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应急能力持续提升。推进“平安工地”建设,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应急抢险能力不断提升,推进国家区域性公路交通应急装备物资(浙江)储备中心建设,完善省交通战备应急勤务训练(杭州)基地设施设备。严格落实行业维稳安保各项要求,持续深化平安创建。督促企业加强隐患排查整治,加强对“两客一危”车辆运行实时监控,严格落实客货运实名制、客运站封闭管理、旅客行包安检等行业安保措施。探索推进“信用交通”体系建设,打造陆路水上信用监管服务平台,突出在“治超”“治乱”“治危”三大重点执法领域的信用管理应用。

  4.改革攻坚取得突破。“最多跑一次”改革纵深推进,政务服务涉及交通的431个办事事项全部实现“跑零次”,公民个人办事事项和数据互联共享成为先进典型。2020年10月,“互联网 政务服务”的实践经验被纳入《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交通运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问题的意见》。“十三五”时期,先后开展了《杭州市客运出租汽车管理条例》修订和《杭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立法工作。2017年,发布《杭州市小客车总量调控管理规定》,加强小客车调控,出台《杭州市促进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试行)》,打造互联网自行车行业监管平台,在交通管理响应速度上处于国内领先;2018年,出台《杭州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完成巡游出租车平台整合,在省会城市中第一个出台网约车落地政策。

  二、存在问题

  (一)交通枢纽地位有待增强。

  萧山国际机场国际连通度有待提高。受空域流量和机场设施限制,萧山国际机场吞吐能力面临饱和,国际航线特别是洲际航线严重不足;机场与周边地市出行时耗长(萧山国际机场至上海、宁波、金华、衢州均约2小时),辐射长三角南部区域能力较弱。轨道交通一体化程度不高,缺乏有效衔接。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推进及杭州城镇化快速发展,城际铁路及城市轨道发展正处于大规模建设之中,但是都市圈通勤圈层的市域(郊)线路发展基础较为薄弱,通过将地铁线路不断向外延伸服务都市圈的范围,造成线路功能定位与发展模式不匹配,运营组织模式单一,运行效率不高,难以支撑大尺度空间。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四网融合程度不高,缺乏有效整合及衔接。高速公路流量日益增加,拥堵日趋严重。绕城高速车道规模等级偏低,道路交通超饱和运转;杭州西部狭长地带,高等级公路少,路网布局相对不均衡。内河水运相对薄弱,港口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杭州内河航道等级整体偏低,港口建设进度相对较缓,港口集约化、专业化水平较低;京杭运河水上旅游开发相对滞后,交旅融合发展需进一步提升。

  (二)交通承载能力有待提升。

  城市轨道线网及站点密度还需进一步加密。相比国内同等规模城市,杭州城市轨道线网规模以及主城区城市轨道线网密度仍旧偏低,有待进一步加密;外围地区城市轨道站点人口密度相对较低,还需进一步引导人口与岗位聚集;轨道交通层次单一,可达性不均衡,时效性有待提高。城市轨道tod发展水平有待提高。目前已经开通运营和在建的部分站点周边开发强度不足,在宇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发布的国内城市轨道tod发展指数排名中,我市仅排名第21位。城市道路网密度有待提高,外围骨干路网还需进一步完善。主城区道路网密度还需进一步加密,构建窄街密路网格局;仍存在部分影响区域协调发展的“断头路”。外围组团公交水平有待提升。公交场站建设相对滞后,公交走廊尚未形成,公交水平有待提高;外围组团与主城区交通联系仍以小汽车为主导方式,早晚高峰进出主城区交通潮汐性明显,交通压力较大。

  (三)交通行业改革有待深化。

  公共交通行业需进一步协同。轨道、公交、出租车等出行方式间存在联动不足、衔接不畅问题,导致公共交通系统协同优化难度增加;公共交通运营主体分散,建设运营统筹协调较为困难;公共交通出行数据无法统一口径、统一维护、统一处理,公共交通系统信息化进程受阻。交通体制机制改革需进一步深化。交通运输体制机制改革、综合执法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最多跑一次”“放管服”改革需要持续推进,刚柔并济的交通管理手段需进一步完善。交通规划、建设和各项重大决策公众参与深度不足,市场尚未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应有作用。数据公开共享水平难以满足区域交通治理需求,政务信息与企业、个体的信息共享尚未形成有机互动。

  (四)资源要素制约有待破解。

  交通是资源占用型、能源消耗型行业,对资源要素有着巨大的需求。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已进入新阶段,随着土地资源的逐渐紧缺以及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资源要素已成为制约交通发展的瓶颈。传统交通运输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步子还不够大,向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升级的政策支持还不够有力。

  (五)交通产业融合有待强化。

  发展品质亟需提升。目前,我市综合交通产业企业数量位居全省第一位,但企业以小、散为主,缺乏龙头企业、领军企业引领,亟需借助关键技术的发展突破,培育优势产业,实现从规模数量发展向产业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服务由“跑量”向“强质”转变。融合发展程度不高。交通建筑业、交通装备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和交通关联服务业等产业由多个部门管理,对综合交通产业的规划、培育等职责分工不明确,缺乏整体布局,难以有效统筹交通、空间、产业三大要素的融合发展。

  第二章 形势与需求

  一、发展形势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市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打造中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创建交通强国示范城市的关键五年。我国全面启动从交通大国迈向交通强国的新征程,提出要加快构建“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这对我市未来交通高质量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国内外形势变化特征看,国际形势动荡变革,新冠肺炎疫情前景尚不明朗,经济全球化遭遇挑战,生态环境面临危机。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求杭州交通发挥先行作用,构建畅通“双循环”的战略枢纽。同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需要贡献交通力量,我市作为交通强国试点城市和国家重点培育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要加快实现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九游会俱乐部j9入口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87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