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打造创业之城。始终对市场经营主体高看一眼、厚爱三分,把工作干到心坎上,打造有温度的国际创业城市,努力成为全球创业者近悦远来的向往之城。一是聚焦机制最活。彰显国际化特质,迭代涉外服务十项举措,新增外籍商友卡应用2个以上;建设移民事务服务中心,进一步畅通外商来义通道,发放外商来华邀请函1万人次以上;举办国际青年人才创新创业论坛,打响“义路同行—全球青年创业培训”等品牌。深化商事登记确认制集成改革,实施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培育,推动市场经营主体突破115万户。谋划实施破产预重整机制改革,落地发行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质押融资30亿元以上。二是聚焦效能最佳。坚持“保姆式”全过程服务,让企业放心投资、专心发展、舒心生活。成立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建立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机制,打造义乌特色“一类事”服务场景10个以上。强化政务服务区域合作,拓展“跨区通办”城市10个以上,“一网通办”率达96%以上。大力推广“行政行为码”应用场景,实现宗地企业合规体系建设全覆盖。三是聚焦政策最优。加快建设省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示范县,全面落实《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不断增强民营企业家的获得感、成就感和荣誉感。上线新版“一网通服”平台,推动政策资金精准直达、无感兑付,全年减负80亿元以上。迭代“义起创业”2.0版,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000万元以上。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新增贷款600亿元以上,其中普惠小微企业贷款250亿元以上、制造业贷款90亿元以上。四是聚焦活力最强。建设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立健全人才评价体系,让各类人才在义乌找到舞台、收获梦想、成就理想。联合抖音、快手等打造高能级直播平台,实施直播电商“百人计划”,培育具有影响力的网红带货达人1000人以上。深化“四位一体”引才机制,精准绘制“人才地图”,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全年新增青年博士45名以上、高技能人才7000人以上、大学生4.5万人以上。
(五)打造产业之城。始终把产业作为立身之本,深化新型贸工联动,坚决挺起现代化产业的“硬脊梁”。一是招大引强。坚持“项目为王”,不断拓宽“4 x”产业链路,努力让更多代表新质生产力的龙头企业“扎根”、配套企业“扎堆”,力争招引百亿元项目4个以上、50亿元项目7个以上、10亿元项目22个以上、亿元项目70个以上。做大做强智能显示材料和绿色动力两大“万亩千亿”产业平台,推动规上工业总产值超1800亿元。二是投资争强。抢抓专项债、增发国债和超长期国债等政策利好,全力争取最大份额,新增建设用地指标6000亩以上。加快省“千项万亿”工程重大项目建设,力争列入省重大产业项目4个以上。落地开工吉利高端新能源汽车、正泰辅材等亿元以上项目100个以上,建成投产卡游总部、义芯等重大项目50个以上,加快欣旺达、正泰等项目达产。三是培大育强。牢固树立“留住本地优质企业也是招商”的理念,最大力度支持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加快安置高税无地企业,推进稠江印刷包装产业园、大陈数字服装产业园等3.0版小微企业园建设。推动传统制造业企业“上规升级”和专精特新发展,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4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5家以上、上市企业2家以上、“小升规”200家以上。加快产业数字化赋能平台建设,新建智能工厂10家以上。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整治d类企业50家以上,完成低效工业用地整治5000亩以上。持续提升工业用地容积率,实施“零增地”扩容改造60家以上。四是创新自强。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家以上、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00家以上,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设置率达60%以上,r&d经费占gdp比重达2.25%以上。加快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项目二期建设,浙大“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一期全面投用,支持复旦义乌研究院、浙大国际健康医学研究院申报省重点实验室。
(六)打造品质之城。始终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起笔世界眼光,落笔时代标杆,奋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让义乌越来越有大城市的样子。一是能级更高。围绕“一山一寺一镇一湖一江”,谋划提升佛堂旅游度假区,双江湖新区实施项目35个以上,蓄水区新增270万立方米以上,加快“绣湖时代”迈向“双江湖时代”;苏溪国际枢纽港建成一期项目;高铁新城先行开工建设北站房、梅山大道等涉铁、涉轨基础配套项目;谋划空港经济区,争取机场适应性改造,建成投用多功能新型国际货站。做大佛堂、苏溪城市副中心,加快上溪、大陈、义亭、赤岸特色发展。二是形象更优。不断刷新城市“颜值”、涵养城市“气质”。启动江南区块、下骆宅区块、徐江老工业区等更新项目5个以上,完成投资160亿元以上,交付回迁项目2个以上。联动城市体检,开展“城市家具”焕新行动,新增海绵城市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创建省级未来社区8个以上、风貌样板区3个以上、现代化美丽城镇示范镇2个以上。三是网络更畅。加快构筑“三轴六向”区域互联大通道,杭温铁路建成通车,义龙庆高速、甬金高速改扩建等开工,义永公路主体完工,诚信大道延伸、商城大道立交化改造、金融商务区地下环路等建成投用。
(七)打造幸福之城。始终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以政府有为让群众有感,努力让市民笑容成为城市最美市容。一是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和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全面绘就“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新画卷。深入开展全域未来乡村创建,加快和美乡村片区化试点,力争全市和美乡村建成率40%以上,新增省级未来乡村2个以上。做大做强乡村ceo和农创客队伍,培训“新农人”1000人以上。拓展“大李祖”共富联盟抱团发展模式,带动60%以上行政村年经营性收入达100万元以上。深入实施“义乌三宝”复兴行动,推进生猪、铁皮石斛全产业链提升,打响“上品”“大陈小集”等区域公共品牌,完成义亭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创建。二是优享全程可感。持续推进公共服务“七优享”,把公共财政的阳光雨露更多洒向民生。提升“幼有善育”,打造“15分钟婴育服务圈”,新增托位800个以上,争取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提升“学有优教”,力争通过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省级评估,推动省机电技师学院创建“省一流”,支持义乌工商学院跻身国家新一轮高职“双高计划”。提升“劳有所得”,开展稳企拓岗增就业专项行动,新增高质量就业村社30个以上。提升“病有良医”,加快儿童医院、中心医院感染楼等建设,支持浙大四院“三院一体”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国际医学中心,打响朱丹溪中医药文化特色品牌。提升“老有康养”,深化“居家 社区 机构”养老服务,实现镇街康养联合体全覆盖。提升“住有宜居”,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稳步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提升“弱有众扶”,推动共富型大社保体系建设,促进“政府救助 慈善帮扶”融合发展,持续加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三是生态全域向美。持续深化美丽义乌建设,让绿水青山成为义乌人民幸福的“不动产”。大力提升以义乌江为主轴,双江湖、植物园为核心的“一轴两心多片”滨水风貌带,进一步激活“城市绿色空间”,力争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位列全省第一方阵。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清废、治塑保卫战,确保国控、省控断面、跨行政区域交接断面水质ⅲ类以上,工业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90%以上。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新增光伏装机4万千瓦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