外友好学校比例达85%。发挥区域国际教育研究机制的引领作用,优化对外开放管理服务平台,探索研制学校国际化发展指标体系,形成更加均衡、优质的海淀教育对外开放生态。
拓宽师生国际视野。支持中小学根据学段特点和学生成长规律,开展以学科学习、创新思维为主题的学生国际交流活动。落实“海淀区国际理解教育研究共同体”项目,实现全区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全覆盖,推进“多语联盟”教育项目,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少年交流,培养复合型小语种人才,持续实施“国际教育专家大讲堂”项目,创建海淀干部教师海外研修基地,开展线上国际研修,推进引智工程,做好双语教师培训培养,提高干部教师、学生的国际视野。优化外籍教师管理和服务,开展海淀外籍教师年度人物评选,建立外籍教师引进常态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