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4年1月10日在宣城市
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宣城市人民政府市长 何淳宽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政府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拉高标杆、加压奋进,“追赶江浙、争先江淮”,全力拼经济、稳增长、惠民生、保安全,经济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7%,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
——纵深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积厚成势。宣城全域纳入上海大都市圈规划范围。长三角(宣城)产业合作区启动建设,“一区三片”空间布局拉开序幕。“一地六县”产业合作区宣城区域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22个、总投资1204.9亿元。沪苏浙在宣投资新建亿元以上项目320个,在建亿元以上项目实际到位资金880亿元、位居全省前三。全面启动长三角(安徽)生态绿色康养基地广德先行区建设。建成运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宣城科创中心。规划启动东部新区建设,编制完成东部新区发展规划和产业规划,培育沪苏湖宣发展轴战略节点。
——招大引强实现历史性突破。坚持把项目、招商、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旋律和生命线,强力推进工业强市“6543”计划,新签约、新开工、新投产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分别达612个、561个、417个,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16家、居全省第3位,总数达2224家、居全省第4位。新签约总投资110亿元华晟新能源10gw超高效异质结电池、100亿元广德寻钠钠离子电池等百亿级项目5个,其中投资112亿元宁国仕净高效太阳能电池、107.5亿元宣州宏润新能源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投产。签约5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3个,超近5年之和。连续两个季度获得全省投资“赛马”激励。
——主导产业加速集聚。组建市领导牵头的“2 3 4”产业链推进组,编制产业链发展规划和招商地图。顶格推进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主导产业,招引项目134个、总投资1274亿元。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产值分别达430亿元、700亿元,增长55%、17%,对全部规上工业增长贡献超九成,产业规模位居全省前列。华晟新能源公司成为全球产能最大的异质结电池制造商、全球最年轻光伏独角兽企业。中鼎集团跃居中国汽车供应链前30强。
——区域发展形象显著提升。全省季度“赛马”中,经济运行、营商环境连续三个季度稳居前列。创成全国第7个、全省首个“天然氧吧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获国务院督查激励。成功举办第十一届文房四宝文化旅游节、长三角地区国资国企联席会、第六届国际异质结大会、中国光伏行业半年会等重大活动。宣城在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形象地位加速提升,全市上下呈现出人心思干、人心思进的浓厚氛围。
一年来,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扩内需、优环境,经济发展积蓄新动能。项目建设扩量提质。落实常态化投资“赛马”机制,开展“三比三学三赶超”项目现场观摩点评,推进项目落地见效。列入省级重点项目清单879个,投资完成率126.2%、开工率105%、竣工率144.1%。参加全省集中开工动员项目279个、总投资1882.6亿元,开工率98.2%、纳统率92.5%,分别居全省第4、第5位。“双招双引”质效提升。调整优化招商机制,设立“5 2”招商局,持续推进产业链招商,产业契合度达80%以上。开展“投资安徽—宣城行”等招商推介活动72场,与江汽集团等省属国企合作项目25个。设立“宣城人才日”,升级人才强市28条、产业人才政策“宣十条”,赴180所高校开展招才引智活动,设立高校人才工作站27个,引进各类人才4.2万人、增长25%,入围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百强榜。消费潜力加速释放。更大力度实施恢复和扩大消费政策,出台“抢先机拼经济扩消费惠企业”10条举措,开展“品质生活·乐享宣城”促消费活动30场,发放消费券3050万元,带动汽车、餐饮等消费5亿元。电子商务网上零售额突破100亿元。宣州、宁国获评首批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建立政商恳谈会、“123”企业诉求督办反馈、周六要素保障会商等机制,解决178家企业反映诉求247个。全面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兑付资金3.94亿元、惠及企业1440家。《宣城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施行,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十八条”,聘任首批民营经济发展顾问,开展水电气专项提升行动,深化企业开办集成服务改革,新登记市场经营主体4.64万户。
(二)坚持聚产业、促创新,工业强市迈出新步伐。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居全省第3位,总数达33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59家、居全省第4位,总数达381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42.8%。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为2159家规上工业企业开展数字化免费诊断、910家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6家,居全省第2位。国家电动机产品质检中心(安徽)顺利通过验收。宁国高性能密封件产业集群入选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设立市本级产业基金8支、规模85亿元。在全省率先开展多层次资本市场资源普查,上市后备资源库企业达123家;新增广德森泰木塑、宁国博世科2家上市公司,总数达10家、居全省第5位。宁国、广德、宣州入选全省制造业发展综合10强县(区);旌德、广德、宁国入选全省制造业发展增速10快县。科技创新蓄势赋能。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446家、高新技术企业135家,创历年之最。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56.2%,居全省第4位。科技创新指数居全省第5位。全面完成规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三清零”任务,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34.1%,获批省企业研发中心42家、居全省第2位。设立2.6亿元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320个,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300亿元。新增授权发明专利650件。开放平台支撑有力。在开发区全面推行“管委会 公司”管理模式。强力推进亩均效益评价改革,消化批而未供土地3.43万亩,处置闲置土地7430亩,盘活低效工业用地7579亩。加快推进“三区一港”建设,综合保税区入驻企业31家;宣城国际陆港一期建成使用,宣城至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集装箱达3.2万标箱;建成跨境电商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和9610海关监管场所,实现跨境电商交易额26亿元、增长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