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技术架构设计
参照省市“数字政府”技术架构,以集约化、一体化为原则,构建“四横三纵”的分层技术架构模型,“四横”分别为数字服务入口、数字应用、数字平台和数字底座,“三纵”分别为运行管理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
一、数字底座。按照集约化建设的原则,由市级统筹建设,提供统一的政务云、政务网基础支撑服务资源。基于市级政务云、政务网推动智能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成诏安县大数据中心、网络互联系统、物联感知网络三个层面。通过诏安县大数据中心建设实现全县数据资源跨部门多层级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业务协同。通过网络互联系统建设,实现5g基站和千兆光纤建设覆盖面,实现主要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客货运枢纽、医院、学校等重点区域5g网络全覆盖,实现老旧小区、重点镇和重点村开展光纤网络升级改造。通过构建城市物联网感知平台,推进各类感知设备的统一接入和管理,实现全县物联感知信息的有效汇聚和整合,提升公共安全、城市管理、道路交通、生态环境等领域的智能感知水平。
二、数字平台。通过整合数据服务和应用支撑服务,为数字应用提供统一的能力支撑,统筹规建共性基础支撑和业务智能协同的数字赋能中台(含数据中台、应用中台、智能中台),实现系统互联互通、信息融会贯通、业务协同高效。数据中台主要依托政务云体系,加快城市数据资源归集、治理、共享,打造集省、市统筹建设的人口库、法人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库、社会信用信息库和专题库以及诏安县自建的各类主题库,形成全县统一并与省市级平台互联互通的数据资产管理、数据支撑、数据治理等平台。业务中台以应用场景为牵引,推进各部门信息系统整合,搭建业务支撑平台,以标准化、平台化、系统化的形式,实现各行各业应用赋能,提供统一用户管理、服务管理、消息管理等基础服务,实现跨部门系统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智能中台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关键技术,建立健全各领域算法模型,打造智慧中枢,提高智能感知、分析、运行和处置能力。通过机器学习、知识图谱等技术,统一向上提供智能客服、城市画像、精准决策等特色能力,为城市智能化应用提供公共开放平台服务和支撑服务。
三、数字应用。对应业务架构的划分,结合我县本地实际需求和特色,以公共服务、政府管理、社会治理、经济治理四大领域的数字化应用为切入点,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智慧城管、“互联网 医疗”、数字乡村、社会治理、工业互联网等建设,创新融合数字科技与实体经济,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数字服务入口。面向群众、企业和公务人员三大类服务对象,提供集约化、便捷化的数字服务入口,打造“i诏安”、“漳州通”等系列线上服务应用,部署以政务一体机为代表的线下服务终端。
五、运行管理体系。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建设运营模式等方面探索创新,建立高效、规范的数字城市运行管理体系,构建开放合作的运营新生态,保障数字城市协同推进、多元共营、长效稳定发展。
六、安全保障体系。构建涵盖安全监管、安全技术、安全运营和安全管理内容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贯穿政务应用、公共支撑平台、政务大数据中心和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全过程,为“数字诏安”平稳高效运行保驾护航,实现网络空间“安全清朗”的目标。
七、标准规范体系。依托“数字福建”“数字漳州”建设的标准规范体系,并以国家、地方相关标准和行业标准为指导,切实开展我县政务信息化标准规范建设,有效规范我县数字城市建设。
图2 “数字诏安”技术架构图
第四章 打造协同高效的数字政府
利用数字技术推进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构建电子政务新模式,为市场主体和群众提供无差别、全覆盖、高质量、高效便利的政务服务和社会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支撑政府服务管理数字化运行,辅助政府科学决策,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第一节 建立整体高效的决策运行体系
适应新时代新兴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新趋势,创新数字化助推党政协同治理新机制,提升民主法治建设数字化支撑,辅助政府科学决策,形成各级党政职能部门横向业务全覆盖、纵向管理全贯通的数字化工作体系。
一、深化党政机关数字化改革。利用数字技术提高党政机关数字化水平,推动政府履职方式系统重塑,构建核心业务全覆盖、横向纵向全贯通的综合集成、协同高效、闭环管理的运行机制。加速推进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群团组织等业务全面上网,强化数据驱动的党政机关管理运行改革创新,提升党建、财政、审计、规划、档案等业务的数字化能力。围绕决策、执行、监督等机关履职全过程,加快实施机关内部“一件事”集成改革。建立党群互动平台,构建“党群联建,双向引领”的服务机制,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以数据共享开放推动基层减负应用,探索构建“还数于基层、服务于基层”的现代化治理体系。
二、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数字化支撑。加强人大监督、政协参政议政数字化支撑。推进“互联网 ”在党的组织建设、志愿服务、干部培训等领域的运用。助力党的四风建设,打造数据铁笼,加大电子监督,构筑权力监管防火墙。拓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履职交流、知情知政渠道,实现议案提案办理流程全程可视。深入推进智慧法院、智慧检务、智慧司法等建设,全面推动立法、执法、司法、普法相关领域的数字化改革,加强政法部门数据跨边界共享和协同治理,不断提升数字法治发展水平。
三、建立科学智慧的决策支持平台。围绕我县各领域的应用需求,基于诏安大数据中心,在充分整合跨部门、跨层级数据资源的基础上,形成决策支撑信息及时、准确、有效地汇聚利用,充分利用大数据思维,运用知识化、模型化、可视化、智能化等技术手段提升政府科学决策水平,为经济发展、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社会治理、应急指挥等方面的科学决策提供实时数据、趋势预测、大数据分析等综合信息服务。推进跨部门协同联动的决策机制建设,加大决策过程的社会参与程度,提升决策过程的规范性、透明性,提升决策结果的整体性、平衡性、科学性和适用性。
专栏:数字化治理应用项目
建设县级“指挥驾驶舱”系统。基于大数据中心与城市运行平台,开发县级“指挥驾驶舱”,对县级主要经济社会指标数据进行汇聚和统计分析,实现经济监测数字化,推动经济决策智能化、智慧化,进一步提升领导决策科学化水平。该系统实现对火灾、地质灾害、疫情等突发情况进行实时监测预警、快速响应和指挥调度;展现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工业经济发展、海洋强县建设等重点领域的进展和成效;对全县各级各部门视频调度。
加快推进移动办公平台应用。根据省里统一部署使用“闽政通办公app”,以“统一服务入口、统一办公门户、统一身份认证、统一办公协作”为抓手,覆盖党委、人大、政府、政协,贯穿省、市、县、乡、村,形成全县一体化协同办公和移动办公模式,提升跨地区、跨层级、跨部门协同办公效能,实现全流程无纸化办公和移动办公。
第二节 深化提升数字政府服务体系
全面优化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强化公共平台支撑能力,推进数字技术与政府履职全面深度融合,打造整体协同、高效运行、便捷智能的数字政府,大力提升政府治理的现代化便利化水平。
一、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按照行政审批服务事项“五级十五同”目录要求,提升政务服务事项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依托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实现行政审批服务事项清单动态管理。完善“一网通办”工作机制,增加“秒批秒办”和“免申即享”事项比重,逐步提升群众企业办事体验与获得感。深化政务服务“好差评”系统应用,加强政务服务全流程评价和监管,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加强政务数据资源管理,加强与上级市直单位政务信息系统整合,推动数据资源深度汇聚共享、业务流程深度协同融合。
二、提升公共平台服务能力。推进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电子证照管理平台、电子印章服务平台、可信电子文件平台的支撑应用,拓展政务领域认证服务,推动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提升县级政务数据共享协同平台,强化公共数据资源核心枢纽功能,实现跨系统、跨层级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完善县级政府网站统一平台,提升集约共享和安全运维能力。
三、创新数字政务服务方式。推进各类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全程网办,推广应用统一移动端,健全线下实体政务大厅,深度融合线上线下服务,推动数字政务向园区、基层和乡村延伸,打造全域化、智慧化、便捷化、系统性、重塑性、线上线下融合的政务服务体系。提高行政效能,推进窗口办、网上办、自助办、掌上办政务服务深度融合,打造“数字包容”公共服务新格局。立足“场景化”“一件事”协同应用需求,通过“大场景、小切口”,推进“一件事”改革中的跨部门业务流程协同、数据共享。推进终端“进村、进企、进社区、进老区”,打造“24小时不打烊”政务服务标杆,推动重点领域政务服务高频事项就近办、随时办。
四、数字化助推政务大厅服务升级。根据省、市政务服务大厅建设和管理规范,推进县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完善与升级改造,提升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能力,实现县依申请事项全部进驻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办理。重点建设园区、乡镇(区)、社区(村)政务服务大厅(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和完善基层政务服务管理要求和服务标准,推进更多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进驻园区、乡镇(区)、社区(村)服务大厅,实现就近办理,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依托大数据的智慧互联,数字化立体呈现政务服务资源,提供一门式服务平台、用户、窗口之间的智能交互服务。建立完善政务服务地图,提供政务服务大厅导航、距离排序、预约、等候人数提醒、等候时间预估等智能服务,方便群众前往距离最短、等候人数最少的政务服务大厅。
专栏:数字化政务服务
政务服务:拓展“漳州通”app服务广度深度,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的掌上办、自助办、智能办,实现服务由粗放向精细的转变;加强12345服务热线与“互联网 监管”等平台的对接和数据协同,强化优化12345综合咨询、投诉、统筹协调和对外服务功能;深化县行政服务中心智慧化建设,因地制宜拓展智慧应用,实现95%以上个人事项和80%以上法人事项可通过手机和自助服务终端办理。
放管服服务:建设营商环境动态监管平台,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推进行业准入审批改革,探索多个审批事项整合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的“一企一证”模式;分级分类各项政策,实现政策精准推送、一次兑现、主动帮办。
第三节 数字赋能优化营商环境
全面推进我县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部署,提供覆盖企业生命周期更便捷、更高效的服务,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推进构建优质高效、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
一、推动“全链条”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全面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对事项清单实行动态管理,提升涉企经营许可全流程网上办理能力,通过“照后减证”实现“减证便民”。继续深化“多证合一”改革,动态更新“多证合一”目录,积极推进“证照联办”升级,继续降低企业准入成本,实现企业开办更加优质高效。进一步推进企业注销制度改革,简化企业普通注销程序,完善企业简易注销制度,实行企业注销“一网”服务,解决企业注销难、退出难问题。继续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名称登记、“一件事一次办”等企业准入便利化改革,进一步降低投资创业的制度性成本。
二、强化“全周期”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构建“多规合一”的“一张蓝图”和“一个平台”,在“一张蓝图”基础上开展审批,实现“一个平台”统一受理、并联审批、实时流转。全面推行社会信用体系为基础的承诺制信任审批和“容缺受理”。构建工程建设监督登记、联合验收、施工图抽查、质量安全监督等事中事后全生命周期管理方式,实现远程动态监控与监测预警。
三、改善提升企业投融资环境。依托信息化手段,提升政策推荐、政策直兑、资金扶持、诉求直达等企业服务效能。加强金融监管,实现金融监管环节中涉中小企业的市场监管、司法、水电气、社保、税务等信用信息及时归集和共享,并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构建“企业信用画像”,在银行贷款与企业融资之间搭建信用桥梁。加强融资平台建设,积极对接省市中小企业融资平台,打通金融机构、市场主体、政府部门三方信息互通渠道,线上对企业融资进行智能化匹配,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和信息不对称问题。
专栏:营商环境优化重点应用
投资项目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平台。以全过程监管为导向,以地理信息作为支撑,按照项目准入、项目实施(项目前期、项目推进、项目竣工)、投产运行等阶段,归集整合审批、用地、企业、投资进度、现场形象等基础数据,构建一图可视全景、一键可管推进的投资项目全过程数字化管理系统。纵向实现与在线审批监管、国土信息等省、市共享数据平台互联互通,横向实现与规划、工信等多个系统跨部门数据集成。
四、优化营商环境监测评估。加快制定从衡量企业全生命周期、反映投资吸引力、体现监管与服务等三个维度对我县营商环境的监测评价指标和监测评价方式,构建诏安“营商环境监测评价数据库”,实时监测和汇总营商环境指标数值,及时准确反映我县营商环境状况,着重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精准提出改进优化的措施建议,推动减环节、优流程、压时限、提效率,为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五、加强“互联网 监管”。树立“大市场、大监管”理念,进一步完善诏安特色的“双随机、一公开”系统,实现市场监管领域全覆盖。扩大监管数据的纵向覆盖深度与横向覆盖广度,构建监管事项动态更新机制,提高监管数据可比性、可追溯性和时效性。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监管手段,提高监管效能。加强督查事件事后处置监督,构建处置成效监管评估模型,重点推动食品药品、卫生健康、生态环境、安全生产、城市管理等行业特色监管应用和风险预警模型建设,提升“互联网 监管”效用。
六、推进“信用诏安”平台建设。进一步规范信用数据归集、共享、公开和应用管理,拓展信用数据归集范围,提高信用数据质量,完善“信用诏安”专题数据库。完善信用信息共享合作机制,实现政府部门、征信机构、金融机构、互联网平台企业之间的信用信息互补,助力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市场监管体制。依托信用数据推进信用产品应用和服务创新,完善应用体系,形成信用数据的闭环应用生态。
第四节 创新发展数字政府治理体系
通过创新管理理念和提升技术手段,不断加强和完善政府在应急管理、社会治理、生态治理等领域的管理抓手和能力水平,积极探索创新管理手段,为城市高效有序运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一、强化智慧应急体系建设。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提高监测预警能力、监管执法能力、辅助指挥决策能力、救援实战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搭建城市安全运行监测物联网,建设完善监测预警系统,保障“城市生命线”安全稳定运行,整合自然资源、住建水利、气象、交通、消防、海洋等部门现有监测数据,纵向联通各层级,横向打通各部门,统筹建设“一张图”信息资源库,实现数据共建共享共用,提升城市安全综合风险管控能力。建设覆盖应急指挥和综合研判的应急管理系统,以满足我县应急管理工作在全过程管理业务、常态业务、非常态业务和综合保障业务的各项需求。深化防灾减灾、安全生产和公共卫生等领域数字化应用,构建立体化公共安全防控体系。推进安全生产监管综合管理系统建设,建设安全生产物联网,确保安全生产隐患早发现、早处置。完善“智慧食药监”,实现监测、检验、溯源、预警、执法一体化,保障食药安全。
专栏:智慧应急重点应用
应急处置和救援管理平台。承接省、市两级应急指挥管理平台,建立县、镇、村多级联动的紧急信息报送、应急响应、决策支持、指挥调度、应急救援、灾后恢复、复盘评估等数字化支撑体系,实现应急处置和救援智能化、扁平化、一体化指挥作战。
自然灾害风险防控管理平台。推进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和监测预警信息化建设,持续深化自然灾害风险防控集成应用,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升灾害监测预警和综合研判能力。完善智慧气象监测预警服务体系,提升属地化、专业化气象服务水平,推动实现乡镇气象观测全覆盖、普通国省道和县道重要路段广覆盖、农业气象观测广覆盖。
智慧海洋防灾减灾管理平台。完善海洋综合防灾减灾体系,提升海洋灾害预报预警服务、海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完善对重点区域、重大项目和重要目标的海洋灾害监视监测网络体系。加强赤潮等生态灾害早期预警监测。完善渔业生态预警监测网络,推进养殖水域水质在线监测业务化,健全县、乡、村三级水生动物疫病防控体系。
二、推进智慧政法建设。深入推进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国安和信访系统的数字化建设,建设智慧政法一体化平台,推动政法系统业务协同推进,提升政法部门智慧化水平。健全立体化信息化治安防控体系,增强公共安全管理和社会治理的预警预测、分析决策能力,提高对涉法涉诉信访人群、特殊人群、重点人群等的自动化、智能化管理能力。完善公共安全前端智能感知系统,建设公安大数据智能平台,以大数据应用助推警务工作变革。推动政法公众服务应用标准化、多样化、人性化,持续提升网格化服务管理的数字化水平,推进社会治理智治化。提升军民融合信息化发展水平,更好服务国防动员、军地军民团结。
专栏:智慧政法重点应用
智慧公安。提升智能感知设备建设水平,对接全市公安大数据智能化平台,建成公安大数据智能应用新生态,提升大数据基础支撑、警务智能应用、纵深安全防御等能力,切实提高态势感知、预测预警、精准打击、动态管控、服务社会水平。
雪亮工程。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联网应用,实现我县视频监控“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目标,最大限度发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在防范、控制和打击犯罪的积极作用,加强重点人员、重点行业、重点物品的智能管控,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和异常情况,满足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平安诏安”建设需要。
三、加快交通管理智能化。整合建设全县交通运输行业平台,实现全县综合交通运输信息的全面监测、动态监管、协调联动、统筹决策。加快推动移动执法与非现场执法信息建设,进一步完善公路超限检测监控网络,不断提升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效能和执法效率。推进汽车、公路、城市道路及其附属设施智能化改造,推进重要路段和重点桥梁隧道运行监测设施建设,加强公路网信息采集能力,提高公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
专栏:智慧交通重点应用
数字交通智慧管控平台。完善综合交通运行指挥中心,加强交通基础数据采集工作,构建诏安出行“一张图”。依托5g等新技术优势加强交通感知及动态监测;积极探索交通领域5g、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工作,增强在交通基础设施管理、交通数据采集、交通视频监控系统、车路协同等方面的应用。
四、推行智慧生态环保治理。依托地表水、大气环境、固废治理、海河湖库等系统平台,搭建环境业务全要素、资源整合全覆盖、数据交换全流程的智慧管理体系。加强智能终端在智慧环保体系中的应用,开展生态环境、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的全方位、多层次监测。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动态监测网络,完善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系统,优化监测站点布局,提高对大气、水、土壤、生态、核与辐射等各类环境要素及污染源全面感知和实时监控能力,实现对环境质量和重点污染企业排放的动态实时监测。强化预警平台建设,引入遥感监测技术,为环境管理提供实时、全面、准确的环境质量状况及动态趋势分析。推进“互联网 ”智慧能源发展,鼓励可再生能源的智能化调度管理,加强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改造,推动多种能源的智能定制、主动推送和资源优化组合,实现智慧用能。创新生态环保综合信息服务方式,主动面向企业、公众提供开放的环保信息服务,努力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良性互动的生态环保工作大格局。
专栏:智慧生态环保重点应用
智慧生态综合协同管理平台。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以生态环境自动监测网络、高空视频监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基础平台为基础,整合建设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平台和生态环境预警指挥决策平台,向上对接漳州市生态云平台,横向对接诏安“城市大脑”,共享水质水量、气象、空气质量、土壤质量、生态状况等环境数据,推进各级各类监测数据系统互联互通,实现环保业务协同化、环境预警数字化、环境指挥决策科学化。
智慧水利管理系统应用。对接市级河长制智慧信息管理平台、水旱灾害防御预警预报系统、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营系统、水资源动态监控与调度系统,统筹推进智慧水利建设,加快拓展水利感知网覆盖范围,完善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支撑水利行业加强监管,提升水利公共服务能力。
智慧能源领域信息化应用。加快建设智能电网、微电网、分布式能源、新型储能等基础设施网络及电力系统要素,构建以电为中心的综合智慧能源供应系统。打造能源互联网平台,加强能源大数据集成和安全共享、储能和电动汽车应用与管理以及需求侧响应等技术的探索与应用,促进能源生产、传输、存储、消费等环节互联互通。对接漳州市“互联网 ”充电统一平台,实现全县新能源汽车在一个平台注册,全县统一充电。
五、建立精细化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基于漳州市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及“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打造国土资源“底板”,确保数据更全面、应用更广泛、共享更顺畅,为各类与国土空间相关的规划、管理、决策、服务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有效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为落实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完善生态文明目标评价考核等制度提供支撑。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管理,精准落地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各类空间管控要素,形成“全域管控、全要素治理、全过程服务”的数字化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实现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科学规划、有效监管。
专栏:数字诏安地理信息系统及相关应用
数字诏安地理信息系统。该系统涵盖诏安县自然资源、经济社会、人文环境等各种信息空间定位、集成交换和共享应用的基础载体,是重要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其构成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文件式管理系统、公共地理框架数据库管理系统等数据库管理系统,政务版地理信息公共平台门户网站、“天地图•诏安”门户网站等公共平台软件。依托该基础系统,可提供丰富的地理信息数据服务和便捷的应用开发服务。
国土资源“一张图”数据中心。基于数字诏安地理空间框架建成的数据资源,建立一个集中管理、安全规范、充分共享、全面服务的核心数据库,实现对土地利用现状、建设用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林业用地等数据的统一管理,最终建立诏安县国土资源管理“一张图”数据中心。
六、构建智慧住建应用体系。推动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模式创新,探索开展以智慧住房、智慧建设、智能建筑等为主题的“智慧住建”建设工作。基于漳州市住建信息化管理系统,增强住建系统的大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增强住建行业监测、预警、决策、研判的信息化水平,提升监管治理能力。提升公共住房基础信息和住房公积金信息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利用不动产信息共享平台,让更多的业务实现“一趟都不用跑”,切实方便缴存用户,提高办事效率,防范骗提骗贷事件的发生,增强办事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积极开展cim基础平台试点建设和运用,实现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落地。加强建筑行业信用信息管理,提供企业、从业人员诚信信息和项目信息的集成化信息服务。
专栏:智慧住建重点应用
不动产登记信息系统。基于数字诏安地理空间框架,整合房产登记和土地登记系统等资源信息,使不动产单元信息的地理空间精确定位,通过“以图管不动产”,实现各部门的不动产“一张图”整合和共享,完成不动产登记业务申请、受理、审核、登簿、缮证、归档的全流程管理,实现登记机构、登记簿册证和登记信息管理平台的统一。
第五章 建设共建共享的数字社会
聚焦便民、惠民、利民,推进城市、乡村、文化、民生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更加包容、友好、和谐、智慧的数字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一节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打造体系完善、业务场景完整、智能化程度高的智慧城市管理体系,扩大城市管理可视、可控范围,提高应用的智能化程度、增强市民互动参与程度、优化城管体制与运行机制,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推动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打造智慧城市运行管理平台。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交通、物流、能源、市政等基础设施智慧化改造,实现对园林、市政、管网等公共设施和生态环境等城市信息的实时采集,构建多元动态的城市感知网络。集成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全面汇集城市感知、运行、管理等海量数据,打造数据驱动的“数字城市大脑”,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现代化城市管理智慧化体系。动态汇聚城市运行管理关键数据,强化城市运行管理关联系统的协同执行能力,构建一体化联动的城市运行管理平台,实现对城市运行状态的全面感知、态势展现和预测预警,为城市日常管理、应急指挥和辅助决策提供支撑,全面推进诏安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专栏:智慧城市基础工程
智慧城市城市信息模型平台(cim)。平台以建筑信息模型(bim)、地理信息系统(gis)、物联网(iot) 等技术为基础,整合城市地上地下、室内室外、历史现状未来多维多尺度空间数据和物联感知数据,构建起三维数字空间的城市信息有机综合体,是智慧城市的数据库,也是智慧基础设施的集成管理系统。
智慧城市运行管理平台(ioc)。依托数字政府基础支撑平台,基于数字诏安地理空间框架及智慧城市信息模型平台(cim),充分整合利用现有的城市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按照统一标准、统一流程、统一数据、统一管理的要求,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搭建数字化城市运行管理平台。
通过充分发挥城市运行管理平台态势监测、应急指挥、展示汇报、流程管理、辅助决策等多重作用,有效提升跨部门决策和资源协调指挥效率,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
二、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完善上接市级,下连街道(乡镇)、社区,形成多级联动的网格管理机制,强化对全域以网格单元为基础的人、地、物、事、组织等信息采集、管理、发布和处置能力,推行“一网统管”的城市管理模式,实现“高效处置一件事”,提高城市公共资源配置优化能力,促进城市治理体系创新。推进市容市貌、垃圾分类、渣土处理、环境卫生、交通出行、市政公用、园林绿化、城市照明等智慧系统多个场景的建设,实现城市管理元素的智能化、高效化、精准化监管。
专栏:智慧城管应用方向
智慧城管提升工程:深入推进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在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城市照明、市政公用等领域的综合应用;建设完善智慧城管综合管理系统,建立完善城管综合数据库,构建共享、协同、互通的城管精细化、智慧化大平台;持续推进“大指挥”体系建设,构建全天候实时指挥调度的快速响应机制。
智能充电网络工程。紧密结合物联网、5g通信、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车联网等高新技术,加大智能充电桩(站)的建设力度,打造“车-桩-电网-互联网”的智能充电网络。
智慧共享停车工程。整合诏安县符合接入条件的停车场及路侧停车位等资源,逐步实现全县停车资源线上化,统一停车入口及支付,为市民提供良好的出行体验
智慧水务建设工程。构建整合水源、供水、管网、污水处理厂和受纳水体管理的水务物联网,汇聚供排水、水利、卫生、气象、环保、消防等涉水相关部门数据,打造“建、集、管、用、维”一体化的智慧水务平台,增强诏安整体的防汛防台、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生态环境保障、城乡供水排水以及对公众服务的能力。
三、建设科技赋能的“美好生活社区”。加快推进社区网络设施、智能终端等统筹建设。深化社区网格化数字管理模式应用,提升社区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和精细化程度。推动“互联网 政务服务”向社区下沉,整合集成政务服务、便民服务和社区生活服务。推进互联网与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强化社区管理的物防、技防、人防建设,推进社区治理各方主体数据共享,实现低碳智慧、社区协同、公众参与的未来治理图景,提升社区基层治理水平。推动基层党建、基层治理、政务服务、文化教育、健康养老、低碳生活、家政物业、防疫抗疫等数字化、智慧化场景应用,推动智慧社区建设,健全社区信息化服务载体和治理平台,打造舒适、宜居、安全、现代的“美好生活社区”。
专栏:智慧社区重点应用
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结合城乡社区治理“2 n”模式,打造以一平台为核心,两员为主战单位,n个专业队伍协助配合的信息化网格治理模式;推动家庭智能安防系统与社区服务系统、综治信息平台、报警平台互联互通,推进“平安社区”建设。
智慧社区公共服务平台。搭建居民意见反馈和交流渠道,鼓励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提升社区服务水平;拓展智慧社区与医疗、养老、健康等方面的融合,建设社区医养一体化系统;构建“政府导治、居民自治、平台数治”的社区治理模式,提高治理效率。
第二节 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和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着力发挥信息化在推动城乡服务均等化、乡村治理现代化、乡村经济数字化中的作用,整体带动和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一、统筹推动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强化数字乡村与智慧城市的一体设计、同步实施、协同并进、融合创新,促进城乡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加快形成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各具特色的数字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分类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引导集聚提升类村庄全面深化网络信息技术应用,培育乡村新业态。引导城郊融合类村庄发展数字经济,不断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引导特色保护类村庄发掘独特资源,建设互联网特色乡村。引导搬迁撤并类村庄完善网络设施和信息服务,避免形成新的“数字鸿沟”。
二、完善乡村数字化服务体系。完善乡村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推动乡村信息服务供给和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完善乡村政务服务体系,推进政务服务一体机基层覆盖,实现各类基层服务事项入驻,让政务服务覆盖乡村基层群众“最后一公里”。持续推进农村宽带通信网、移动互联网、数字广播电视网发展。实施“农业云 131”信息工程,发展乡村 5g 典型创新应用,持续深化信息进村入户建设。推动农村地区水利、公路、电力、冷链物流、电商、农业生产加工等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建设“智慧乡村”。完善面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收入家庭、孤寡和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困境儿童、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的信息服务体系。推进优秀乡村文化资源数字化展示和网络展览。统筹推进智慧广电乡村工程建设,创作和传播“三农”题材网络文化精品。
三、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互联网 党建”。建设完善农村基层党建信息平台,开展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推广网络党课教育。推动党务、村务、财务网上公开,畅通社情民意。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提高农村社会综合治理精细化、现代化水平。推进村委会规范化建设,开展在线组织帮扶,培养村民公共精神。推动“互联网 社区”向农村延伸,提高村级综合服务信息化水平,大力推动乡村建设和规划管理信息化。深化“互联网 政务服务”,升级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提高行政村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提升“一网通办”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实施农村“雪亮工程”,深化平安乡村建设。加快推进“互联网 公共法律服务”,建设法治乡村。
四、深化信息惠农服务。深入推动网络扶贫行动向纵深发展,加强对脱贫人员的跟踪和分析,持续开展网络扶志和扶智,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按照“有场所、有人员、有设备、有宽带、有网页、有持续运营能力”的六有标准,全面完成益农信息社建设工作,以“政府 运营商 服务商”三位一体推进机制,完善提升益农公共服务平台各项服务功能。以农村居民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乡村“互联网 公共服务”,提高乡村教育、医疗、社保、生态、文化等领域信息化水平,深化信息惠民服务。
五、培育新型数字农民。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为农民提供在线培训服务,培养造就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队伍。针对家庭农场主、种养大户、创业青年农民等进行农业新理念、新技术和新应用培训,提升数字化技能操作及管理能力。实施“互联网 小农户”计划,提升小农户发展能力。完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鼓励技术专家在线为农民解决农业生产难题以及销售信息。培育新一代“短视频 网红”人才,融合农产品直播带货模式,传播优秀农村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