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洞塌陷属不稳定突发性塌陷,受气候因素影响较大,当大雨后易发生塌陷灾害,直接危害居民房屋和农田。
岩溶塌陷受岩溶地下水开采和季节变化的影响十分明显,由于丰县目前未开采岩溶地下水,煤矿已关停,对岩溶水的抽排作用进一步减弱,地下水位逐渐恢复,降低了岩溶塌陷的发生条件,岩溶塌陷发生的可能性弱。
(二)地面沉降
丰县正在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供水水源改为地表水,地下水开采得到有效控制,发生因开采地下水诱发地面沉降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弱。
(三)崩塌
丰县仅华山一处崩塌隐患,在降雨、冻胀、振动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崩塌发生的趋势进一步增加。在规划期内,通过对华山宕口生态综合修复,崩塌隐患将消除。
(四)特殊类岩土
根据《丰县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规划期内城区建设用地以城区外围辐射发展为主,结合丰县经济开发区建设,顺应城市空间向东、向东北扩张的发展趋势;远期继续完善整个经济开发区建设。这些重点建设区域,地基土几乎都是砂性土、软土分布,如果施工方法和基坑开挖支护措施不当,容易发生流砂、流土、基坑坑壁坍塌等地质灾害。
三、地质灾害防治成效
自《丰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2-2020年)》实施以来,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扎实工作,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基本完成规划的各项工作任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扎实
健全了县、镇(街道)和村三级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机构,落实了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工作考核机制和汛期值班、巡查检查、应急调查、险(灾)情速报、应急处置等各项制度;严格执行丰县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建立了依法管理、按章办事的管理机制,形成了政府牵头、部门协作、专家指导、群众参与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系。
(二)地质灾害调查预防工作逐步深入
认真组织开展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严格执行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的“三查”制度,在自然资源管理一张图中,建立了地质灾害隐患点数据库,实现了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动态监管。2020年12月完成江苏丰县经济开发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评估工作。
(三)监测预警体系不断完善
积极建设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建立了以监测员为点,以镇(街道)为线,县自然资源管理部门为面,县政府为核心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行政网络体系,对已发现的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点发放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避险卡,落实监测责任人,并设立警示标志。
建立突发地质灾害气象预报制度。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合作与联系,不断完善灾害性天气预警制度,每年及时更新丰县范围内地质灾害隐患点群测群防联络人通讯方式,在灾害性天气发生时及时将天气信息通知至群测群防联络人,提前做好应急防范工作。
(四)地质灾害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近年来,县政府对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搬迁避让工程,尤其是煤矿塌陷区,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基本完成了受李堂煤矿塌陷影响的王庄村和大毕庄村居民的搬迁工作。正在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供水水源改为地表水,逐步停采地下水,地面沉降地质灾害得到有效控制。
(五)地质灾害应急防治能力显著提高
每年组织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提高了相关部门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普及了地质灾害识灾、防灾和避险知识,提高了公众对突发地质灾害的防范意识。
(六)宣传培训持续深入
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及科普知识的宣传、培训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大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政策法规以及预防、避险、自救和互救等知识,对各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管理人员、防治责任人、监测人员培训,提高了综合防灾减灾能力。
每年以“4.22”世界地球日和“5.12”防灾减灾日为契机,采用短信、广播、横幅、宣传画和发放相关资料等多种形式,宣传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的基本常识。“5.12”防灾减灾日宣传周期间,在政府门户网站上设置防灾减灾宣传专栏,介绍防灾减灾的基本知识、有关政策法规和防灾避险与救护技能,利用大屏幕播放地质灾害防治宣传画和专题片,使群众了解和熟悉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良好的群众基础,提高了全社会应对地质灾害的能力。
四、地质灾害防治形势
(一)地质灾害监测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目前,区内采空塌陷、地面沉降、崩塌监测以简易监测方法(目测)为主,监测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工作刚刚起步,有待进一步推进。
(二)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压力较大
截止2020年底,有省级地质灾害隐患点一处(华山宕口),需要投入大量的防治经费;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和地下水监测、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和1:1万地质灾害精细调查等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防治工作面临的资金压力较大。
(三)地质灾害防治意识需进一步加强
随着城镇建设的迅速发展,人类工程活动越来越强烈,工程建设设防尚未引起高度重视;由于对地质灾害的防治重视不够,建设项目和重点工程在场地选址、设防标准和防治措施上不到位而留下了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