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宁县“十四五”县域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序 言

  “十四五”时期是休宁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迈进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期。科学谋划县域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对于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提升县域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能力,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指导作用。根据《休宁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在深入调研与分析休宁县特色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编制《休宁县“十四五”县域特色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提出了未来五年休宁县特色产业发展的目标和定位,指出了特色产业发展方向和布局,是指导休宁县“十四五”时期特色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第一章 特色产业发展基础

  “十三五”以来,休宁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县域特色产业扩规模、提速度、增质量、创品牌,开创了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116.3亿元,是2015年的1.6倍,年均增长7.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达15.1亿元,年均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达45.9亿元,年均增长8.4%;第三产业增加值达55.3亿元,年均增长7.0%。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16.7:42.0:41.3调整为2020年的13.0:39.5:4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9.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5.3%。

  (二)特色产业平稳增长

  农业特色化水平不断提高,成功入围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新增绿色高效特色产业基地5.1万亩,“三品一标”认证产品99个,“两茶一花一鱼”综合产值达41.8亿元,被评为“全国茶产业百强县”“中国山泉流水养鱼第一县”,茶叶出口基地被评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休宁经济开发区成功跻身“省级队”行列,电子信息、汽车配件、绿色食品三大主导产业年综合产值达34.8亿元,其中绿色食品产业产值达22.1亿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3家,规上工业企业达68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分别增长8.7%、13.9%、15%。

  (三)文旅融合趋势加速

  深入推进“旅游 ”融合发展,a级景区发展到9家,齐云山风景区升级为省级旅游休闲集聚示范园区,白际获评安徽省旅游名村,里庄、木梨硔入选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旅游营销受省政府督察激励。2016-2020年全县共接待游客2692.0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14.27亿元,摘得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桂冠。县图书馆跻身国家一级馆,状元博物馆入选国家二级馆。万安老街、海阳齐宁街列为安徽历史文化街区。新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中国传统村落21个。

  (四)生态环境持续优良

  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常年保持100%。空气质量稳居全省前列,空气优良天数比例年均达90%以上。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工作成效显著,“生态美超市”发展到100家,流口村“生态美超市”项目荣获国家八部委共同评选的第九届“母亲河奖”。创新林长河长一体化管理机制,开展松材线虫病防治专项行动,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森林覆盖率达到83.3%。成功跻身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入选全国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

  (五)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深化“放管服”改革,商事制度改革获省政府通报表扬。创优一流营商环境,出台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等系列纾困惠企政策,深入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精准服务实体经济。“全程网办”“最多跑一次”“一网通办”成效显著,为企业营造了便捷高效的准入环境、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第二章 “十四五”发展环境与挑战

  第一节 发展环境

  从国内环境看,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5g、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与产业交互联动,为休宁实现创新发展、赶超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从省内看,在加快塑造新发展格局背景下,长三角一体化加快发展,深度实施“融杭接沪”战略,我省呈现出经济总量位次前移、发展质量明显提升、战略地位显著增强的良好态势,深刻把握多重战略的叠加机遇,参与更高水平区域分工合作,势必推动休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成为省市的重要经济板块。

  从县域看,休宁拥有制造业长远发展的基础,汽车配件、电子信息、绿色食品等产业配套基本成熟,发展较为快速。旅游资源充沛,县内名山、秀水、古塔、古道、名木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深度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长三角绿色生态屏障更加牢固。物产丰饶,人文底蕴深厚,蕴藏着丰富的农产品、中医药、林木等资源,“中国第一状元县”、罗经文化声名远播。交通优势明显,紧邻黄山国际机场、黄山高铁北站等主要交通枢纽中心,京福高铁、杭黄高铁、皖赣铁路以及徽杭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休宁的产业基础为“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创新发展、激发市场活力积蓄了力量。

  第二节 风险挑战

  当前,特色产业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一是区域竞争逐渐加剧。中国经济“东优于西”“南高于北”的现象仍将持续存在,发达地区虹吸、周边区域分流,各区域、省份、城市,乃至省内地市、区县之间,争抢科技资源、创新产业与高素质人口趋势在持续加剧。二是要素瓶颈仍然突出。金融对制造业支撑不强,资金稳定投入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用地指标严重不足,重大项目落地缺少保障;结构性用工短缺,研发、技术、管理人才缺乏;环境要素趋紧,“两山”转化渠道不畅。三是产业发展质量不高。产业结构不优,创新能力不强,规模产业集群集聚效应仍不明显,小而散、小而乱、小而弱问题依旧突出。工业企业中小微型企业占据主体,龙头企业牵动力和整体竞争力不强。

  总体来看,休宁特色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条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但仍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是休宁特色产业实现高质量、赶超式发展的关键阶段,对建设现代化新休宁具有重大意义。

  第三章 总体思路与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扎实推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落地休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加快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融杭接沪”战略等战略机遇,以特色产业发展为根本任务,以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为路径,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完善产业链条,注重质量、效益和品牌建设,培育和发展一批规模较大、绿色生态、支撑带动力强的特色产业,推动成为休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为建设新阶段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现代化新休宁提供有力支撑。

  第二节 基本原则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重点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一)坚持市场主导

  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升企业在生产经营、科技创新、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的主体地位,激活要素、激活市场、激活主体,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二)坚持突出特色

  立足县域区位特点、产业基础和环境资源禀赋,重点培植特色产业、龙头骨干企业、优势产品、独特品牌,推动优势产业“链式”发展,做足特色、放大优势、避免同质化无序竞争,实现差异化协调发展。

  (三)坚持融合发展

  深入推动产业、科技、生态、区域融合发展,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加强土地节约、资源集约、生态保护,以“融杭接沪”战略为重点,深度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促进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推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坚持绿色引领

  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建立健全质量标准,生产开发安全优质、绿色生态产品,培育绿色优质品牌。

  第三节 发展目标

  到2025年,县域特色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体系健全完备,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发展模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发展动力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培育一批名品、打造一批名牌、推出一批名镇(乡),特色产业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一)产业竞争力实现更大增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九游会俱乐部j9入口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1048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