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实施开放共赢战略,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先行区。持续抢抓长三角一体化特别是南京江北新区建设重大机遇,树牢“一盘棋”观念,强化“一体化”思想,突出“高质量”要求,聚焦汊河产业新城等重点板块和一批沿边新市镇建设,以区域共赢指引空间优化,加强空间轴线延伸、功能互联互通,借助长三角全球资源配置力和国际影响力扩大开放合作,为全省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贡献更多来安力量。

  实现“十四五”时期全县招商引资工作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整体推进与集中集约相结合的原则,统筹优化全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布局,构建形成“一区引领、两区共进”的全县域整体协同发展空间格局。

  ——一区引领。高质量推进顶山—汊河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建设,率先实现与南京江北新区的深度融合、同城化发展,打造区域合作体制机制创新引领区、长三角产业协同发展示范区、宁滁同城化建设先行区,更好发挥跨区域发展的功能性合作平台作用。

  ——两区共进。按照“产城一体、园当城建”的理念,全力推动来安、汊河两大经济开发区“两区共进”高质量发展,加快扩区升级、腾笼换鸟、配套设施建设步伐,着力推进大项目、大企业建设,提升集约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构筑工业强县主战场。

  为确保“十四五”招商引资发展目标顺利实现,要以“培育重大产业、打造重大平台、实施重大项目、开展重大行动”为抓手,进一步明确推进发展的路线图,集中力量破题破局。

  培育重大产业。紧扣“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 济”,紧抓“三重一创”政策机遇,依托产业基础与优势平台,深入实施“百亿特色产业、百亿知名企业”培育工程,加快打造以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型化工、高端文具礼品、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五大先进制造业为主导,以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到2025年,五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660亿元以上,其中新能源产业(含动力电池、光伏、风电等子产业)产值突破260亿元,高端装备制造(含轨道交通装备、汽车零部件等子产业)、新型化工产业(含精细化工、石油化工、医药中间体等子产业)产值均突破150亿,农产品深加工业跻身百亿产业。

  打造重大平台。紧扣“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开发区扩容升级为依托,高站位谋划筑造一批高能级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和重大科技孵化平台。到2025年,顶山—汊河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先行启动区建设初具规模,来安经济开发区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汊河第二片区全面使用;来安、汊河双创产业园一期运营初具成效,二期项目建成运营,成功创建省市级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创建众创空间4家、科技孵化器2家,孵化场地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市级以上创新平台(研发机构)达到70家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基本实现研发平台全覆盖。

  实施重大项目。高擎“项目为王”大旗,坚持深耕细作谋项目,上下同心引项目,聚策聚力抓项目,压实责任建项目,发挥项目“压舱石”“助推器”作用,以高水平项目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紧扣“培植高质量发展强大后劲”,围绕主导产业“延链”“补链”、新兴产业“强链”“建链”,长三角一体化、“两新一重”、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补短板等,高标准引建一批关全局、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全面提升发展支撑力、产业竞争力、民生保障力和风险抵御力。“十四五”时期,全县引进亿元以上项目力争不少于24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35个,实现到位资金600亿元以上。重点推进总投资150亿元的光大智慧医疗健康产业园、102亿元的人民电器光电显示材料、55亿元的晶科二期等项目签约落地,推进总投资180亿元的绿地绿地池杉湖田园综合体、150亿元的南海发展幸福里、100亿元的联动天翼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项目快速建设。

  开展重大行动。紧扣“重点领域率先实现突破”,持续推进实施五大发展行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行动;围绕经济和产业发展,大力实施产业链强链补链固链建链行动。

  第四章 精准高效招大引强,推进招商引资扩量提质

  第一节 深耕产业链条招商

  围绕主导产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紧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先进地区的国内外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龙头企业,深入开展“链长制”、一对一、点对点精准招商,着力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进一步做大产值、做长链条、做强品牌,形成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十四五”期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40个以上(1-5亿元项目不少于180个,5-10亿元项目25个以上,10-20亿元项目不少于20个,2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5个),实现亿元项目到位资金600亿元以上。

  密切跟踪电子商务,商贸物流、金融等领域进一步开放的政策动态,围绕现代物流、高端旅游、特色文化等现代服务业,引进高端项目。打造来安经济开发区、汊河经济开发区、顶山—汊河新型功能区招商引资主战场,根据各自产业发展定位布局和现有产业基础,进一步明确招商方向,实行招商引资“清单制”,重点招引和承接产业链互补、功能配套互利、上市公司等项目,实现定向招商、精准招商。

  第二节 创新招商引资方式

  推行产业链链长联系推进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线索)制度,完善领导包保、一线办公、观摩调度、督查考核等机制,加强平台联动、部门协同,不断提升项目签约率、资金到位率、项目转化率。搭建定向精准招商平台,着力引进和培育处于产业链关键环节的领军企业。结合产业转型升级和重大项目功能定位,制定招商路线图,建立“十四五”招商引资重点企业库,持续开展集群化、精准化、目录式招商,招引更多顶天立地的重大项目和有影响力的“链主”企业、“龙头”企业、“旗舰”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与央企和知名民企的对口招商,依托“徽商回归”工程,加强与外省市安徽商会的交流合作,积极吸引徽商企业来滁投资发展,组织开展面向港澳台和境外的经贸招商活动,提高招商引资工作实效。深入推进网上招商、云端招商,借助网络平台高频宣传投资环境,推广vr实景技术运用,提升全县对外开放新形象。探索建立优秀企业家智囊团模式,为全县产业链导入、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

  第三节 打造“来•安心”营商环境品牌

  对标省外先进、省内一流,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一条例、一办法”,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制定实施更具含金量的政策措施,奋力打造“来•安心”营商环境服务品牌。

  打造更诚心的政务服务环境。树立“7×24小时不打烊服务”理念,创新政务服务系统,建设全县统一的线上线下政务服务大厅、统一的企业服务和重大项目平台、统一的企业法人服务卡、统一的投资项目代码以及统一的政务服务标准规范。创新政务服务模式,打破“碎片化”管理模式,构建审批和主管部门共享互通的信息平台,有效整合信息资源,为申请人提供优质服务。创新政务服务评价机制,加强营商环境评价结果应用。持续推进简政放权,进一步压缩审批事项,减少前置性审批,推动审批服务标准化集中办理。加快拓展“互联网 政务服务”,探索运用人脸识别、远程视频、天眼监控等技术,压缩减少现场核准和服务环节,创新便民利企审批服务方式。深化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完善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探索“不再审批”管理模式。建立政务诚信监测治理体系,建立健全政府失信责任追究制度,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九游会俱乐部j9入口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43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