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六届人大一次会议文件(16)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2年2月12日在杭州市滨江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杭州市滨江区人民政府代区长 郑 迪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杭州市滨江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和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2021年,全区上下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在省市党委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监督支持下,坚持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全面完成了区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绩,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亩均效益等综合评价,创新、两化融合发展等重要指数均居全省第一,列“中国幸福百强区”榜首。
(一)综合实力跃进攀升。一是经济体量持续增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两千亿大关、达2022.6亿元,增长11.3%,增速列全市第一;人均生产总值超37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达45.9万元,居全省第一。实现财政总收入406.99亿元,增长13.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2.89亿元,增长11%。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2.9亿元,增长1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6.7亿元,增长11.2%。实际利用外资9.1亿美元,货物进出口总额突破千亿大关。二是产业发展持续加速。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771.1亿元,增长16.6%;规上服务业营收3377.4亿元,增长19%,服务业综合评价居全省第一。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1596.2亿元,增长16%,数字安防、网络通信、生命健康产业分别实现营收1844亿元、2217亿元、284亿元。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1个,工业投资、高新产业投资分别增长182.8%、130.3%,杭州高新区(滨江)富阳特别合作区富芯半导体项目(一期)开工、总投资超180亿元,创历史新高。三是市场主体持续壮大。新增上市公司10家,累计达63家,基本实现每平方公里一家上市公司;新认定国高企433家、有效数突破1900家;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674家,居全省第一;新增注册企业15653家,累计达6.7万家,市场主体突破8万家。
(二)创新生态不断优化。一是创新平台加速布局。北航杭州研究生院建成,国家安防质检中心滨江实验室、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滨江创新中心正式揭牌。新增北航—德诺弱磁医学应用实验室等优质创新联合体1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家、重点企业研究院4家、研发中心56家,省级以上研发载体累计达501家。二是创新要素加快集聚。实施新一轮“5050计划”,新引进人才36927人,其中硕博人才9084人、高层次人才计划专家54人。交付人才房2008间、新配租2143间。新设政府引导基金子基金7只,累计参股35只,撬动社会资本近200亿元。新认定国家级孵化载体2家、省级9家,市级以上孵化载体累计达117家,在孵企业3548家。全国率先开展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试点,获批长三角唯一中国物联网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成功举办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生物医药全国赛、2021年全国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活动周(浙江分会场)、第二届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论坛等大型赛会活动。三是创新成果竞相涌现。新增专利授权量17916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6086件。入选国内首台(套)产品2项、省内首台(套)产品5项,新增省级重点研发项目36项,27家企业上榜“省创造力百强企业榜单”并包揽前七,均居全省第一。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科学技术奖29项、中国政府质量奖提名奖3项、省市政府质量奖各1项、中国专利奖6项,发布全国首个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团体标准,累计主导参与制定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38项,获省首批“科技创新鼎”。
(三)社会治理持续提升。一是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制定全域未来社区建设实施方案,缤纷、冠山、东信等16个社区列入省、市未来社区创建单位,列全市第一。深化物业服务企业红黑榜、“和滨江”物业纠纷调解机制,实施社工错时上下班制度。印发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办法实施细则,新增社会组织73家,区慈善发展指数居全省第一。二是数字技术广泛应用。发挥产业先发优势,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蹄疾步稳推进数字化改革工作,全市首个上线“数智滨江”总门户和五大综合应用,29个应用场景获省市试点,5个项目获省揭榜挂帅。建成全省首批“一网通办”示范大厅、全市首家“数字办税厅”,“平安工地通”入选省社会治理十大创新项目,“一码解纠纷”获“法治浙江十五周年十大最佳实践”,互联网产业园等热点区域治堵成为全市典型案例。三是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完成6个安置房小区综合整治,拆除保笼1.7万套,加装电梯414处、列全市第一。深化“平安滨江”建设,切实做好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工作,受理群众来信、来访、来电6.6万件,满意率达98.4%;扎实开展重点领域安全专项整治,积极做好防汛防台、地灾防治等工作,成功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圆满完成建党100周年等安保维稳任务,全区无较大以上事故发生。
(四)城市风貌明显改善。一是更新进一步加快。持续推进全域征迁清零,完成拆迁收购278户、交地6036亩。优化完善做地收储工作机制,全年实现经营性用地收储860亩、出让744亩。大力开展传统工业园区提升改造,完成长河工业园一期整体收购。推进留用地统筹开发,开工27村整村拆迁奖励指标、马湖、七甲闸、江三、山二等项目5个,总建筑面积达75.7万方。二是品质进一步提升。系统开展总体城市设计,列入全国首批国土空间规划优秀案例。杭州奥体主体育场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杭州奥体网球中心获中国钢结构金奖,区体育馆提升改造工程完工,安保中心、媒体中心建成。冠山路、时代大道、滨盛路下穿隧道、江南大道地下快速路顺利通车,科技馆街、坚塔街等“断头路”成功打通,数智恒生中心、智慧之门等城市地标精彩亮相。新增(优化)公交线路17条、定制线路5条,新增机动车泊位8884个。三是环境进一步美化。持续开展“美丽杭州”专项行动,创建市级“美丽河道”9条、省级“美丽河湖”1个,夺取首座“大禹鼎”,华家排灌站获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奖。北塘河游步道全线贯通,塘子堰等3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绩效评价居全省第一。建成口袋公园10个,新增绿化面积32.9万方,每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0.1802吨、远低于省市平均水平,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