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聚焦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绿色循环发展
牢固树立和坚定践行“两山”理论,深入推动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建设,高标准打造新安江生态经济示范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强化资源保护和节约利用。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实行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大力实施农村土地整治,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落实和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降低耕地开发利用强度,落实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加强动植物资源保护利用,加快资源保护区、种质资源库规划建设。坚持渔业资源养护,科学划定江河湖库禁养、限养、养殖区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内实现全面禁捕。建设节水型乡村,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推广农艺节水保墒、水肥一体化、喷灌、滴灌等技术。到2025年,全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57。
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按照“对标欧盟、比肩欧盟”的工作要求,实施化肥农药严格管控五年行动,建立健全农药集中配送、农资“智慧监管”、农产品质量追溯、网格化质量管控、农残监测“五大体系”,提升农药集中配送水平,配送农药销售额占全市农药销售总额的85%以上,高效低毒低残留及生物农药占比95%以上。全面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建立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区,探索集成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模式。提升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应急防控能力,控制病虫危害损失在5%以内。建立完善有机肥替代长效机制,创建扩大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片,集成推广有机肥实用技术模式。建立化肥施用定额制,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稳定在43%以上。
推进秸秆粪污“两利用”。以粪污无害化处理、粪肥全量还田为重点,坚持依法治理、以用促进、利用优先,促进畜禽粪肥低成本还田利用,积极稳妥推进养殖污染治理,建立畜牧业绿色发展的新体系,到“十四五”末,全市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8.5%。加强农机农艺融合,不断提升秸秆“五化”利用水平,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
深入推进重点水域禁捕退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禁渔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巩固禁捕退捕阶段性成果,重点聚焦“船网处置、渔民安置、执法监管”三大核心任务,围绕“证注销、船收回、网销毁、人安置、有保障、无盗捕”目标,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并建立长效机制,统筹做好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坚决打赢全市重点水域禁捕退捕攻坚战。
第七节 聚焦国际国内市场,扩大农业高水平开放格局
统筹利用国际国内市场、两种资源,面向长珠闽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密集区,紧盯境内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顶尖企业,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引智、引企力度,开展全方位招商引资,不断加快农业走出去、引进来步伐。全面深化与杭州都市圈兄弟城市的交流合作,合力打造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长效版”“拓展版”“推广版”,巩固我市作为杭州都市圈乃至长三角地区生态安全屏障和重要水源涵养区地位,成为践行“两山”理论的样板区。全面深化与杭州都市圈茶产业合作,鼓励引进都市圈龙头企业来我市建设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一批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
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项目资金、科研开发、生产加工、市场开拓、人才培训、信息服务等支持。探索建立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放宽外资准入限制,鼓励外商投资现代农业,引导外资投向农产品和食品深加工、现代农业装备制造、农业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休闲观光特色农业等领域。持续推进黄山茶叶等特色农产品出口提升行动,依托“黄山-合肥-塔什干”中亚班列,支持企业融入全球农产品供应链,推动农产品出口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从成本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变。积极培育农业外贸主体,建立外贸企业孵化培训机制,促进农业外贸行业发展。加强农业对外合作队伍建设,积极参与“南南合作”英语培训班、中德农业青年人才建设等项目。有序推动因公出国(境)团组,搭建交流平台,促进产能合作。
第六章 塑造美丽乡村,打造不同场景“新安山居图”
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并轨、标准统一,推进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实施乡村建设发展“六大行动”,加快打造不同场景“新安山居图”。
第一节 加强城镇建设和村庄规划管理
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统筹城镇和乡村发展,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突出乡镇服务农民区域中心地位,提升乡镇政府驻地承载力,打造新时代幸福新农村的示范区;扎实推进村庄规划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合理优化村庄布局和结构,有序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根据不同类型村庄发展需要,探索适合不同类型的控制性和引导性规定,构建具有徽州特色的差异化乡村发展格局。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强化规划约束力,严格依法实施规划,加强规划建设后续管理。
第二节 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
高质高效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抓好农村“三大革命”,坚持数量服从质量、时间服从质量,到2025年,全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3%左右,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成果进一步巩固提升、市场化运营水平不断提高。持续推进以“五清一改”为重点的村庄清洁行动,大力实施“千村整治”,积极开展“百塘千渠”清理、农村建筑垃圾专项清理,常态化开展“村庄擂台赛”。因地制宜推进集聚提升类、特色保护类等自然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公共空间、提升村容村貌,改变农村卫生环境,积极倡导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力争到“十四五”末,全面完成200人以上自然村系统整治,并向200人以下自然村覆盖延伸,着力创建一批美丽宜居村庄。
专栏五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行动
1.农村垃圾治理行动
完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科学布局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理设施。积极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区县建设。到2025年,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资源化利用区县5个以上。
2.“生态美超市”
在新安江全流域内推广“生态美超市”成熟模式,根据人口规模及发展水平科学布点,与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与处置相结合,建立垃圾兑换超市的黄山样板。完善垃圾回收兑换机制,落实“会员制”“积分制”等制度。按照垃圾分类的相关规定,通过设置分类垃圾箱(桶)、加大垃圾分类回收知识宣传力度等途径,从源头上把好垃圾分类回收关口。完善兑换商品的范围、品种、分值等,加快制定积分制的相关考评机制和积分制管理运行办法。完善垃圾处理机制,进一步完善现有的集中化、流程化运转处置模式,提高回收垃圾处置准确率。
3.厕所革命
合理选择改厕模式,完成1万户左右自然村卫生厕所改造。推进农户将粪液粪渣还田资源化利用。推进社会化管护,鼓励企业进行改厕后检查维修、定期收运等后续工作。加强村庄公共厕所建设,新建和已有公共厕所要达到公共厕所三类标准。
4.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动
科学选择处理模式,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城区周边乡镇、村庄可以纳入市政污水管网,集中统一处理。人口密集、污水量大的乡镇,采用集中污水处理模式。管网建设受地形条件限制的乡镇,可结合实际情况,采用相对集中式污水处理模式。有条件的村庄,可因地制宜采用集中处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处理模式。其他村庄以分散处理为主,通过分户式、联户式办法,采用装配式三格化粪池等简易处理技术,就地进行生态治理。到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38.24%。
5.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工程
实施源头控制、过程拦截、末端治理与循环利用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全面开展废旧地膜机械化捡拾和回收利用工作。大力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工作,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分类实施污染耕地修复和种植结构调整。严格工业和城镇污染处理和达标排放,建立监测体系。
6.村容村貌提升工程
实施乡村净化行动,持续抓好“蓝色屋面”专项整治。实施乡村绿化行动,加强村庄原生植被、古树名木、自然景观、小微湿地恢复和保护,建设绿色生态村庄。实施乡村亮化,在乡镇街道和有条件村的主要道路安装路灯。建立村容村貌管护制度,建设村容村貌管护队伍,建立健全村容村貌整治长效机制。
7.畜禽污染治理提升工程
在“沿江(新安江)、环湖(太平湖、月潭湖、丰乐湖、奇墅湖)”区域,以养殖场设施装备升级改造、畜禽液态粪肥还田利用、商品有机肥推广应用、畜禽粪肥质量检测、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科技创新为重点,大力推广“截污建池、发酵还田,一场一策、制肥还田,区域收纳、集中处理”的“3 n”路径模式,通过“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实现沿江环湖流域种养结合绿色可持续发展。水网密集,耕地面积少,环境负荷高区域,结合实际,推广原位生物发酵床发酵床模式,做到零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