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分布于平原水网地区,以良渚、瓶窑等镇街为重点,径山镇为辐射。主要推广“城郊蔬菜”模式,以叶菜为载体,将现有种植区应纳尽纳。到2025年,全区建成区级以上“菜篮子”基地20家,面积6000亩;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20万亩左右,年产量38万吨左右。

  肉禽蛋奶。分布于西部山区丘陵山坡地,以径山、黄湖、瓶窑、鸬鸟、余杭等镇街为重点,保留仁和等镇街养殖基地。稳定现有生猪规模场布局,发展集种养结合、生态循环于一体的生态畜牧业。到2025年,生猪存栏量保持在8万头,家禽出栏量、蛋禽存栏量分别达400万羽和150万羽,羊存栏量保持在2万头。

  渔业。分布于沿苕溪地区,以径山、仁和为重点,良渚、闲林等镇街为辐射。重点布局绿色渔业、数字渔业基地建设,以仁和水产养殖为产业基础,谋划培育科创渔业强镇。到2025年,全区水产养殖设施化率达到55%。

  2.全面提升现代种业发展水平。一是强化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统筹特色农产品种质资源保护,建设本地作物与畜禽种质资源库,加快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开展农业种质资源精准鉴定。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支持有条件的区域创建以种业为主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改善提高现有种子生产基地条件,增强供种保障能力。健全地方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和应急生产用种保供体系,推进数字化动态监测、信息化监督管理。二是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加快培育现代种业企业,鼓励大型企业投资种业,打造若干个育种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集团。支持现有种业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开展育种和种业应用技术研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发展一批特色中小种业企业,完善和优化种业企业群体结构。三是加强种业监管和调控能力建设。规范种业市场准入,加强种子生产、经营行政许可管理。完善主要种苗质量标准,健全种子质量检测体系,严格实施种子种苗产地和调运检疫。加强种子管理队伍建设,开展种子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强化种子管理技术手段。健全种子储备制度,优化主导产业种子风险储备结构。

  3.推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建设。一是筑牢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探索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员队伍,充分发挥镇街和村社基层监管作用,完善区、镇街、村社和主体四级监管网络,切实履行农产品生产属地监管责任。二是推进“一标一品”认定。继续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认定和绿色食品认定,建成线上线下同步的数字化监管体系,加强证后生产和用标监管,提升“三品一标”品牌价值和市场信誉度。到2025年,绿色优质农产品比率达到62%。三是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建设。按照“有标采标、无标创标、全程贯标”要求,制定不同区域不同产品的技术规程和产品标准,试验示范“一县一品一策”技术,推进省级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建设。实行二维码追溯和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推进标准化基地建设和标准化生产绩效评价。到2025年,建成标准化生产示范推广基地20个,主要农产品省级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9 %以上。四是强化“禹上田园”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健全完善“禹上田园”品牌培育发展、准入退出、安全监管和市场营销体系,以“区域公用品牌 企业自主品牌”为主线,推进特色母子品牌建设,重点扶持径山茶、鸬鸟蜜梨、黄湖白壳哺鸡笋等地理标志产品。到2025年,力争将10个以上农业产业、150家以上农业经营主体和300个以上农产品纳入“禹上田园”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实现品牌产值4亿元以上。

  (二)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工程

  1.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一是深化“肥药两制”改革。大力实施农业绿色发展战略,推广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技术,开展肥水一体化清洁种养试验示范项目,推进农田生态化改造提升和氮磷生态拦截沟渠建设。制定兽(渔)药经营使用标准和规范,推广应用“刷脸”、“刷卡”等实名购销新技术,开展“肥药两制”改革示范农资店创建和试点主体培育。到2025年,单位播种面积施肥和用药强度降低至23.5千克/亩、0.165千克/亩。二是推动养殖业绿色健康发展。推进畜禽健康养殖,强化饲料质量管控,创建“两化减量”畜禽规模养殖示范场和试点场,规范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深化水产养殖尾水全域治理,支持有条件的养殖主体进一步开展清洁改造。三是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秸秆综合利用。培育粪肥收集异地配送处理服务组织和有机肥收集处理中心建设,支持开展畜禽粪肥收集配送社会化服务。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和林业剩余物资源化利用,鼓励种植业基地施用沼液肥,促进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发展。四是推进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发展高效生态复合经营模式,大力推广和使用良种,着力提升精深加工能力和水平,增加林业经济附加值。

  专栏二 推动特色产业迭代升级

  茶叶。分布于西部山区丘陵岗地,以径山、中泰、闲林、余杭、瓶窑等镇街为重点,鸬鸟、黄湖、百丈等镇街为辐射,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平台的茶叶产业园区集聚板块。以径山茶为载体,做好“种茶、做茶、卖茶、讲茶”文章。到2025年,茶叶栽种面积7.5万亩,年产量1万吨,总产值突破9.2亿元,径山茶品牌价值达到35亿元以上。

  水果。分布于平原水网及西部山坡低丘地区,以鸬鸟、瓶窑为重点,余杭、径山、良渚、仁和等镇街为辐射,大力发展鸬鸟蜜梨和瓶窑蜜桃水果优势核心产区。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产区集中,加强栽培管理技术集中示范与推广应用。到2025年,水果种植面积稳定在4万亩,产量达到5万吨,总产值突破5亿元,建成鸬鸟蜜梨万亩优势特色水果产区。

  竹业。分布于西部浅山山坡区,以径山、瓶窑、百丈为重点,余杭、鸬鸟、黄湖、中泰地区为辐射,以国家级苦竹园为主要载体的竹业园区集聚板块。开展“一亩山万元钱”林药、林菌等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森林旅游和康养产业一体化发展,重点打造中泰竹笛全产业链。到2025年,建成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毛竹现代园区等10个以上,认定省级森林系列创建10个以上。

  2.加快拓展农业多功能。一是提升乡村休闲旅游业品质。推动“农业 ”业态发展,推动农业与现代产业要素深度融合。打响中国茶圣节、鸬鸟蜜梨节等“农业 节庆”品牌,引导乡村休闲产业向高层次体验消费转型。加强乡村民宿(农家乐)监督管理、公共服务、宣传营销和政策扶持,推动民宿(农家乐)产业集聚发展,培育“住余杭品味文化”余杭民宿品牌特色。到2025年,乡村旅游接待人次达到1350万,年营业收入达到15.8亿元。二是加速发展农村电商产业。推动建设电子商务平台、电子商务专业村和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完善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做大做强“网上农博”平台,深入推进“村播计划”,拓展本地农副产品线上营销路径。到2025年,农村电商销售额达到15亿元,培育亿元级农产品电商企业3家以上。三是培育壮大乡土特色产业。打响禅茶特色文化品牌,围绕国家级非遗“径山茶宴”和中国茶圣节,提升禅茶产业文化内涵。实施“一村一品”和“一镇一品”,重点培育以粢毛肉圆、七味咸茶、灰汤粽等为代表的农家特色小吃产业,开展农家特色小吃品牌营销推介。到2025年,培育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农家小吃产业20个。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九游会俱乐部j9入口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88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