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全面发展充分彰显。伴随都市圈城市群主体形态加速形成,中心城市和县城集聚人口能力仍然强劲,成为人民追求个性需求、享有美好生活的主要载体。适应外部环境重大变化、科技革命深刻演进和社会主要矛盾变革,城市产业层次、就业结构和治理方式持续深度调整,全体居民多元职业发展、综合素质提升和价值实现机会得到有效满足,尊重差异、注重公平、鼓励创造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对泰州而言,“十四五”期间,常住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仍将逐年减少,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绿色低碳成为普遍形态。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趋紧,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逐步转向存量优化,规模、布局、形态与生态、资源、环境更加适应匹配,空间治理更趋集约、高效、精细。生态文明理念深刻融入城镇化全领域全过程,生态文化体系全面建立,先进绿色技术广泛应用,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普及。

  城市治理更趋专业精细。顺应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城市社会的系统特征,治理层级趋于优化,带动城市管理效率大幅提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和机制协同配合,城市大脑更加灵活睿智,城市运行更加精准可靠,居民生活更加舒适便捷。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全面建立,群体间良性互动与协作网络持续完善,现代公民素质大幅提升,治理方式更加规范有序。

  城乡发展广泛深度融合。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健全,紧凑一体的城乡空间网络加快形成。畅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制度创新更加深化,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城乡全域向均衡、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乡村发展理念持续优化,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更加鲜明可感,功能完善、活力兴旺、幸福和谐的美丽田园乡村风貌充分展现。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深入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新要求,坚持四化同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现代化为导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根本动力,着力增强城市能级、引领高质量发展,着力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创造高品质生活,着力构建现代化城市运营管理体系、实现高效能治理,着力推进城乡深度融合、显著缩小城乡差距,走出一条具有泰州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擦亮“健康名城、幸福泰州”城市名片,努力打造城市特色塑造、城镇协调联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泰州样板,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泰州现代化篇章提供持续发展动力。

  (二)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包容共享。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新型城镇化发展始终,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坚持共同富裕方向,深化劳动力、人才、居民等流动体制机制改革,营造人文关怀、普惠共享的城市环境,充分保障全体居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以人的城镇化引领促进人的现代化,加快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系统思维,四化同步。牢固树立系统观念,高水平推进市域一体化发展,统筹新城区建设与老城有机更新,统筹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推动城镇化建设向“新老兼顾、上下并重”转变。加快信息化驱动城镇化,推动城镇化与工业化良性互动、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城镇功能、产业支撑、要素吸纳、人口集聚联动统一,实现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协调发展、乡村全面振兴互促共进。

  ——协同发展,特色彰显。综合区位特征、资源环境和发展潜力,把合作共建作为提升城市竞争优势的重要路径,全方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增强泰州都市区辐射带动力,强化现代基础设施引导支撑,完善优化功能互补、形态各异、集约紧凑的城镇化格局,全面提升融入国家重大战略能力。

  ——内涵发展,品质提升。着力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把全生命周期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扩大多元就业供给,突出特色服务功能,传承历史文化脉络,完善公共政策体系,推进法治化、精细化、智慧化、人性化管理,加快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让城市发展更具活力、更加文明、更有温度。

  ——绿色低碳,集约高效。把生态健康理念摆在城镇化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建立城市建设发展与资源环境平衡匹配机制,普遍推行开发精明有序、资源循环利用、生活低碳转型,加快集聚一批持续发展的生态价值财富,贯彻落实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推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倡导绿色生活,建设“低碳之城”。

  ——改革创新,坚守底线。以牢牢守住土地所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为底线,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土地、投融资等领域系统、协同和集成改革,以技术创新释放经济发展动能,以管理创新增强社会发展韧性,以制度创新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全面推动数字化转型实践,提高新型城镇化整体智治水平,打造具有泰州特色的新型城镇化改革发展品牌。

  (三)发展目标

  围绕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目标,全面实施以人为核心、高质量为导向、面向现代化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力争“十四五”末实现五个方面的目标。

  ——协调高效的城镇化格局基本形成。深度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全面接轨上海、融入苏南。加快推进市域一体化发展,着力构建“中心集聚、市域一体、城乡统筹”的国土空间格局,新型城镇体系逐步建立。加快完善“一轴三极三城”新格局,中心城市能级显著提升,“三泰同城”都市区形态基本形成。县城重要节点功能充分发挥,小城市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乡镇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基本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造成为南北联动、公铁水统筹、面向长三角的区域性交通枢纽,到2025年,基本形成中心城市至各县级节点半小时、市域1小时、省内设区市2小时、长三角主要城市3小时通行圈。

  ——高质量广覆盖的常住人口市民化纵深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深化,城市落户限制率先全面取消,区域内户口迁移更加高效便捷,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取得实质性进展。覆盖常住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更多居民享有较高品质城市生活。现代人口服务管理制度加快建立,农业转移人口为重点的常住人口融入城市能力快速提升。城镇化水平迈上新台阶,到202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3%以上,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68%以上,常住人口下降趋势得到遏制。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九游会俱乐部j9入口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81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