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落实要素项目支撑,保障园区经济发展可持续
(一)完善领导组织机构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以“十四五”规划为依据的年度计划实施机制,根据规划逐年分解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形成中长期规划逐年落实、动态实施的机制。开发区各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将规划确定的相关任务纳入本部门和单位年度工作计划,压实责任,确保规划目标的全面顺利实现。完善规划评估机制,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期中和期末评估。加强“开发区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力量,统一部署、协调开发区规划建设相关工作,建立重大问题综合协调的长效机制;加强规划实施的社会监督,营造开发区全员共同参与和支持规划实施的社会氛围。
2.强化开发区管委会组织协调 明确城市发展重点,加强发展政策研究,坚持开发区“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品牌”建设原则,根据开发区建设需要,加强工作协调联动,加大对管委会干部编制、人员配备方面的倾斜力度,选派一批懂经济、有经验、能攻坚、会做群众工作的领导干部充实到开发区。激活开发区选人用人机制,增强干部职工的创新服务能力,推进善招商、勤服务的“店小二”型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开发区管委会在规划制定、政策协调、联合招商、统筹要素等方面的领导作用。
(二)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
1.构建多元化金融体系 加强各类公共资源管理,统筹资源利用,发挥资源效用。整合提升国有投融资平台,增强政府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筹资建设能力,建立良性、健康、安全运行机制。加强政府投资公共工程项目管理,强化投资控制,全面推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以金华市科技金融制度创新为突破,着力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打造创投基金集聚发展平台,成立科技成果转化和战略新兴产业两大引导基金,发展科技银行等专业机构,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鼓励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搭建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走出一条具有兰溪特色的科技金融结合道路。
2.优化创业投融资体系 加快建设科技金融创新发展示范区,积极推进科技银行和科技保险建设,培育壮大天使基金、种子基金、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和产业基金规模,开展各类股权投资、科技小额贷款、科技担保、股权与知识产权质押等业务,建立完善“投、保、贷、中介服务”四位一体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完善科技合作机制,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推动科技资质互认,共建区域创新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对科技创新的税收、信贷和公共采购政策支持,建立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加大力度吸引浙商、婺商和兰商回归,提高其回乡投资考察的实效性,吸引浙商、婺商和兰商资本介入。进一步培育和丰富本地风险投资机构、产业投资基金等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主体,鼓励以实体经济发展为目标的各类产业金融创新。
3.引导民营资本投入 积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可以市场化运作的基础设施和非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充分发挥民间投资在自主创新、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中的主体作用,大幅提高民间资本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内在动力。优化政府投资导向,推进政府投资重点投向生态环境、公共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建立健全投资制衡机制,提高政府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切实增加有效投入,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保持投资合理增长。严格执行投资项目用地、节能、节水、环保、安全等准入标准,有效遏制落后产能扩张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三)做好人才引培支撑
1.坚持人才引领策略,建设人才特区 实施“人才引领、创新驱动”策略。全面加强人才开发,大力推动理念、科技、体制和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创新,建立具有竞争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快科技人才创业园建设,打造“两中心一基地”。落实“安家补助”、“经费资助”、“产业引导基金”、“兰溪人回归基金”等措施,建设人才特区,吸引外来高素质人才到开发区工作和落户,建立“人才资源储备库”。拓展柔性引才渠道,推动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创办企业,加强与本地企业“嫁接”融合,以人才推动创新、提升产业层次、增强企业竞争力。广揽各类人才,引进培养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等各领域高层次人才。
2.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升人才开发绩效 突出培育战略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加快形成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体系,涌现一批职业素质好、创新能力强、具有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的优秀企业家。强化紧缺人才培育,实施继续教育工程,健全企业职工培训制度,鼓励、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职业培训,打造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专业技术和高技能人才队伍。深入实施人才工作队伍建设工程,外引内培,举办人才工作实务培训,强势提升专业人才能力。
3.引进政策服务体系,优化人才发展软环境 完善政府宏观管理、市场优化配置资源、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管理体制。推动政府人才管理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转变,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捷高效转变。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和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打造创新活力最强、创业成本最低、服务效能最优、人居条件最佳的人才环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人才管理、评价、分配、激励、流动和保障机制,制定实施一系列突破性的人才政策,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四)做好重大项目支撑
1.坚持全局谋划、分层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和投资 围绕产业结构调整、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筛选储备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将项目分为重大产业、重大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三个大类和续建、开工、启动、储备四个批次,实施党政主要负责人牵头制度。加强政策的导向作用,建立重大项目多元投入机制,促进财政、信贷政策以及土地、能源等资源,向鼓励发展的重大项目倾斜。强化项目动态管理,增加社会建设等重点领域项目安排,做好重大项目储备。规范项目审批管理,健全监管联动机制,严格以规划定项目,切实提高规划涉及项目的审批效率。加强项目统筹协调和跟踪服务,深化推进重大项目后评价工作,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2.发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发展、改善民生、加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实施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点项目。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意见”,深入企业开展调研论证,摸排筛选重大项目,对物联网产业、高端装备制造、光伏光电、新材料、文化创意等示范带动力强、影响力大的项目予以重点培育和支持。对属于政府职责的重大项目,必须合理利用政府财力,周密组织,科学实施;对属于市场主导的重大项目,将主要依靠产业导向、规划指引、政策支持予以推进。
3.放大项目资金效应 一是以项目带动新兴产业发展,立足产业布局、特色和优势,推进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带动产业链相关企业研发创新。二是以项目带动创新能力提升。通过十亿级大项目和龙头企业的带动,推动标志性成果涌现。三是以项目带动科技人才集聚。通过专项资金重大项目的实施,自主创新政策的兑现落实,进一步强化了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培养和引进创新人才和研发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