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5:韧性城市建设工程
城市内涝治理工程:加强城市防洪建设,提升改造城市蓄滞洪区、堤防、护岸、河道、排洪工程、排水管网、泵站、雨水收集设施和应急抢险设施。到 2025 年,城市全部消除严重易涝积水区段、建成排水防涝体系,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公共卫生防治工程:建成一个达到生物安全二级水平的实验室。到 2025 年,力争实现三级传染病医院全覆盖,靖江、泰兴、兴化三市均具备传染病救治能力。
应急物资储备工程:建设综合性国家储备基地和一批医疗等应急物资储备库。建立地方和企业储备仓储资源信息库。充实完善储备品种规模,突出药品和医疗防护物资储备。优化应急物资末端配送网络,“十四五”期间,分别建成兴化、靖江、高港、姜堰应急物资储备库。
七、促进城乡深度融合发展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一)加快城乡要素合理有序自由流动
稳妥有序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各市(区)在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分区大纲)时,单列不少于5%的计划指标专项支持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统筹安排给集体经济发展使用。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在依法保护集体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前提下,逐步放活土地经营权,鼓励以土地经营权入股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持续完善土地流转机制,稳妥推行“实物计租、货币结算”土地流转定价方式,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纳入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进行交易,完善流转合同,引导规范流转。建立土地规模经营风险防控机制。研究农村宅基地管理与改革政策,推进闲置宅基地综合利用。在符合规划、用途管制和尊重农民意愿前提下,允许市(区)政府优化村庄用地布局,盘活利用农村零星分散建设用地。完成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继续推进兴化市、泰兴市等地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完善集体土地征收制度,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
鼓励和引导人才向乡村流动。制定包括财政扶持、金融支持、社会保障等激励措施在内的一揽子政策,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入乡投身乡村建设,形成现代“新农人”群体。加强基层党建工作,配足配优“双强”型党组织书记,继续做好村第一书记选派工作,落实“定制村干”培育工程。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和基层成长计划,引导高校毕业生和教科文卫体等人才资源向农村流动。坚持梯次培育、市区联培、以师带徒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乡土人才培育模式,培养更多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乡土人才。实施乡土人才“三带”行动计划,培育“三带”人才。推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等政策向基层一线专业技术人才倾斜。优化“星创天地”布局,鼓励、引导科技特派员、大学生、返乡务工人员、职业农民等各类人才深入农村创新创业。
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持续优化市产融平台服务功能,鼓励金融机构到市(区)、乡镇设立分支机构,稳步发展村镇银行、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打造多层次、多元化、功能互补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落实国家政策要求,调整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提高农业农村投入比例。支持各地在省下达的政府债务限额内,申请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用于符合条件的城乡融合公益性资本支出项目建设。鼓励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集体资产股权抵押贷款业务,推动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集体资产股份等依法抵押,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圈舍和活体畜禽抵押、养殖场抵押贷款和订单融资。深化“阳光信贷”工程,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整村授信”,强化对农户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金融服务。加大“农业保险贷”推广力度,搭建“基金 银行 担保(再担保)”共担风险模式,做大“泰信保”“富民贷”业务规模。常态化开展“泰惠农•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政银保企对接活动,有效化解乡村产业发展融资难题。持续实施“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抓实村企联建,抓好深化精准合作。
加快科技成果入乡转化。围绕农业现代化、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突破。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和项目建设支持力度,积极发展推广一批适应农业农村需求的公益性农技项目。完善科研人员涉农科技成果所有权、使用权、收益分配权等制度。鼓励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允许农技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合理取酬。深化校地合作,建设一批技术联合转移中心。加强农村科技服务超市布局建设,打造线上线下科技成果交易平台,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壮大涉农科技人才队伍。
(二)增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能力
推动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保障机制,科学规划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持续扩大城镇学位供给。完善集团化办学、学校共同体建设、城乡对口帮扶等办学机制,推行规模适度和标准班额办学,提高优质学位供应水平。建立全市范围内教师编制数量统筹管理机制,积极推动优质教师资源向乡村倾斜,稳步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建好乡镇寄宿制学校和小规模学校(含教学点),优先保障留守儿童需求。发展特殊教育,确保适龄残疾儿童教育城乡全覆盖,落实残疾学生从学前到大学全过程免费教育。完善教育资助政策,做好困难家庭学生控辍保学工作。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成覆盖城乡、功能齐全、优质高效、独具特色的社区教育系统。到2025年,全市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00所以上,各市(区)学位供给水平均达省教育现代化建设要求,参与集团化办学的中小学(幼儿园)比例达85%以上,四星级普通高中比例达75%以上,所有市(区)创成省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
健全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行基层卫生人才“县管乡用”模式,统筹县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总量,实施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公益一类财政保障、公益二类绩效管理,稳步提升农村基层卫生人员工资水平。充分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引导作用,实施差别化报销,适当降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住院的个人自付比例。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建设,推进兴化市、泰兴市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大乡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投入,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城乡联防联控机制和应急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