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产业承接质量。严格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牢固树立“亩产论英雄”导向,把好项目能评关、环评关、安评关。依托现有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围绕现代中医药、农副产品深加工、汽车、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绘制产业链图谱,编制产业招商地图,实施“补链延链强链”式产业链招商,重点引进产业链上关键技术、关键环节。进一步创新招商方式,在巩固以商招商、委托招商、展会招商等传统招商的基础上,加快推进网络招商、基金招商、金融资本招商,不断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向纵深发展。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机遇,锁定长三角龙头企业,实施靶标招商,抓龙头、引总部、聚相关,着力引进一批产业层次高、集聚能力强、带动效应大、延伸配套好的支柱性和横向配套项目,努力引进“链长”“群主”项目,实现引来一个、搞活一链、带动一片。

  第七章 强化开发区绿色低碳安全发展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安全发展,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开发区规划、建设和管理各方面,合理布局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严格开发区产业准入标准,强化集约节约和生态防治,积极推行低碳化、循环化、集约化发展。

  第一节 加强污染防治力度

  严守环境准入门槛。依法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空间布局、总量管控、环境准入等方面运用环境影响评价成果。对入园企业或项目设定环境准入要求,严格执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提升开发区污染治理水平和污染物排放管理水平。

  强化环境污染治理。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升级版。加强大气污染防治,严格监控大气污染,实施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强化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防治。加快水环境综合治理,围绕开发区工业企业污水水量、污染物特征、水环境容量等因素,推进配套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设施及管网建设,推动现有开发区全面完成污水集中收集、集中处理。扎实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将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要求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供地管理,加强推进重点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工作。加强固废危废收集、贮存、利用、处置环境监管,推进危险废物收运中心、处置设施和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处置设施建设。落实“三线一单”管控要求,严守开发边界,避让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控制线,严格区域规划环评管理制度。

  第二节 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加强土地集约利用。进一步树立“亩产论英雄”的发展理念,积极推进“标准地”改革。盘活存量用地资源,分类处置“僵尸企业”、加快处置“僵尸项目”,加大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力度。鼓励企业使用存量用地投资建设或对现有用地追加投资、转型改造,全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

  强化水资源节约。强化水资源节约和水土保持监管。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制度,落实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推动合同节水管理,建立节水装备及产品的质量评级和市场准入制度,完善工业水循环利用设施、集中建筑中水设施委托运营服务机制,实施水资源梯级优化利用和废水集中处理回用,推动工业企业节水减排。实施开发区水土保持区域评估,切实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以“双碳”战略为引领,摸清“双碳目标”家底,科学编制“双碳”行动计划。强化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创新开发区区域节能评估,明确与产业定位相适应的节能措施和能效标准。优化能源结构,推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加快推动煤炭消费减量替代,鼓励建设蓄冷项目,实现电网削峰填谷。加大尾矿、工业废渣、矿井水等大宗工业“三废”和余热、余压综合利用。鼓励开发区建设分布式能源系统,支持发展氢能应用。推行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

  加快循环化改造。深入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行动,实现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促进废物综合利用、能量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使用。围绕开发区主导产业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条,促进项目间、企业间、产业间及开发区内外的循环链接和耦合共生,扩大开发区循环经济规模。主动承接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产业,充分利用废物交换,建立资源在不同企业间循环利用通道,构筑企业小循环、园区大循环的物质循环及产业共生模式。

  第三节 推进绿色园区建设

  加快构建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四位一体”的绿色制造框架体系,提升企业绿色制造水平。鼓励开发区推行绿色工厂建设,实现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推行绿色设计、绿色供应链、绿色工艺、绿色生产、绿色产品、零排放、产品回收,推进制造全过程规范控制、智能控制,发展绿色制造业。培育一批集标准创制、计量检测、评价咨询、技术创新、绿色金融等服务内容的专业化绿色制造服务机构,为企业、开发区开展绿色示范工作提供绿色制造整体九游会俱乐部j9入口的解决方案。推动绿色化改造,加强节能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加大对电机、锅炉(窑炉)、配电变压器等重点耗能设备节能改造的支持。

  第四节 强化安全生产监督

  建立完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机制,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推行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企业安全承诺制。加强开发区规划、建设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强化安全执法能力建设和安全监管责任体系建设。开展开发区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加强开发区各相关规划衔接,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所需的防护距离,促进产业发展与人居环境相和谐。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提升开发区运作和执法管理水平。

  第八章 加强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超前的原则,着力补齐短板、提高水平,科学推进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统筹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加快构筑功能完善、安全高效、保障有力的基础设施体系。

  第一节 完善市政基础设施网络

  进一步完善开发区交通、供排水、地下综合管廊、防灾减灾等设施建设,加强服务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开发区基础承载能力。

  建设通达便捷交通网络。加快推进高速公路、国省干线以及省市县公路畅通工程建设,促进主城区干线与开发区有效衔接。谋划开发区与沿淮铁路、三洋铁路、亳州机场等待建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对接,提前打通相关路网。打通开发区一园多区之间,以及联系紧密的开发区之间的快速通道,提升开发区互联互通水平。加快实施开发区重要干线路面改造提升计划,提高承载力和路网服务水平。优化开发区内快速产业通道、主干道、次干道、支线路布局,加快形成“客货分离”、结构合理的交通集疏运体系。加强开发区内公共交通、道路货运车辆、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以及专用停车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构建完善的供排水网络。谋划对接引江济淮亳州段二期工程,依托跨区域调水完善供水水源及备水水源建设,保障开发区用水稳定安全。结合城市建设发展实际,建设区域加压泵站、高位水池等供水调节设施,有计划有步骤实施智能供水体系建设。严格按照城市供水标准建设供水设施,完善供水管网建设,加快管网升级改造,提高沿线开发区供水保障能力。充分考虑防洪排涝功能,以有效应对不低于20年一遇暴雨的内涝防治标准科学规划开发区排水系统,合理布局污水处理厂、排水口及排水管道,实施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建设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采取中水回用、雨水利用等回收利用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开发区排水强度。推进开发区海绵型道路和绿地系统建设,分担市政排水系统压力,增强防涝能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九游会俱乐部j9入口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37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