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载体布局优化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大空间。蜀山经济开发区于2021年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扩区4.85平方公里,新增401.4亩用地指标,其中开发区西区有204亩产业类项目用地,通过“物理扩区”为蜀山区产业发展壮大提供更多土地资源支持。寿县蜀山现代产业园区作为蜀山区与淮南市寿县合作共建园区,设立至今已有10年,随着合作共建体制机制的逐渐完善,蜀山区亦可通过“政策扩区”为全区产业发展提供外延的可能性。
2.面临挑战和存在问题
(1)发展空间受限倒逼工业发展破局蜕变。至“十三五”末,蜀山区现状工业用地开发利用比例约90%,发展空间即将饱和。“十三五”期间,蜀山区鼓励现状工业企业实施“退二进三”,因工业用地有限,无法为迁出产业提供发展空间,优质企业外迁风险加大;同时随着蜀山区承接东部沿海城市产业梯度转移力度加大,现有产业用地规模显然已不适应全区发展的需要,空间资源短缺已严重阻碍了未来全区工业的发展。蜀山区如何在有限空间内通过转换发展模式,创新发展机制等途径突破空间壁垒,是“十四五”期间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2)资源环境约束加重对工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在全球面临气候危机日益迫近的背景下,中国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十四五”期间甚至更长时期内,绿色、低碳将是国家发展的主旋律,加快制造业绿色转型时不我待,必须着力挖掘绿色增长潜能,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与此同时蜀山区位于环巢湖生态圈内,坐拥大蜀山和董铺水库,在享受生态红利的同时,也承担着环境保护压力。同时《巢湖综合治理绿色发展总体规划》的出台更是对全区环保工作及工业绿色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3)经济高质量转型对工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国家、安徽省均指出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增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积极应对当前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这是当前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背景下对产业基础能力、产业基础结构和产业基础质量发展方向提出的新要求。当前,蜀山区工业发展主导产业如环保产业体量较小,集群带动能力不突出,汽车制造产业主要以长安汽车为主,产业链条基础薄弱,“十四五”期间,蜀山区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任务紧迫。
(4)新科技革命发展对工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自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轮工业革命创新浪潮出现以来,制造业正在由机械化、电气化、数字化向网络化、数据化和智能化加速转变,同时劳动力、原材料等成本的上升更是加剧了这一转变速度。蜀山区工业发展已进入由“量变”向“质变”发展的新阶段,跨界融合和新的模式业态反应跟进不够等问题局限了蜀山区工业的发展,亟待通过智能化、数字化等先进技术手段寻找有效途径,破解发展困局,实现“质变”向“智变”的转变。
二、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立足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依托“科大硅谷”建设,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形成开放创新生态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带动工业企业迭代创新。促进跨区域资源联动,探索、建立、畅通跨区域产业链合作,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全面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2025年,力争将蜀山区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工业低碳发展示范区。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创新引领。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促进创新资源流动,完善创业培育服务,加强创新载体建设,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发展新经济、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加快形成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动力格局。
2.坚持开放发展。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推动对内合作与对外开放相互促进,构建高水平开放平台,深度参与区域发展合作分工,促进区域资源联动共享,探索、建立、畅通跨区域产业链合作,发展开放型经济。
3.坚持绿色发展。强化绿色发展理念,加强企业节能、降耗、减排、治污,推动企业绿色改造升级,加强绿色产品研发应用,开展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构建高效、清洁的绿色制造体系,加快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推动工业企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4.坚持质量提升。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促进企业质量管理升级、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提高质量数字化管理水平,夯实质量技术基础,营造质量发展环境,推动制造业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三)目标任务
1.规模总量平稳增长。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gdp增速。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成长,智能装备、新型材料等产业形成较大规模。
2.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体量进一步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全区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55%,高技术制造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15%。打造智能制造、节能环保2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工业经济效益稳步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持续增加。
3.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10%,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20%。
4.质量效益持续提升。到2025年,规上工业增加值率提升1-2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亩均营业收入优于全省平均水平。
5.节能降耗效果显著。工业能效进一步提升,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幅度、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达市控目标。
专栏1 “十四五”工业规划发展指标
指标 2020年 2025年目标 指标属性
一、工业经济运行(3项)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9.5 高于gdp增速 预期性
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3.5 4.5 预期性
规上工业企业(个) 66 100 预期性
二、产业结构(2项)
高技术制造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 — 15 预期性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 50.7 55 预期性
三、工业创新能力(2项)
规上工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 — 10 预期性
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 20 预期性
四、质量效益(2项)
规上工业增加值率(%) 17.6 提升1-2百分点 预期性
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亩均营业收入(万元) / 优于全省平均水平 预期性
五、绿色低碳(2项)
规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幅度(%) — 达市控目标 约束性
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 — 达市控目标 预期性
三、主攻方向
“十四五”期间,蜀山区立足本区产业发展基础,保存量求增量,量质并重,引培结合,以“两主导一提升一培育”为产业发展方向,做强做优节能环保与新能源、做专做精新一代信息技术两大主导产业,提升壮大高端装备制造业,培育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实现全区工业发展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