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一网通办”,持续深化“综合窗口”“一业一证”“一件事”改革,拓展“秒批”“秒办”范围,力争所有常办审批事项达到全国最短时限。用好营商环境投诉举报监督专线、“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啄木鸟”工作机制,为群众和企业提供“永不下线”的精准服务。同时,持续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开放开明的人文环境、优质完善的要素保障环境,让企业家永远可以相信尧都。
深化改革创新。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强化国资国企考核管理。推动农村“三块地”改革试点,开展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严格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压减一般性支出,腾出更多财力保基本、保民生。加快推进新一轮机构改革,统筹推进金融、科技、基层治理等各领域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力争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7家、高新企业达到45家以上。加大人才支持力度,继续实行人才新政22条,用心用情做好高层次人才住房就医、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服务保障,着力打造青年发展型、人才成长型城市,让更多优秀人才扎根尧都、建设尧都。
壮大经营主体。扎实开展经营主体深化年活动,坚持“保、增、活、强”并重,推动经营主体数量与质量并提,力争各类经营主体总数达到11.5万户,涉税主体占比60%以上。支持华德、中贝两家市级“链主”企业和汾河制药等7家省级“链上”企业发展,支持山西建投临汾建筑产业公司争创古建全产业链省级链主企业,梯度培育“链主 链核 专精特新”企业。始终把民营企业家当“亲人”,把民营企业的事情当“家事”,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为企业家站台、撑腰、办事,旗帜鲜明支持企业家专注发展、做好企业。
各位代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营商环境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我们将全力去抓、全力去干、全力去拼,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六)坚定践行“两山”理念,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没有旁观者,人人都是参与者。我们将久久为功,持续发力,打好三大攻坚战,筑牢生态环境底线。
打好空气质量“退后十”攻坚战。在面源治理上,持续开展“净城行动”,加大主次干道和背街小巷清扫保洁力度;加强建筑工地监管,严格落实“六个百分百”措施;常态化开展禁煤区“三清零”、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禁焚禁烧工作。在移动源治理上,围绕创建绿色运输试点城市,加强柴油车管控,推动重点企业运输车辆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新能源替代。在工业源治理上,协同推进管理减排和工程减排,严格实行污染物排放浓度总量“双控”等措施,继续开展工业企业“创a退d”深度治理,扎实开展vocs专项整治,严格环保执法检查,推动区域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打好国考断面达优良攻坚战。严格河道治理。压实各级河长责任,紧盯入河排污口、雨洪排口,加大监测管控力度,全面排查整治河道“四乱”、污水管网错接、农村生活污水直排、农业灌溉退水等河道污染问题。严控工业废水。扎实推进重点企业水污染防治,加快宝珠、亨瑞达、大唐热电、临汾染化4家企业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确保工业废水零排放。加强水资源管理。坚持“四水四定”,节水优先,严查“小白龙”等违规取水行为,提高城市中水回用率,推动用水方式向节约集约转变。实施生态补水工程,做好涝洰河河道治理和生态基流保障工作。我们就是要通过全流域治理、全方位提质,真正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
打好土壤固废补短板攻坚战。严格落实“三废”监管,持续开展新污染物、塑料污染防治;扎实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从源头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持续推进垃圾分类“三化四分”,加快构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运、处理体系,多措并举保护土壤环境。
同时,坚定不移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扎实推进“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积极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大力发展零碳、低碳、负碳等新兴业态,着力打造绿色生态体系。
各位代表,生态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我们就是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环境,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仗接着一仗打,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努力打造美丽山西建设的实践样板。
(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把高质量发展成果持续转化为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大教育基础建设。加快平阳中小学、二中小学部、行知职业中学扩建等项目建设,持续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集团化办学”,促进师资有序流动、均衡配置。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弘扬教育家精神,做好“三名”创建工作,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强化学生教育主体地位,认真落实“双减”政策,坚持德育为先、五育并举,努力为社会培养更多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加快建设健康尧都。继续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加快东城体育馆、体育场建设,积极承接各类体育赛事活动,推动体教融合、体医融合、体旅融合,着力打造体育强区。有序推进中医院旧楼改造、妇幼保健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强化区人民医院重点专科建设,让群众享受更多“家门口”的优质医疗服务。持续开展健康教育等七大专项行动,完善健康服务体系,积极争创“国家卫生城市”。
持续推动稳岗就业。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活动,加强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技能培训,鼓励开展校园招聘,推动重点群体高质量就业。发挥“双创”平台作用,落实创业扶持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优化“零工市场”就业服务,推动用工就业精准对接,新增城镇就业7000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