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4-3:美丽乡村提品工程

  1.基础设施提升工程

  (1)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新建、改造。新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受益农户5000户以上,改造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终端及相关污水管网配套设施。

  (2)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智能化建设项目。到2021年,建成1个县域、15个镇域、206个村域全覆盖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智能化系统。

  (3)农村厕所提升改造项目。到2022年,共建成省级星级公厕65座,其中省级示范公厕9座。实现历史文化(传统)村落重点村、新时代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省级星级公厕全覆盖。

  2.人居环境提升工程

  (1)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全面建成6条乡村振兴示范带、10条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风景线,提升建设沿线100个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

  (2)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项目。古建筑修复项目、村内古道修复与改造项目、与历史风貌有冲突的建筑(构)物整修改造项目、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等,完成库内100%的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

  3.乡村农文旅经济开发项目

  长三角长青岕旅游开发项目:富强温泉山庄,江南红谷,长三角百里红色古道等;仰峰村历史文化村落打造:马术基地,仰峰湖,红色主题酒店,二十大民宿等;水口乡全域旅游项目:市民广场、文体中心、游客服务中心、游船码头等,古道、绿道新建及修复80公里,古茶山公园、金山摩崖石刻公园等。

  4.“未来乡村”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

  “未来乡村”数字化服务平台是一个未来乡村的场景集成应用,包括“乡村治理、便民服务、乡村环境、产业发展”等板块内容。到2021年,实现“未来乡村”数字化服务平台通用版全县234个村居全覆盖;到2025年,持续迭代升级各功能板块,插入社会化服务“乐帮农”、平安配送、农村垃圾分类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乡村振兴应用场景典范,打造升级版“未来乡村”数字化服务平台。

  5.美丽乡村数字服务应用

  建立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跟着节气游乡村”数字服务系统,充分利用大数据、地理信息、遥感测绘、人工智能等技术,导入二十四节气农耕文化、乡村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人文典故、农业文化遗产、农家乐(民宿)、时令特产等数据,打造“跟着节气游乡村”等电子地图应用场景。

  (四)聚焦富裕富足,奋力打造农民共同富裕“长兴样板”

  1.推动农村创业创新高质量发展

  切实落实创业创新政策,搭建能人返乡、企业兴乡、市民下乡各类集聚发展平台,创新发展乡村智创、文创、农创,激活农村发展新动能。因地制宜打造星创天地、众创空间等平台,初步构建“一镇一平台”发展格局。深化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重点面向从事适度规模经营的农民,分层分类开展全产业链培训,加强训后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探索开展国家级农民中职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加强农村劳动力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深入推进“农创客”的千名引领、万名培育工程,培育一批有知识、有活力、有创业创新精神的农创客。实施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培育行动,加快壮大新一代乡村企业家队伍和农村职业经理人。健全城乡统筹的就业政策和服务体系,支持和鼓励返乡、入乡、在乡创业人员扎根乡村、服务农业、带动农民。到2025年,培训农村创业创新人才1000人次以上,培育农创客500名以上,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5名以上。

  2.推进乡村人才振兴

  围绕“青年回农村、乡贤回农村”,建立健全乡村人才振兴体制机制,强化人才服务乡村激励约束。建立乡村招才引智引资制度,引导有资金和经验积累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推动城市各类人才投身乡村产业发展,支持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和工商业主等入乡创业,着力在乡村形成人才、资金、科技、信息汇聚的良性循环。实施乡村人才专项培育,积极培育农业农村生产经营、公共服务、科技推广、乡村治理等实用性人才。突出“学历 技能 创业”导向,大力培育产业精英、技术精英、基层善治贤能、创业创新群体、工匠能人等“五类人才”,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强化县、乡、村三级乡村辅导员队伍,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建设。以实施国家农民中职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县为契机,探索创新农民教育与培训机制,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到2025年,农村实用人才达3.5万人,其中高素质农民5000人以上、专业技术精英2000人以上、能人乡贤2000人以上,争创全国乡村人才振兴示范样板区。

  3.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大力实施“共富共享”攻坚和先富带后富“三同步”行动,走“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新路子,推动低收入农户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走出一条有长兴特色的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之路。贯彻落实各级政府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以农民增收致富为切入口,稳定传统增收路径,不断探索拓展新的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在稳定农产品价格、促进转移就业中继续稳步施力,大力发展高质高效农业,增加农业附加值,充分发挥“长兴鲜”品牌效应,加强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增加农户生产经营性收入;不断提升农民个人技能素质,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深化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新经济新业态,盘活农村资源资产资金,多渠道增加农户财产性收入。通过“一村一策”,围绕项目谋推、“三资”监管、试点改革等开展巩固提升集体经济发展能力水平攻坚行动,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到202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6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小于1.60。

  4.增强低收入农户发展动能

  进一步加大政策支农力度,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结合新一轮农村工作指导员及第一书记选派工作,深化落实“一户一策一干部”制度。加强低收入农户帮促数字化监测集成应用的推广,构建主动发现、动态监测、返贫预警、精准帮扶、信息反馈的执行链,建立返贫风险的监测和预警机制。推进“我要帮促一件事”改革,集成帮促政策,形成一户一单的帮促“幸福清单”。深化“十百千万”产业帮扶、困难群众就业创业帮扶、困难群众住房保障、残疾人物资及精神生活设施改造提升等开展困难群体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攻坚行动。围绕提升基础民生服务保障水平、补齐公共教育服务补短、提升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开展增进民生福祉共享发展成果攻坚行动,持续开展城乡困难群众健康补充保险全覆盖,推进企业精准招工、医疗保险赔付和社会救助精准识贫“一件事”。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健全困难对象资助参保工作机制和医疗救助对象精准识别工作机制,确保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资助参保率达到100%,医疗救助政策落实率达100%。到2025年,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万元以上,年均增长10%以上。

  5.推进村级集体经济提标晋级

  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提升三年行动,巩固提升“消薄”成果,开展“消薄”成果回头看,对年经营性收入较低的村开展动态监测。探索实施村集体经济增收路径,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每年安排一定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方式扶持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大土地供给,落实村级留用地政策,落实税费优惠,创新增收模式。以增加经营性收入为重点,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式由外部“输血”向自身“造血”转变。继续实施“一村一策”“多村一策”“一村多策”的发展策略,因地制宜推行村庄经营、推广“飞地”抱团、引导闲置资源盘活等模式,建立健全集体经济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健全收益分配机制。推行村庄经营,积极探索党组织领导、公司化经营、经理人运作、老百姓受惠的经营机制。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以资源资产折价入股、合作开发或自主开发、发包经营的方式,整合盘活域内优质资源资产。到2025年,全县年经营性收入8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全覆盖,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0亿元以上。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九游会俱乐部j9入口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02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