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基本原则
1.近远结合,创新驱动
立足沧州发展基础,放眼长远,坚持“全局性谋划、差异化布局、前瞻性思考”,提升发展战略性新兴引领产业,加快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发展两大前瞻未来产业;坚持创新引领产业发展,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攻坚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技术创新迭代。
2.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促进要素资源合理流动。发挥政府在政策引导、监管服务等方面作用,构建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3.企业引领,集群带动
发挥产业龙头企业、科技领军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完善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政策,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促进新技术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建立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增强集聚功能,强化专业协作,发挥群体优势。把优化产业布局与加快城市化进程结合起来,把加快园区建设与促进产业集聚结合起来。
4.区域协同,前瞻布局
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时期,加强区域交流协作,积极吸引京津两地企业落地沧州,加速区域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相辅相成,增强区域整体性。充分发挥沧州区位优势,坚持面向未来、超前谋划,加强前瞻性、探索性的技术研究,强化前沿创新的引导作用,促进更多领域实现跨越,抢占未来发展先机。
5.完善环境,吸纳人才
完善基础设施、政策环境建设,打造优质的园区平台及投资环境,为企业入驻提供良好条件。大力实施“狮城英才”计划和“智汇沧州”人才立市十条措施,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培育和引进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打造一流职业技术院校,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一批青年科技人才。
(三)发展思路
坚持“支柱转型、聚焦特色、前瞻引领、系统布局、提升发展”,遵循产业发展特征,构建沧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343”产业新体系(“3”即推动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产业三大引领产业突破发展,引领制造业数字化、信息化、高端化转型;“4”即推动节能环保、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四大成长型产业蓬勃发展,培育新兴业态发展新动能;“3”即前瞻性布局前沿新材料、未来生物医药和区块链等一批未来领域),形成“双核集聚,多园支撑”的产业空间格局,重点实施七大工程,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稳步发展。
1.坚持有中生新,重点发展三大战略性新兴引领产业
以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产业为主战场,全面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规模化、集群化转型,努力将三大战略性新兴引领产业,升级成为引领沧州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
立足激光设备制造、管道管件加工、汽车零部件生产、包装机械生产等主导产业,积极推进企业生产线智慧化转型,加深工业机器人在生产制造中的参与度,加速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的推广应用,引领制造业数字化升级,打造高端特色装备制造业;重点突破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激光通信、激光传感、再制造技术、轨道交通零部件绿色智能化集成技术等领域的研发与产业化转化。
立足绿色化工、建筑建材、纤维生产等产业基础,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拓展新材料领域生产加工,采取多元化发展路线,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条,打造独具特色的“沧州材料”,积极谋划新材料产业原料自行供给,产业向多品种、系列化和高效化、规模化方向发展,重点突破关键电子材料、先进工程塑料、先进工程涂料领域的关键技术,打造高端化新材料生产基地。
立足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加速生物技术生产转化效率,充分发挥沧州市毗邻渤海地理优势,拓展产业领域,打造风格鲜明的海洋生物产业。积极承接京津医药产业转移,促进大宗原料药向特色原料药及专利原料药转型及高端医药产业项目落地,进一步完善生产流程,重点谋划产品研发与创新平台建设,加强专利药、创新药等高附加值药品研发。重点突破技术领域的研发短板,打造良好环境,吸引企业研发机构、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等落地沧州,为生物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2.聚焦国际前沿,加快发展四大特色优势产业
以节能环保、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为前瞻方向,充分把握技术和产业变革趋势,紧抓产业契机,坚持需求牵引、应用导向、质量提升并重,围绕四大产业打造集群,以夯实基础、打造品牌、培育技术、注重服务为建设重点,以打造完整的高质量的产业链条为建设抓手,努力引进京津两地研发平台落地沧州。逐步将四大特色优势产业,建设成为带动沧州产业发展的先进领域。
紧扣“碳达峰碳中和”要求,以大气污染治理、垃圾处理、资源循环利用为主攻方向,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创新,大力推动绿色发展。重点谋划节能装备、资源循环利用、节能环保服务业三大领域的装备升级换代、技术水平提升、服务领域拓展等。未来以培育龙头企业、提升企业基础技术储备、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突破方向,形成一批覆盖研发节能环保技术、生产节能环保设备、提供节能环保服务等全产业链的企业。
顺应全球能源发展趋势,以构建清洁低碳、安全智能的现代能源体系为出发点,积极推动新能源项目外向型、多样化、复合化发展。紧跟各个产业相关政策,破解能源系统整体运行效率不高的突出问题。完善核电产业整体链条,加快项目落地。提升新能源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以推进“数字沧州”建设为契机,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面向“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提升数字化发展能力,重点谋划产业园建设,为数字化发展提供平台支撑。夯实基础电子元器件制造技术,重点突破新型电子元器件领域,围绕工业感知系统,积极培育物联网产业集聚,以大数据创新应用为重点,推动大数据产业集聚,进一步带动数字产业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