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做好特殊教育服务。灵活积极发展“1 x”普特融合教育新模式,实施“普校 特校”远程教育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送教上门,政府购买服务经费从特殊教育学籍儿童的公用经费中支出。普通学校进一步加大资源教室的建设和使用,保障资源教室完成率在义务教育段达到30%以上。推荐职高特殊少年就业。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联合本市福利企业,开展特殊少年职高毕业生推荐就业工程,提升特殊教育的有效性,提高特殊少年职高毕业生的获得感。
五、全面加强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一)党建工作:全面过硬,整体提升
“十四五”期间,将党的领导、党的建设贯穿办学治校、立德树人全过程,履行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充分发挥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党的教育方针不折不扣得到贯彻落实,使学校党组织成为教书育人的坚强战斗堡垒。
1.提高政治站位。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教育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坚持立德树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师生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宣传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确保依法治教,守牢意识形态阵地,坚定走中国特色的教育现代化之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开展适合各阶段学生特点的、丰富多彩的教育和实践活动,在活动增进思想觉悟,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3.建设优秀基层党组织。基层党组织是办学治校的中坚力量,做到“五个到位”,即党组织领导和运行机制到位、政治把关作用到位、思想政治工作到位、基层组织制度执行到位、推动改革发展到位。深化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改革,健全集体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落实党组织会议制度,完善议事规则,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严格落实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年度述职评议考核制度,从严落实学校各级党组织党建工作主体责任、党组织书记的“第一责任”和领导班子成员的“一岗双责”。努力做到“七个有力”,即教育党员有力、管理党员有力、监督党员有力、组织师生有力、宣传师生有力、凝聚师生有力、服务师生有力。
4.打造优良党员干部队伍。践行党员干部“五(吾)带头,”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敢于担当、作用突出的党员干部队伍,选优配强学校领导班子特别是党政正职,推进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交叉任职。落实学校党建工作队伍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每年对学校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工作队伍进行培训,完善干部队伍年度考核制度。严把党员发展质量关,重视在教学科研管理骨干、学术带头人等优秀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提升党员发展质量。
(二)教师队伍:优化结构、提升地位
“十四五”期间,全面建成一支思想政治过硬、业务能力精湛、服务保障有力的教师队伍,全面实现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
表7 教师队伍发展任务表
项目名称 项目内容
1. 教师队伍建设工程 学前教师100%持有教师资格证,专科及以上学历达到95%以上;小学教师本科学历以上达到90%,初中、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提高到8%、20%。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不低于95%。生师比小学达到17:1,初中达到13.5:1,幼儿园班师比1:2。每年引进100名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教坛新秀、奥赛教练等名优教师和 “双一流”大学优秀毕业生。
2. 名优校长“123”工程 培养20名地市级以上名校长,30名义乌市级名校长,500名优秀年轻干部。
3. 教师待遇提升工程 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高于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提高名师名校长奖励经费、班主任津贴。
4.名优教师培育“百千”工程 培养150名地市级及以上名师、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省教坛新秀等有教育家情怀和素质的名师;培养1500名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地市教坛新秀、县市教坛新秀等骨干教师。
1.全面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建设形成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想政治工作教师队伍。完善师德考核制度,建立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建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加大师德失范行为惩处力度,落实违反师德一票否决制。大力宣传“最美教师”“师德标兵”等师德典型,弘扬师德正能量。继续实施每年有重点、有主题的专题师德培训,在调研的基础上规划每年师德培训的主题,创新师德教育的培训体系,组织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积极开展师德主题教育、师德承诺践诺、学校德育实践等活动,组织开展教师高尚师德评比,弘扬群体师德风貌,树立高尚师德典型,大力提升教师队伍的师德素养。
2.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各级各类学校教师数量达到配备标准,满足教育发展需要。教师学历层次普遍提高,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和高层次人才队伍逐步壮大,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坚持专业引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健全研修一体化发展机制,建立动态化、层进式、可持续的区域教师专业人才梯队建设机制。健全“专才特聘”和名优教师引进机制,建立市外专家库,创新实施“柔性”引才计划,建立市外名师“柔性”工作室,形成更加开放、更有效率的人才制度环境。推进卓越教师团队建设,实施名优教师培育“百千”工程,实施优秀班主任培育工程。
3.推进教师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强化教师编制保障,实现编制动态调整。创新聘用、管理、培养机制,统筹一定编制用于招聘优秀备案制教师,深入推行“退出机制”,实施“银龄讲学”计划,用活编制资源。支持和鼓励民办学校登记为社会力量举办的事业单位。深入推进政府购买服务,置换校医、学校教辅、工勤等非教学岗位,破解教师编制不足问题。进一步完善分级分类的教师职称评审制度,逐步扩大学校在教师职称评审中的自主权,提高中小学中级、高级教师岗位比例。幼儿园根据实际在岗教师确定中高级职称比例。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在培训、职称评聘、表彰奖励等方面向农村教师倾斜,鼓励优秀教师、校长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加强教研工作,建立专兼结合的教研队伍,配齐所有学科专职教研员。
4.保障教师地位待遇,完善教师表彰奖励制度。大力提高教师工资收入,改善教师工作环境。要确保教师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公务员平均水平,绩效工资同步增长。对符合条件的非在编教师要加快入编,并实行同工同酬,切实提高非编教师待遇。完善优化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推进建立科学长效的分配激励机制,加大对高端教师等人才群体的绩效奖励,不断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师幸福感与满意度,创造安心乐教的环境与尊师重教的氛围。开展义乌市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师德标兵、农村教师突出贡献奖等选树活动;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特岗津贴,改善农村教师生活条件。设立教育改革发展奖,专项奖励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突出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