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全区教育事业“十四五”工作谋划
(2021—2025年)
为加快万全教育现代化步伐,更好地支撑服务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依据《加快推进张家口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9—2022年)》《张家口教育现代化2035》精神,结合我区教育实际,提出如下工作谋划。
一、形势展望
(一)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带来的机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健全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保障机制,完善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统筹协调发展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将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的机遇。《张家口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拓展与京津的教育合作机制,积极争取京津优质基础教育学校,通过开办分校、结对帮扶、建立联盟、集团办学等方式开展合作,引入优质教育资源。鼓励京津高水平中小学与我市中小学开展区域合作办学,全面提升我市办学水平,构建目标同向、政策协调、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将进一步推进,国家省市在筹备奥运、产业发展、教育发展等方面给予更多倾斜和保障,必将为我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新机遇。
(三)教育项目建设全面实施带来的机遇。“十四五”期间,国家、省将紧紧围绕改善教育民生,继续实施教育项目建设:学前教育推进工程、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普通高中改善办学条件工程、教育信息化工程等,将为我区争取国家省项目和资金支持提供条件。
(四)省级战略部署推进带来的机遇。随着《河北省教育现代化2035》《张家口教育现代化2035》《张家口市振兴乡村教育行动计划》的出台实施,必将集中人财物资源,实施优惠倾斜政策,切实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提高教育质量,对我区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办学水平带来新机遇。
二、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不动摇,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学前教育抓普惠,义务教育促均衡,高中教育创品牌,职业教育办特色,特殊教育提服务,全面提高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质量,推进我区教育事业科学健康持续发展,不断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3%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5%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即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5%以上;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以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7%以上;统筹普通高中和职业教育发展,进一步扩大高中教育规模,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4%以上,总体保持普职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全面落实国家资助政策,教育公平充分体现。
四、重点工作
(一)规范学前教育,提升普惠服务水平。一是持续扩充城区公办学前教育资源。将城镇小区配套园作为扩大城区公办学前教育资源的重要途径,加强幼儿教师配备,进一步提升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到2025年达到公办在园幼儿占比55%的目标。二是进一步规范民办学前教育发展。继续做好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工作,规范民办幼儿园教师配备和财务管理,实现幼儿园教师和保育员全部持证上岗。三是加强学前教育教研和教师培训。加强公办和民办幼儿园师资交流,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提升民办幼儿园保教质量。
(二)优化义务教育,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一是扩充城区义务教育资源。根据城镇化发展需求和适龄人口变化情况,合理规划城区义务教育学校。二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由城区学校牵头,依托联盟办学机制,立足课堂教学阵地,依托信息化手段,发挥线上教学优势,小学联盟校推行“五共享”模式,初中联盟在“五共享”基础上,推行“三统一”模式,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上,推进义务教育质量提升。落实中小学办学自主权相关精神,转变管理方式,探索多方参与、自主办学、加强监管的办学体制,进一步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三是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乡镇所在地办好一所寄宿制学校。利用教育信息化,深入实施青椒计划和互加计划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堂项目,提高乡村学校教育质量。
(三)引入品牌资源,振兴高中教育。深入推进万全中学与张家口市第一中学合作办学,通过共享优质资源,充分满足新高考改革需要。引进先进学校管理模式,形成公民办协调发展,合理竞争局面,留住优质生源,实现高考新突破。全区高标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省级示范性高中综合评估在全市稳居前列。
(四)深化产教融合,做强职业教育。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方投资、协同发展”办学原则,加大基建力度,完善各类设施,提高办学质量。积极争取省重点职业院校和“120工程”项目学校,逐步扩大招生规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优化专业设置,围绕我市七大主导产业,做好专业调整和建设。积极争取对接实施“3 2”中高职衔接,提升学生学历层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