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社区服务业。重点发展社区居民家庭生活、日用品零售、家庭修理等服务业态。以打造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为目标,健全城乡居民家庭服务体系,推动家庭服务市场多层次、多形式发展,在供给规模、服务质量等方面,基本满足居民生活性服务需求。引导家庭服务业企业多渠道、多业态提供专业化的生活服务,推进规模经营和网络化发展,创建一批知名家庭服务品牌。搭建市级智慧物业平台,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对接各类商业服务,构建线上线下生活服务圈,满足居民多样化生活服务需求。整合、充实、升级家庭服务业公共平台,健全服务网络,实现一网多能、跨区域服务,发挥平台对城乡生活性服务业的引导和支撑作用。完善社区服务网点建设,多方式提供婴幼儿看护、护理、美容美发、洗染、家用电器及其他日用品修理等生活服务,提高房屋中介、租赁、物业管理、搬家保洁、家用车辆保养维修等生活服务规范化、标准化水平。鼓励建设各类农村综合性服务网点,提高农村居民生活便利化水平。

  (三)商贸流通业。重点发展批发零售、互联网销售、住宿餐饮等业态。培育发展中高端消费市场,着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加大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供给,加快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扶持电子商务、新零售、直播销售等流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发展“智慧商圈”,鼓励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围绕“公园 ”、“ 文化”,积极发展体验经济、首店经济、首发经济、非接触经济等新模式,探索发展免税经济。加快建设一批富有扬州特色的高品质夜间经济集聚区。加快打造沿s353宁扬康养旅游产业带等健康消费特色街区。引导老字号转型发展,推进扬州“三把刀”特色步行街、东关街—国庆路老字号集聚区等老字号特色街区建设,推动商文旅融合发展。放大“世界美食之都”品牌效应,积极打造世界美食集聚区,建设一批美食示范店和美食文化展示窗口,提档升级中国淮扬菜博物馆,推出一批美食网红店、“打卡地”,推动淮扬美食标准化、产业化、连锁化发展。举办“世界美食之都”美食创意展示活动,深化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世界知名城市交流合作,鼓励扬州明星餐厅入榜“米其林”“黑珍珠”餐厅和“全球美食榜单”。到2025年,全市限上批零住餐企业达到2850个,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 1760 亿元以上。

  (四)健康和养老服务业。重点发展医疗卫生、康复保健、健康咨询管理和养老等服务业态。统筹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高效协同,提高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水平。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全面提升疫情防控能力。完善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设妇女儿童医院、苏北医院国际医疗综合体、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等健康服务设施,不断提升妇女儿童、老年护理等专科医疗水平,全面提高执业医师比、护士比和床位比,力争所有县级综合医院达到三乙标准,城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全部进入市级医院综合实力全国百强。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深化医联体建设。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启动市中医院扩建工程。深入开展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促进全面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实现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卫生镇全覆盖。健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以保障老年人权益为目标,加快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推进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活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引导养老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推进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加强职业教育和从业人员培训。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积极探索养老服务设施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运营。

  (五)体育服务业。重点发展体育竞赛表演、电子竞技体育、体育健身休闲等服务业态。积极培育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中介培训等体育服务业,促进康体结合,推动体育旅游、体育传媒、体育会展等相关业态融合发展。以足球、篮球、排球为切入点,加快发展普及性广、关注度高、市场空间大的运动项目。用好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品牌优势,加快普及健身跑、自行车等运动项目,带动大众化体育运动发展。完善健身教练、体育经纪人等职业标准和管理规范,加强行业自律。推动专业赛事发展,丰富业余赛事,探索完善赛事市场开发和运作模式,实施品牌战略,打造一批国际性、区域性品牌赛事。推动体育产业联系点工作,培育一批符合市场规律、具有竞争力的体育产业基地。

  六、重点任务

  重点推进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优势企业培育、集聚区提质增效、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和两业融合、品牌标准赋能、物流降本增效、对外开放、服务业综合改革等八大任务,实施“三大计划”“两大工程”,全面提高现代服务业发展质量和工作组织程度,加快构建现代服务产业体系。

  专栏6 现代服务业“三大计划”“两大工程”

  “三大计划”指现代服务业百强企业培育计划、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升计划、生产性服务业十年倍增计划。“十四五”时期,全市将建立千家现代服务业重点企业库,培育市级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领军企业100个,争创省级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领军企业10个;培育建设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50个,争创省级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集聚示范区10个;制定专门政策,引进和培育一批生产性服务业品牌企业,“十四五”期末,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60%,到2030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较2020年翻一番。

  “两大工程”指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两业融合发展示范工程、现代服务业品牌标准赋能工程。“十四五”时期,全市培育“两业”深度融合试点单位100个以上,争创省级两业融合发展标杆引领典型10个;每年重点支持建设10个行业标准体系试点项目,五年打造10大高质量生活服务品牌。

  (一)项目化推进产业发展。坚持“项目为王”发展理念,持续推进服务业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盘活各类综合体、闲置厂房资源,吸引与制造业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入驻办公或创业,坚定不移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增强服务业发展新生动力。“十四五”期间,每年引进服务重点项目不少于120个,新开工服务业重大项目不少于40个,积极争取更多服务业项目跻身省重大项目清单,充分发挥服务业对稳投资、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作用。

  ——推进服务业招商引资。将服务业招商引资作为优化产业投资结构和增强经济发展潜力的重要抓手,围绕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园区主导产业的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需求,优选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和机构,着力布局生产性服务业补链的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和平台载体。围绕开发园区“产城融合”需求和优化主城区商业网点布局、提升县城城区消费能级,招引布局生活性服务业重大项目。积极引进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数字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九游会俱乐部j9入口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76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