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产业链重点企业分布图
碳材料产业链包括上游原材料、中游关键产品研发制造、下游应用等多个环节。临平在碳材料的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下游应用等环节聚焦了大量企业和创新研发服务机构。具体分布详见附图——临平碳材料产业链图谱。
4. 产业发展方向、重点
“十四五”时期,临平区应强化龙头培育和生态建设,做强碳材料产业。一是完善碳材料创新生态。发挥云墨智谷新材料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浙江省先进碳材料研究中心等平台作用,加快实验室及中试车间等建设,集聚碳材料下游创新应用研发企业。二是支持龙头企业积极跟踪军用、民用等领域材料应用需求,加强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提升企业综合实力。
谋划发展其他前沿新材料。追踪国内外技术与产业发展趋势,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和创新资源,谋划发展形状记忆合金、自修复材料、智能仿生材料、超材料、液态金属、新型低温超导及低成本高温超导材料、耐极端环境材料等处于起步阶段或国内空白的新兴功能材料,加快高精尖技术引进和产业化,构建新材料产业新亮点、新优势。
(三)构筑“一主两极三廊多点”产业空间
根据浙江省园区平台整合提升的要求,以及《杭州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与产业平台布局指引》等,结合临平区产业平台实际发展情况,推进产业主平台整合提升,打造高能级战略平台;强化全区产业统筹布局,推动资源优化配置,打造一体化产业发展空间;深度融入g60科创走廊、城西科创走廊、城东智造大走廊等建设,发挥制造优势补齐资源短板,打造“一主两极三廊多点”空间格局。
1.“一主”:未来智造主平台
以经开区作为临平区制造业发展主平台,围绕主导产业及产业链布局,重点做强高端装备产业,做大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提升发展家纺产业,谋划发展集成电路、传感器、智能终端等电子信息制造,大力引进重大优质制造业项目,谋划建设“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培育创新产业集群。加快布局创新平台矩阵,推进工信部服务型制造研究院、浙江大学高端装备研究院、杭州数字港、未来智造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等建设;高标准推进核心区规划建设,推动产城人景融合,强化科创研发、总部基地、创新创业等功能布局,加快建设特色人才高地,打造“创新型开发区”。加快提升经开区平台能级,对接g60科创大走廊、杭州城东智造大走廊,推进高铁临平北站、地铁9号线建设,依托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强化对海宁、桐乡、德清周边地区的产业辐射带动力,打造集实体制造、科创研发、成果转化于一体的“未来智造高地”。
2.“两极”:产城融合赋能极 科技创新赋能极
产城融合赋能极。全面融入主城一体发展,紧抓钱江新城升级版建设机遇,推进乔司、南苑、星桥等区域整合提升,优化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布局科创研发与创新创业空间,谋划建设中国(杭州)算力小镇、生物医药创新基地等产业创新平台,构建“1 3 n”产业创新平台,加速完善创新创业生态,大力引育创新企业和高端人才,培育发展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前沿产业,打造区域科创高地。做大做强艺尚小镇、工业互联网小镇等特色平台,集聚发展工业互联网、时尚设计、文创、电商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做大做强总部经济,加快家纺服装等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临平新城融沪桥头堡的优势,参与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发展,联动杭嘉一体化,打造环杭州湾杭嘉产业协同发展新空间、长三角产业数字化赋能中心。
科技创新赋能极。依托塘栖古镇、超山、丁山湖、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临平段)等山水文化资源,充分利用存量工业用地资源,以“产、城、人、景”融合发展为导向,以打造杭州国际人才汇聚地和临平创新增长极为目标,建立中长期开发战略规划,有序推进产业空间、产业功能、产业要素重塑升级。聚焦科技创新、数字经济、智能制造、时尚产业等领域,高标准谋划建设大运河科创城。大力开展空间整合提升,推进塘栖、崇贤等地镇街工业园区逐步淘汰腾退,积极布局双创平台、研发空间、青年创业基地、数字创新港等一批新型产业平台。推动现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大力发展生态工业、服务型制造、绿色制造、工业旅游等。完善城市服务配套和产业配套,积极承接核心区高端要素转移,培育发展科创、文创、农文旅等新产业新业态,打造生态、创新、人文融合发展的双创示范片区。
3.“三廊”:三大产业创新资源导入廊。发挥临平制造领域比较优势,创新与周边地区合作机制,推动创新链、产业链双向互动,培育高新、战新、未来产业。东部高端科创资源导入廊。依托g60科创走廊,强化与上海、嘉兴海宁、桐乡等地区联动,推进长三角g60浙江(临平)科创基地建设,主动承接上海产业溢出,大力导入创新人才、技术、项目、服务等高端制造资源,打造“研发孵化在上海,生产转化在临平”的产业协作新模式。西部数字创新资源导入廊。强化临平与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联动发展,推进临平在城西科创大走廊核心区未来科技城设立“科创飞地”,吸引数字经济、数字健康等领域科创企业、平台机构、高端人才的入驻;推进临平新城智能制造基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城西科创大走廊产业化基地等建设,承接城西科创大走廊科技企业产业化溢出。南部产业创新资源导入廊。依托城东智造大走廊,强化产业融杭,推进九乔数字商贸城建设,积极谋划生物医药创新基地,主动对接钱江新城二期、下沙高教园区、钱塘科学城等,聚焦生命健康、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的服务配套、创新孵化、创新人才等资源,开展跨区产业合作,形成产业发展跨区协同效应和集聚效应。
4.“多点”:一批特色产业园区。贯彻实施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强化产城融合发展理念,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改造、高水平管理、高质量发展”的原则,分类实施园区改造提升行动,优化园区产业空间,提升资源要素利用效率。进一步明确各园区产业定位,精准聚焦1-2个细分重点产业,实现特色发展,培育发展一批平台型企业产业园、双创小微企业园、智能制造小微企业园、特色产业小微企业园。强化园区与主平台产业联动,完善平台间资源共享和产业协作机制。聚焦都市型产业配套需求,进一步优化园区服务设施和功能,打造高端要素集聚、主导产业特色鲜明、创新能力突出、产城人融合发展的都市型工业园区。
图 3 临平“十四五”制造业空间布局
五、主要任务
(一)突出强链赋能,攻坚产业核心竞争力
面向“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任务,以“跳出本地、跳出当前”思维推动产业链培育,强化产业基础能力,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合作,着力打造若干标志性产业链核心环节集聚地,逐步布局前沿新兴产业链。
1.做强产业链核心环节。以长三角及我省布局的标志性产业链为重点,发挥全区制造业优势,对标国际先进水平,从产业链优势环节切入,强化区域协同互补,大力推进石墨烯复合材料、传感器、新能源等领域一批产业链重大项目实施,重点培育智能传感芯片、创新化学药研制、智能家居系统集成、现代纺织时尚设计等产业链核心环节;支持有实力的企业积极承担国家工业强基工程任务,力争在装备基础零部件、集成电路关键设备、关键基础材料等方面,突破一批填补国内空白的关键技术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