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田园:培育符合莲都乡土特色兼具经济价值的花卉林木产业。扩大配色丰富的花卉景观作物的种植面积,形成“连片成景”的色彩景观。丰富田园中创意农业、农事体验、采摘体验、加工体验等活动,增强特色体验。开发乡村旅游线路,建成一批兼具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的田园景观带。
——花园庭院:利用住宅附属场地进行充分绿化、美化,坚持“布局美、清洁美、整齐美、景致美、经济美、乡风美、天天美”的建设理念,优化庭院布局,合理组织生产、休闲、活动空间,利用花卉、灌木、乔木、蔬菜等植物,提升庭院景观特色,构建层次丰富、错落有致的绿化格局,打造具有乡土气息、花园风韵的花园庭院。
莲都区花园乡村(精品村)分布图
2.深入实施“数字乡村”
深入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布局“数字三农”建设,强化技术装备创新,完善数字信息网络,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推动现代数字技术与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全面融合,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和维度,激发乡村产业发展后劲。
——强化技术装备创新。强化战略性前沿性技术超前布局,推动区块链技术、5g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示范,建立健全5g引领的智慧农业技术体系。建立健全农业农村管理决策支持技术体系、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监测预警体系、数字农业农村服务体系、农村人居环境智能监测体系、乡村数字治理体系,推进管理服务数字化转型。
——完善数字信息网络。建设涉及农业自然资源、农村集体资产、农村宅基地、新型经营主体等多个领域的农业农村基础数据资源库。扶持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业务在农村地区推广应用。推进农村(社区)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建设,培育电商专业村和电商服务企业,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发展,健全农业农村信息综合服务体系。
3.样板示范“永续乡村”
以践行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为目标,通过构建永续乡村标准、运用绿色环保技术、探索价值转化路径,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
——构建永续乡村标准。重点围绕产业生态化、生活绿色化两大层面,运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理念,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构建乡村经济—生态—社会和谐发展链条。通过清洁生产、减少排污、节约资源、循环利用,实现乡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产、生活、生态均衡发展。
——运用生态绿色技术。重点围绕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四个维度,推动能源技术、材料技术、生物技术、污染治理技术、资源回收利用技术、环境监测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绿色生态技术的应用,减少自然资源消耗、降低生态环境损害,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绿色技术体系。
——探索价值转化路径。按照“责任共担、环境共治、效益共享”的原则,以建设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试点市为契机,探索市场化运作、多元化参与的生态价值转化路径。拓展“绿水青山”可量化、可交易、可增值、可持续的转化通道,提升生态保护的积极性,实现生态与发展互促共进。
专栏2 生态宜居乡村建设行动
1.田园生态系统建设工程。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为出发点,遵循田园自然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恢复田间生物群落和生态链,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提升田园的生态涵养功能,使田园生态系统基本实现良性循环。妥善处理保护和发展、整体和重点、当前和长远的关系,科学布局、合理确定生产规模,大力实施农村“三改一拆”、平原绿化、“清三河”、灾害防治工程,按照宜耕则耕、宜建则建、宜绿则绿、宜通则通的原则,积极开展村庄生态化有机更新和改造提升,打造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环境优美、健康稳定的田园生态系统,推进形成莲都田园生态新格局。
2.“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充分挖掘莲都绿水青山的生态资源优势,以谋求当地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为主旨,打造“千万工程”升级版。以突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重点,探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路子。以建设丽水市大花园(国家公园)公路样板示范路为依托,均衡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缩小村村之间的发展差距。实施过程中,坚持规划先行,因村制宜编制村庄建设规划,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问题,制定针对性九游会俱乐部j9入口的解决方案和阶段性工作任务;注重建管并重,将加强建设和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同步抓实抓好;建立多元化投入、建设机制,构建丽水大花园的“中心园”。十四五期末,形成一批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宜居、宜业、宜游的新时代美丽乡村,为绿色发展“丽水样板”贡献更多莲都实践、莲都元素和莲都经验。
3. 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程。落实《丽水市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规划》,实施“百村复兴、千村修复”工程。持续探索古村“复活计划”,积极推动以宣平溪为轴线,东西岩景区为核心,涵盖宣平溪流域的联城街道(宣平溪流域)、老竹镇、丽新乡为主的好客畲乡风情带;以瓯江为轴,以碧湖、大港头两镇为核心,延伸至高溪乡、联城街道、水阁街道等部分区域为主的瓯江风情带两条古村复兴示范带建设。开展古村落保护“百村千幢”行动,实施“古村复兴工程”,推广拯救老屋行动、下南山古村复兴模式,盘活一批空心村、留守村、空巢村,重点做好西溪、新陶、古井等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开发,实现文化传承、经济发展“双赢”。到2025年,培育6个历史文化村落复兴样板村,打造15个以上空心村活化样板。
4.花园乡村建设工程。依托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立足莲都乡村实际,选取有条件的乡村,分批建设花园乡村精品村。重点围绕花园乡村环境营造、业态经营和治理提升等三大方面,实施花园村庄建设、花园田园建设、花园风情带建设、闲置资源激活、“两进两回”、经营乡村、花园乡村“五治”、消薄攻坚提升等八大专项行动。并依据《丽水市花园乡村建设指导手册》,将“花园乡村”建设往实处做、往深处抓,切实推进花园乡村建设落地。
三、聚焦城乡融合,打造共富共享的乡村振兴样板区
深入实施省部共建乡村振兴示范省先行创建区建设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构建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巩固脱贫攻坚促进农民增收,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提高城乡融合水平,全力打造共富共享的乡村振兴示范区。
(一)高效率构建乡村治理体系
建立健全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完善乡村“四治”治理体系,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推进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1.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到党在农村基层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到农业农村现代化能否实现。
——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充分发挥乡镇(街道)党(工)委在乡村各项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巩固和强化党组织在农村的领导地位。高质量推进新一轮“整乡推进、整县提升”工作,深化农村基层党建“三线三片” 示范带建设。创新开展“山海党建”协作新模式,深化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到2025年,打造100个特色鲜明、示范辐射作用强、带动引领效果好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群(带),形成党建工作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