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设事业仍面临不少问题
1.开发建设面临土地空间紧缺的限制。近年来,我县经济发展迅速,旅游业持续向好,房地产业加速增长,城市空间呈快速拓展态势,然而城市土地供应严重不足,远远不能满足开发建设需要,土地问题成为象山县建设发展的较大障碍,可用的土地指标所剩有限,“十四五”期间仍将是主要制约因素。
2.城市建设面临财政保障有限的难点。我县经济总量有限,财政收入相对较低,以现有财力承担民生支出已有较大压力。“十三五”期间,棚改投入已达100多亿元,随着棚改五期、石浦古城棚改三期推进及国开行融资渠道关闭,资金压力进一步加大。同时,南部新城尚处于建设之中,老城区改造提升任务仍相当繁重,给排水、垃圾、绿化等市政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政府资金压力不断加大,对城市建设中的资金运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品质提升面临城市建设滞后的缺陷。中心城区人口和道路密度较高,公共活动空间相对集中,但道路规模较小、路面较窄、停车设施较为缺乏,交通拥堵现象严重。地下管网提标与道路改造计划不同步,“拉链马路”情况频频出现。公共绿化以沿路、沿河带状绿化为主,集中块状绿化景观分布较少,整体景观特色不鲜明。周边山水生态资源未得到很好的利用,与城市内部开放空间系统缺乏联系,滨水、绿地空间开放性较差。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有待提升,城市发展水平与群众期待仍有差距。
4.能级扩张面临发展质量较低的短板。受城市品牌建设滞后、公共服务配套不足、人才吸引力较弱等影响,城市核心能级不足的短板凸显,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整体偏弱。“城—镇—村”多级联动发展疲软,中心城区资源统筹能力偏低,区位、交通、生态、政策环境等发展潜力需进一步挖掘。
5.行业转型面临人才技术创新的劣势。我县建筑业各层次人才依然紧缺,注册建造师、工程师、关键岗位技术管理人员等严重短缺,“招工难、用工难”问题突出。建筑产业现代化水平不高,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技术革新、设备更新等方面投入不足,技术创新成果少、转化率低,品牌发展建设滞后,缺乏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劣势明显。全县建筑行业水平与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要求差距较大,行业转型升级面临较大困难。
6.服务改善面临城市管理滞后的制约。我县城市公共配套服务和管理稍显滞后,城市公共服务项目启动较慢,中心城区外围区域建设水平相对不高。城市建设中全面推进合力不足,制度建设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城市执法力量薄弱。城市规划管理有待强化,规划监督体系尚待完善。
二、面临形势
(一)新型城乡建设发展成为展现时代窗口的新支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要求在城市建设中,要更加聚焦提质增效,充分借助改革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注重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率管理、高智能应用和高共享发展。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及新冠疫情突发的特殊背景下,传统粗放型、依赖要素投入型发展方式受到较大冲击,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数据中心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涵盖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象山城乡建设需牢牢抓住时代机遇,以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重要途径,走出一条内涵集约、绿色智慧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二)国家和省重大战略成为承接功能转移的新契机
“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深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一体化进入全方位加速度高质量推进阶段,为象山发挥优势对接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承接功能辐射和产业转移带来了契机。浙江省“四大”建设不断深化,大湾区建设全面启动、大花园建设开局良好、大通道建设明显加快、大都市区能级提升,也将给象山推进全域景区化、完善对外交通等带来重大机遇。宁波围绕大都市区建设,深入推进全域城区化发展,实施“拥江揽湖滨海”发展战略,为象山融入宁波中心城区、实现从郊区城市向宁波城区的华丽转身提供了契机。
(三)海洋经济与美丽经济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
海洋经济是象山最大的增量,在海洋产业培育、海洋管理创新等方面均有较好成效,也是国家级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主体区。美丽经济是最大的变量,是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省首批美丽乡村示范县,通过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两山”转化通道不断拓宽。海洋经济、美丽经济是基于象山实际、发挥象山优势的新机遇,将是推动象山跨越发展的强力引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窗口”展示。
(四)亚运城市系列建设行动成为能级提升的新引擎
2022年第19届亚运会将在浙江举办,象山作为宁波赛区的主战场,承担着帆船和沙滩排球赛事。亚运城市系列建设行动将为象山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功能带来难得的机遇,也将为象山发展全域旅游、提升文化品质、向世界展示象山风采带来新契机。
(五)高铁快轨区域交通设施规划建设成为补齐短板的新支撑
对外交通一直是象山的突出短板,随着交通强国、交通强省、交通强市战略的实施,甬台温福高铁纳入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宁象市域快轨即将动建,将进一步补齐象山对外交通建设的短板,为实施“融甬、接沪、联杭”行动,融入一体化、迈向国际化打下扎实基础。
三、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以“八八战略”为总纲,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为根本要求,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滨海城市”的发展定位,以提高中心城区首位度和发展能级为重点方向,以“聚力一二五,奋力上台阶”为目标要求,抢抓外部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带来的弯道超车“机遇期”,打造国际水准的滨海城区、活力开放的创新城区、主客共享的休闲城区、山海交融的花园城区、现代美丽的宜居城区、温馨包容的幸福城区。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民生优先。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把人本价值作为推动城市发展的核心取向。加快文化体育、医疗卫生、住房养老等公共设施建设,构建优质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县城公共服务共享率和辐射带动力,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更有品质的生活。
2.坚持集约高效。遵循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率的总要求,科学规划建设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强化要素创新利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促进土地利用方式、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