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补齐短板。紧扣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核心职能及粮食产业发展的短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精心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实施一批,坚持粮食和物资储备一体化,细化政策配套和举措促进我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保障能力跃升。
绿色发展,集约高效。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粮食和物资储备领域低碳循环发展和综合利用,在现有产业链基础上,推进产购储加销“五优联动 ”,促进“三链协同 ”,引导走高端化、品牌化、绿色化道路。
坚守底线,防范风险。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努力构建全方位综合防控体系,着力防范化解可能出现的重大问题和风险。守住安全、稳定、廉政“三条底线”,全面落实“六稳六保 ”任务,确保粮食和物资储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三)发展目标
——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获得新跃升。到2025年,全市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不断健全,检验检测能力持续提升,粮食储备品种、结构和规模布局更加科学,“三县一市”粮食储备管理和运行机制更加完善,依法行政、依法管粮更加便捷高效,粮食安全保障物质基础更加坚实。
——仓储物流设施能力实现新提升。到2025年,全市粮食和物资储备仓储物流设施布局进一步优化,粮库基础功能升级和信息化应用进一步强化,“智慧皖粮”信息化效能充分发挥,形成“互联网 粮食”大数据应用格局,实现仓储管理规范化、设施设备现代化、储备业务信息化、产后服务网络化。
——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到2025年,物资储备品种规模和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统筹整合“三县一市”物资储备资源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市基本形成“统筹规划、分区负责、资源共享、同城联动、集中调配”的物资储备体系,市场监测预警更加灵敏、准确,物资储备应急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粮食产业竞争力得到新跨越。到2025年,“优质粮食工程”持续推进,全市粮食产业发展质效双升,粮油加工业总产值达到400亿元以上,粮食加工转化率达到60%以上,粮油优质品率明显提高。国家级、省市级粮油类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企业1个以上、超30亿元企业3个以上、超10亿元企业5个以上、超5亿元企业5个以上。
——粮油品牌培育取得新突破。到2025年,参与创建“省级公共品牌 区域品牌 企业品牌”的粮油品牌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粮油产品品牌影响力明显提升。力争培育20个以上“皖”字号粮油产品品牌、10个以上“中国好粮油”“安徽好粮油”产品。
——科技兴储人才兴粮迈开新步伐。到2025年,粮食和物资储备行业人才培养体系和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粮食和物资储备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较大成效,行业人才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
专栏1 “十四五”蚌埠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 指标 2020年 2025年 指标属性
粮食安全
保障能力 全市粮食产量(万吨) 280.55 >280 预期性
全社会有效仓容(万吨) 500 满足收储需求 预期性
地方粮食储备规模(万吨) 10.7 14.5 约束性
粮食应急加工能力(吨/日) 3000 4000 预期性
储备粮库信息化覆盖率(%) 95% 100% 约束性
粮食产业
竞争能力 加工业总产值(亿元) 248 400 预期性
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含10亿元)企业(个) - 5 预期性
主营业务收入过亿企业(个) 40 50 预期性
粮食现代
物流能力 综合性物流(产业)园区(个) 2 4 预期性
粮食物流枢纽数(个) 1 2 预期性
粮食物资储备
保障能力 物资储备规模落实率(%) - 100% 约束性
物资储备库建设规模(万平方米) 满足储备需要 预期性
三、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机制改革
推进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坚持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取向,发挥政策性粮食收购保供给、稳预期的“托底”作用,保护农民利益,稳定粮食生产,促进粮食供给,确保粮食安全。深入推进“优粮优购、优质优价”,引导种植结构调整,增加优质粮食供给。积极稳妥推动政府粮食储备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实现政策性业务和经营性业务分离,政府行政管理和企业经营管理分开,推动政策性收购向政府引导下的市场化收购转变。鼓励龙头企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引入多元市场主体入市收购。
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以整合重组和土地变性确权为突破口,协同相关部门逐步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合理布局全市收购库点和供应网点,加快现有粮食库点的整合并购,以有序淘汰或资产置换等方式处置失去储粮功能或储粮作用不大的库点及设施,逐步撤并“小散弱”库点,提升收储企业规模和档次,提高仓储质量和服务管理效率及水平,逐步解决粮食收储库点“小、散、弱”、政府粘合力弱的问题。
(二)推进粮食和物资储备法治建设
严格贯彻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及其考核办法,落实各级部门行政监管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确保各项要求得到有效落实。全面加强依法治粮,积极落实新修订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完善规章制度体系,修订完善《蚌埠市市级储备粮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职能职责,规范县(区)储备轮换管理、资金补贴、储备运作、库点考核等日常管理,建立层次清晰、合理有序、分工明确、协调一致的粮食安全法规制度体系。探索制定优质特色粮油产品团体标准,引导加工企业适度加工,倡导绿色健康消费。完善粮库信息化软硬件配置,推进政府储备粮管理业务规范化。
(三)提升依法监管水平
加快完善监管及信用体系。强化政策性粮食库存检查,在年度库存例行检查的基础上,建立市级储备粮库每年普查的机制,确保库存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加大粮食流通市场检查力度,重点做好收购、储存、销售出库等环节的监督检查,创新监管方式,综合运用“双随机、一公开”等方式,完善信用监管体系,实施分类监管。提升信息化监管水平,推行“互联网 监管”方式。严格执行《蚌埠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不断完善信用评价体系,建立“红名单”“黑名单”制度, 加强粮食承储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用好12325全国粮食流通监管热线 ,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提高质量监测能力。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督促粮食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确保粮食经营者在收购、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能严格执行国家粮食质量安全标准及技术规范。加大对粮食质量检测体系建设的扶持力度,持续加强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市级质量监督检测站进一步加强政策性粮食检化验能力建设,往食品方向积极延伸检测服务链。鼓励县级质量监督检测站积极与当地粮库、加工厂等进行“站库合一”“政企共用”等多种方式合作。配齐检测设备、配足监测人员、加大培训力度,提升粮食质量检测水平,强化粮食质量安全风险监管能力,基本实现“机构成网络、监测全覆盖、监管无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