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经济提质增效实现新突破。到2025年末,力争县属国企资产总额达到26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净资产达到12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营业收入均增长15%以上,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利润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净资产收益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指标位于全市前列。力争实现县属国企下属子公司整合上市1-2家,达到“aaa”信用等级的国企集团1家以上。
——国有资本优化布局实现新突破。进一步明确战略定位,重点围绕重大基础设施、城市服务保障、产业链支撑保障、民生公共服务、新兴产业等领域,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力争到2025年末,实现新兴产业投资额20亿元,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10%;新兴产业资产占比重达到8%。
——国企体制机制建设实现新突破。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权责对等、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建立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分类分层管理制度,深化企业内部用人制度改革。实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薪酬分配制度,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并举、效率和公平并重,既符合市场一般规律又体现国企特点的分配机制。
——国资监管能力提升实现新突破。加快实现以管资产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的转变,全面实行动态调整优化的清单管理模式,实现国资办制定权力和责任清单,实施智慧监管,全面完成国资国企实时在线监管系统建设,实现监管信息系统全覆盖。
——国企党建引领发展实现新突破。坚持落实“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坚持党委会“三重一大”前置决策程序。进一步规范党组织工作机构,切实担负起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重要责任,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员学习及党务工作人员培训,打造具有长兴特色的国资国企党建品牌18个,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到2035年,在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基础上,持续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力显著增强,国有经济质量效益和国资监管水平走在全市前列,有效支撑长三角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县、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成为服务全县重大战略的主力军、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推进治理现代化的新样本、实施党建引领发展的新标杆。
三、构建新时代国资国企发展新格局
(一)调整优化产业布局
以做强做优做大国资国企为目标,重点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运营保障服务,做强区域主导产业,优化民生服务事业,构建新时代国资产业体系。
1.推进现代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参与长三角一体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构建接轨沪杭、联通苏皖、辐射内陆的“铁公水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造“东西互通、南北互联”的省际枢纽升级版。主动参与盐泰锡常宜湖城际、如通苏湖长城际、宜长城际等项目研究谋划,着力推进宁合高速公路长兴至广德联络线、g50高速长兴西-省界拓宽等项目落地实施,打造与长三角主要城市“1小时交通圈”。加快县域路网设施建设,完善构建“一绕三环五纵五横”骨架支撑路网。进一步完善长兴港区基础设施配套,加强与上海港、宁波舟山港等相关口岸战略合作,助力提升多式联运综合服务能力。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布局拓展,积极参与构建“1356n”智慧长兴建设体系,加快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布局,深入推进新型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加快5g技术的推广运用,打造天地一体、万物互联、数据共享的城市智慧网。
专栏1 “十四五”基础设施建设
——区域一体化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盐泰锡常宜湖区域城际铁路、如通苏湖城际铁路、宜兴至长兴城际铁路。
——县域交通路网基础设施:宁合高速公路长兴至广德联络线、g50高速长兴西-省界拓宽、“一绕三环五纵五横”县域骨架支撑路网。
——物流基础设施:长兴综合物流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长兴港区二期、三期建设工程,铁公水多式联运服务能力大提升。
——新型基础设施:构建“1356n”智慧长兴建设体系、5g网络县域全覆盖。
2.打造城市运营保障体系。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稳定供应,全面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及乡镇一体化供水工程,统筹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改善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居住条件。加快推进综合供能站、新能源充电桩、换电站、加油站等设施建设,提升能源供应保障能力。统筹公交、轨道等领域市政交通资源,充分挖掘内河和太湖资源,发展水运慢行系统,提升“互联网 ”智能化服务能力,加强便民服务与安全管理。统筹布局城市停车位、广告位等特许经营领域,兼顾经营性和公益性平衡,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构建城市物联网基础平台,为城市运营合理分配资源提供有力支撑。建立专业化配送模式,打造新型集采平台,增强粮食、农产品、医疗物资等战略应急物资储备与安全保障能力。
专栏2:城市运营保障领域
——领域1: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稳定供应,持续推进供水供能、污水处理等领域稳定健康发展,加强资源整合和统筹规划,强化安全隐患和风险排查,确保供应稳定有序。通过核心资源整合与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加强供应稳定性和可靠性。
——领域2: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统筹公交、轨道等公共交通资源,全面提升城市出行环境品质,提升“互联网 ”智能化服务能力,构建公共交通信息化服务平台,加强便民服务和安全管理,实现运营管理数字化、资源配置精确化、经营服务多元化。
——领域3:提升战略物资保障能力,强化粮食、农产品、医疗物资等战略物资资源掌控,提高物资储备效率,提升应急物资保障能力。
3.做强区域主导产业。助力构建“1 4 2”现代制造业特色产业体系,促进制造业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整合,助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充分发挥产业引导基金作用,积极导入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整合文化旅游资源,争取优质资产注入,积极创新经营模式,着力打造长兴(湖州)全域旅游交易平台,搭建长兴景区、酒店、农家乐资源库群、新媒体渠道数据库群、ota渠道信息库群。助力培育以百叶龙、紫笋茶、紫砂为代表的特色文化产业,依托长兴茶文化底蕴,建立紫砂茶文化交流中心及新媒体融合一体化平台,擦亮紫笋茶文化金字招牌。丰富红色产品服务体系,借助建党100周年,面向长三角设计推广精品红色旅游线路,设计百年精品红色文创产品体系。深化东鱼坊历史文化街区、中心广场商业街等商业综合体的精细化管理。积极探索和发展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等新金融业态,充分整合利用信息、数据和技术,促进业务模式和服务对象多元化。积极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着力培育数字经济,助力打造县域产业数字化发展示范区。
4.优化发展民生服务产业。加大民生事业领域投资力度,提升民生服务品质。推进教育设施投资建设,优化教育资源布局,积极发展培训教育。整合谋划大健康产业,构建现代化康养体系,助力县域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加快完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优质医疗服务供给,大力推进智慧医疗,支持发展在线医疗、远程医疗,促进长三角区域医疗一体化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发展智慧养老、康养联合体等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引导公共文体设施建设,促进公共文化全域均享、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体育事业提升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