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物流。加快建设航空枢纽,加强与长三角物流枢纽的合作,主动承接周边机场航空货邮业务。深化与宁波舟山港、上海港的战略合作,谋划将嘉兴港打造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分中心、上海港集装箱换装点,加快推动开辟国际海运航线,提升嘉兴港外贸中转航线集装箱运输能力。建设中国(浙江)自由贸易区嘉兴联动创新区,推进货物状态分类监管,持续优化口岸通关环境。
供应链物流。鼓励传统运输、仓储企业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服务,建设第三方供应链管理平台,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供应链计划、采购物流、入厂物流、交付物流、回收物流、供应链金融以及信息追溯等集成服务。坚持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商流联动,加快发展具有供应链设计、咨询管理能力的专业物流企业,着力提升供应链管理服务水平。探索以服务个性化制造为核心的供应链物流模式。依托上物金属、宝湾物流等供应链管理龙头企业,发挥核心物流企业整合能力,加快集聚一批供应链各环节的上下游企业,形成面向长三角的供应链管理服务中心。
科技物流。积极引入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智慧物流等新的信息技术,发展物流科技服务、物流信息服务等产业,着力构筑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体系,全力打造智慧物流科技企业创业创新基地。依托浙江物流科技产业园建设,围绕物流科技、物流策划咨询、方案解决、物流人才实训、物流软件开发等环节,培育现代物流服务外包产业。支持引进各类物流专业人才和技术,鼓励创业创新,培育一批有核心技术优势的科技型物流企业。加快物流高科技和现代物流技术的广泛应用。
2.大力发展物流新基建。以嘉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为统领,推动5g引领的数字化物流基础设施布局。依托嘉兴“城市大脑”通用平台,构建车、路、物、网无缝连接的服务系统,支持开展城市物流全过程监测、动态管控和智能调度等领域应用。加快智慧公路、航道、港口、空港、仓储建设,逐步在高速公路、重要综合客运枢纽、港口和物流园区等实现固移结合、宽窄结合、公专结合的网络覆盖,为打造全场景“数字孪生城市”提供支撑。积极开展园区智慧化改造,推广应用智能物流装备,推动园区基础设施全方位信息化感知。推进物流装备技术升级,完善智能自提柜、智能充换电站、自动分拣机器人、无人机(车)等智能装备应用。推进嘉兴顺丰创新产业园、苏宁华东电商产业园等重点新基建项目,提升物流园区及装备现代智能水平。
3.加快培育物流新主体。围绕打造物流企业专业化品牌,瞄准快递物流、智慧物流、冷链物流、应急物流等细分领域,鼓励发展第三方物流,培育一批行业细分市场的“标杆型”企业。聚焦电商物流、网络货运、供应链物流、多式联运等领域,鼓励物流企业整合所服务企业的供应链环节,加快培育一批集聚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的综合服务商,积极引育支持物流平台发展的“链主型”企业。推动供应商与零售商之间的统仓共配,打通与整合生产、分销等各环节的库存管理,加快发展具有供应链设计、咨询管理能力的“共享型”企业。
(六)聚焦应急保障,建立物流安全生态管控体系
1.建立应急物流分级响应保障体系。推动快递物流应急调度系统、各地应急指挥中心、交通战备办公室等资源整合,针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构建完善市县联动的应急物流响应机制和保障体系。发挥好行业协会、骨干企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专业化优势,提高包括快速运转、冷链物流在内的应急物流快速响应和保障能力。健全紧急情况下应急物资统一调拨和配送制度,确保应急物资配送网络畅通。在推动建立长三角应急物流协同联动机制和构建长三角一体化物流保障体系中积极发挥作用。
2.加强应急物资集疏运体系建设。充分挖掘交通线路、物流枢纽网络等物流资源潜力,整合铁路、公路、水运、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促进应急物资储备网络与应急运输交通网络“两网融合”。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基地布局,谋划建设一批应急物资运输中转站,加强物流配送中心、邮政快递分拨中心等应急运输服务渠道与物流园区相结合,利用就近物资作为应急物流仓储补给,探索“应急 仓储园区”模式。强化应急物资调配及运输能力,发挥平台型物流企业作用,联合冷链、危货、重载等公路运输企业、快递企业及航运企业,组建专业化应急队伍。建设畅通迅速的应急运输通道,在重点干支线高速、公路、航道设置应急运输快速通道,强化应急运输风险防控,加强重点车辆安全源头整治。
3.提升物流安全智慧化管控水平。用足用好省应急物资保障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强化对应急物资仓储、调运等功能开发和应用,提升应急物资配送响应可靠性和可控性。着力加强对危货、危化品、油气管道、冷链物流等物流运输重点领域的安全管控力度。以秀洲区应急物资电子化采购平台与应急物资保障大数据平台为试点建设,支持秀洲区构建区域性社会化应急物资供应链服务体系。推动有能力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企业、行业组织、高校和研究机构共同参与,构建有社会公信力的第三方应急物流信息服务平台。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对现代物流发展的统筹协调职能,全面分解落实本规划确定的各项指标和任务,逐年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形成层层落实的工作机制。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着重抓好各项规划的衔接,制定本部门的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并抓好落实。加强部门间统筹协调,共同研究解决跨部门、跨行业及政策创新等重大问题。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重视程度,认真履行在各领域的服务职能,做好任务和项目的具体落实工作。
(二)强化政策支撑
在财政扶持方面,鼓励财政资金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扶持力度,特别是支撑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南拓展带战略实施的关键性、枢纽性物流设施建设。在投融资方面,鼓励金融机构探索适合物流业发展特点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在用地保障方面,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支持物流业发展的用地政策,有关部门应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时统筹考虑物流设施用地的布局,保障物流业的合理用地需求。在税收优惠方面,切实落实国家支持物流业发展有关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在人才培养方面,支持高等院校物流相关学科和产学研基地建设,推动物流企业、园区与科研单位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加快物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推进标准化建设
通过专项基金支持、社会资金投入和物流企业评价机制等措施,加快对全市现有仓储、转运设施和运输工具的标准化改造,鼓励企业采用标准化的物流设施和设备。持续推广实施托盘系列国家标准,鼓励企业采用标准化托盘,支持专业化企业建设托盘共用系统,开展托盘的租赁回收业务,实现托盘标准化、社会化运作。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实施物流标准化服务示范工程,选择大型物流企业、物流园区开展物流标准化试点并逐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