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我市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视察扬州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把好地方扬州建设好发展好的重要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扬州建设新篇章的关键阶段,也是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全面推进“健康扬州”建设,促进全民健康,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的关键五年。根据《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江苏省“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有关精神和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健康扬州建设为统领,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提升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和水平,人民群众卫生健康获得感不断增强,城乡居民健康差异进一步缩小,主要健康指标居于全省前列,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2020年末,扬州居民人均期望寿命提高至77.86岁;“十三五”期间,孕产妇死亡率2.73/10万、婴儿死亡率2.1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15‰,控制在较低水平。
(一)抓疫情防控,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卫健系统以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的担当,义无反顾、冲锋在前,发挥了主力军作用,为全市夺取疫情防控重要阶段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一是筑牢防线、精准防控。充实全市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强化重点地区和境外来扬人员健康管理,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线,按照“四集中”原则,全力救治患者。现场指导复工复产复学和中高考等大型活动防疫工作。二是统筹资源、科学救治。全市确定7家定点收治医院,15天建成投用市三院仓颉山病区。三是心怀全局、倾情支援。我市累计派出269名(272人次)医务人员,紧赴湖北、会战武汉、驰援黄石人数居全省第三;派出国家专家组成员协助北京、新疆、辽宁等地做好疫情防控。我市疫情防控工作先后三次接受国务院联防联控指导组现场督查,均获得充分肯定;市卫健委荣获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二)抓专项行动,打造健康中国扬州样本行动成效明显。市委、市政府把“打造健康中国扬州样本”列为全市重点抓好的“十件大事”之一,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明显改善,平均预期寿命稳步增长。推动健康扬州8个方面行动、40项主要指标有序落实。建成“15公里半径医疗急救圈”、“10分钟体育健身圈”、18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着力打造“优生之城”。健康扬州成效先后被国家、省媒体多次报道、充分肯定。巩固爱国卫生运动成果,扬州市区实现国家卫生城市“五连冠”,市域实现国家卫生城市、江苏省卫生镇全覆盖,累计建设国家卫生镇33个,江苏省卫生村653个。深入普及健康生活,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28.2%,比2015年提高11.2个百分点。全市农村累计建成无害化卫生户厕98.52万座,普及率达98.66%。
(三)抓能力提升,推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与均衡布局。为群众提供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2020年底,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总数1964个,医疗机构床位2.63万张,卫生人员总数达3.8万人,较2015年底分别增加184个、0.62万张、0.71万人。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床位数分别达2.89人、2.81人、5.77张,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7.06人,均超“十三五”规划目标数。加快提升医院服务能力,全市有三级医院13所。筑牢基层卫生网底,18家农村区域性医疗中心全部达到二级医院标准,全市创成1个国家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3个省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8个省示范乡镇卫生院,250个省示范村卫生室,省示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累计建设比例分别为73.58%和26.07%,分别超出省均12个和5个百分点。推进卫生健康学科专科和人才队伍建设跨越式发展。
(四)抓改革创新,破解体制机制难题。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紧紧围绕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推进医改落地见效、惠及人民群众,县域内就诊率高于90%。一是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市已实现县域三级医疗机构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实现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实质性运作,全面完成公立医院人员编制备案制管理,启动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全面推开“一院一策”绩效考核、完成医用耗材采购“三直接”阳光操作。加快公立医院债务化解工作,化解市直公立医院债务2.76亿元,化解率达到74.1%。二是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全市组建各级各类医联(共)体17个,进行实体性运作,全市115家医疗卫生机构参与医联(共)体建设,组建专科联盟22个、联合病房31个,开设省级名医工作室96个、市级名医工作室172个,苏北人民医院被确定为省紧密型医联体建设试点单位,仪征市、高邮市被确定为国家县域医共体试点县(市)。深入实施卫生人才“强基工程”,截至2020年底,全市累计定向培养面向村卫生室的农村医学人才1130名、面向乡镇卫生院的大专本科层次医学人才547名。城市、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先后获得省政府督查激励。三是全力推进各项综合改革。城市和县级公立医院全面实行药品“零差率”,强化基本药物配备使用,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基本药物全覆盖。在急救体系建设方面,全民自救互救素养提升工程影响力不断扩大;在职业健康方面,开展了职业健康领域重大风险隐患排查,开展了尘毒危害专项治理;在依法行政和卫生监督方面,深入开展公立医院法治建设、法治为民办实事、“放管服”改革、“双随机一公开”、信用体系建设等工作。
(五)抓改善服务,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一是全力打好健康扶贫攻坚战。全市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家庭医生免费签约服务、健康体检实现全覆盖,大病专项救治病种数达30种,“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资助参加基本医保、托底医疗保障等政策全面落实。二是持续改善医疗服务。组织实施新一轮改善医疗服务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为民服务解难题20项举措”。三是不断优化公共卫生服务。2020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财政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80元。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四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2020年全市出生人数为29637人,出生率6.52‰,死亡率8.91‰,当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39‰,我市出生人口趋势与全国基本一致。出生人口中二孩比例逐年增加,独生子女累积率逐年下降,从2015年的81.6%逐年下降到2020年的73.52%。在老龄健康方面,组织开展了人口老龄化国情、市情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敬老文明号”创建、老年人心理关爱等活动。积极推进医养结合机构建设,多形式实现医养深度融合,努力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