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严守粮食安全底线和耕地保护红线,建好5.7万亩高标准农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优化“五园绿色”产业布局,发展“五园”面积6.5万亩,巩固提升“一乡一园”(34)5个,加快推进宁红创新产业园、高标准茶叶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强化茶产业发展支撑,争取茶叶、蚕桑产业成功申报省重点支持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加强修水杭猪、黄羽乌鸡、西港化红、宁州群体种等种质资源保护推广。支持引导蛋鹌鹑产业规范化发展,力争实现年产值5亿元;稳定生猪出栏62万头。培优育强农业经营主体,深入实施“头雁引航·雏鹰振飞”行动(35),力争培育优势龙头企业5家。全力推进品牌强农,力争新增“两品一标”产品8个、省级以上农产品品牌2个。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加快推进冷链物流骨干网赣湘鄂(修水)集配中心建设和招商。
深入推进乡村建设。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大力实施渣津、大桥、山口等7个集镇改造项目,积极推进“四融一共”(36)和美乡村建设。改造农村道路84.5公里、危桥19座,加快推进茅界线、大白线、x811(新湾至上杭段)等8个道路改造项目;全面完成骨干渠改造,整治山塘270座,实施奉乡水、北岸水等5条中小河流和庙岭大路、黄港月山小流域治理;巩固提升大桥、庙岭、溪口等片区水厂及管网;完成溪口110千伏变电站扩容提升工程,启动岗上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深入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大力倡导移风易俗,巩固绿色殡葬改革成果,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三)加快释放文旅活力,奋力引爆旅游消费增长点。用好用活修水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全力打造环境优美、要素优越、服务优质、品牌优秀的“四优”旅游品牌,力争全年接待游客和旅游综合收入均增长30%以上。
强化旅游基础支撑。坚持景区旅游、乡村旅游、城区旅游三箭齐发,构建“大旅游”格局,全面增强区域竞争力。建好旅游景点,围绕茅竹山、黄龙山、箔竹和朱砂古村等特色资源,大力引进精品旅游项目;加快推进修河两岸生态整治修复工程、白岭高山红哨、宁州水乡等项目,推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段)黄庭坚文化园、修水县山背文化遗址公园、东浒寨下马湾等项目建设。加强景区串联,以修河为纽带,宁州古城、双井黄庭坚文旅小镇为核心,串联宁州水乡、陈门五杰故里、东浒寨等特色景区,全力打造国家级修河旅游度假区。突出品牌创建,协调推进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支持宁州古城创建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鹿鸣谷和金龙山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宁州水乡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力争创建江西省3a级乡村旅游点2个;积极参与万里茶道联合申遗。完善基础配套,提升修水旅游集散中心功能,健全旅游集散中心至国家4a级景区和重要乡村旅游点公共交通体系。
培育多元旅游业态。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拉动力、融合能力及催化、集成作用,促进业态融合创新发展。深挖黄庭坚和陈寅恪两座文化高峰内涵,依托黄庭坚文旅小镇、陈门五杰故里景区,积极筹备纪念黄庭坚诞辰980周年暨江西诗派学术研讨会、义宁陈氏文化研讨、学术论坛等活动,打造精品研学课程,不断提升研学游热度。大力开展宁州古城运营招商,导入影视动漫、军事体验、研学教育、国风潮玩等系列主题,做活老城区特色小吃一条街,突出非遗文化特色,规划建设非遗体验馆、非遗街区、非遗院落、非遗巷道,促进文商旅融合发展,打造代表性文旅商业综合体。全面提升修河沿岸夜景层次,精心规划旅游航道,推动修河天街等特色街区繁荣升级,加快打造城南、城北2个夜经济市场,丰富鹿鸣谷亲子夜游体验,建设高品质“夜经济”体验区。持续深化“跟着赛事去旅游”发展理念,办好修水半程马拉松等高规格、高级别、高人气的赛事活动,打造体旅融合新业态。做大做优文创产业,促进宁河戏等非遗文化创新发展,精心编制黄庭坚诗词集,用好黄庭坚文化等题材,创作一批文艺精品。加强修水特产包装设计,打响“修水礼物”特色品牌。
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加强旅游路线设计,继续推出“一日游”“两日游”“多日游”等精品旅游路线。提升从业人员素养,坚持招引培育两手抓,不断充实旅游人才储备;定期举办培训班,持续强化旅游服务人员专业能力。做实旅游行业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全面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创新旅游宣传营销,按照“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亮点”要求,举办好樱花节、桐花节、皇菊节、杨梅节等特色节庆活动,积极承办“春光灿烂嘉游赣”暨《跟着诗词游江西》文旅推介、“通平修”绿色发展先行区第二届文旅消费季等专场活动,全力打响“修水,第一面军旗诞生的地方”“修水,一个诞生文化奇才的地方”“隔壁修水好遛娃”等旅游宣传口号;锁定南昌、武汉、长沙等目标市场,开展全媒体营销和精准营销,不断提升修水旅游影响力。加快推进智慧旅游二期建设,全面提升“一部手机游修水”平台。
(四)加快提升功能品质,奋力打造远怀近集魅力城。围绕打造三省九县区域中心城市定位,深入实施城市功能与品质再提升行动,聚力推进城市治理再优化、功能再完善、品质再提升,持续释放城市魅力和发展活力。
加强城市管理。持续开展城市清洁行动,大力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加强垃圾分类前端设施建设;规范管理疏导点、市场、出店经营、共享单车,确保市容市貌井然有序。加快推进完整社区建设,落实“红色物业”等社区治理机制,加强无物业小区管理。统筹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完善智慧城管指挥平台,推进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规范化、智能化水平。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红黑榜公示机制,推动城市更加文明和谐有序。
补齐功能短板。提升居住品质,加快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完成修江明珠、恒丰花园、时代华庭、西摆片区等7个老旧小区、住宅区改造,持续开展背街小巷改造,着力打造一批示范街、示范巷。完善便民设施,加快推进西黄公路改造,实施黄土坑城市路网、芦良大道人行道等道路改造提升工程,升级改造城北中心农贸市场和城南农贸市场,增设停车位1000个以上。增强城市韧性,有序实施中心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新改建雨污水管网160公里以上,建设智慧水务系统,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37)建设。补强对外交通,改造提升大广高速修水服务区,协调推动通修铜高速、g353罗溪至黄沙(修水段)公路改建工程开工建设,全力争取武咸(修)昌、长九等过境铁路列入国家新一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