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平台提能。平台是新型工业化的主要载体。瞄准集聚化、专业化、高精化发展方向,高标准推进开发区提能升级,打造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资源集合的一流平台,争创省制造业星级园区。对标“2345”标准,提升苍山产业集聚区能级,优化商务、科研等功能规划,一期投产台升智能、三力士、奥锐特等项目,建成圣达生物项目,落地有机硅项目,二期开工中水回收、污水处理厂三期,加快推进矿地综合利用,完善配套设施。推进中德产业园建设,投用孵化中心二期。推进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投产沪冈真空泵,落地祥和轨道交通等项目。抓好台州湾新区“产业飞地”建设。
发展数字经济。数字经济是新型工业化的必然趋势。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推动数实融合,实现数字经济项目投资翻番。推进数字产业化,培育发展通信设备、智慧物联等产业,建设万胜未来工厂三期。推进产业数字化,加快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迭代升级新能源汽车热交换产业大脑,新增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2家、工业机器人110台。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建设,新增5g基站200个。
(二)聚力山城溪,绘就文旅融合新图景。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坚持文旅兴县不动摇,突出一山一城一溪,加强文化赋能,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让文化更富活力、旅游更有魅力。
提质天台山。天台山不仅是一座山水名山,更是一座文化圣山。围绕国赤、石梁、华顶、桐柏等核心片区,一体推进更新改造、转型提质,让天台山不仅兴盛于纸笔间,更兴旺在实景中。加强国赤片区风貌提升,推进国赤环线基础设施工程,加快花麦地、后山更新改造,完成五峰桥西南区块规划设计。加强石梁、华顶片区风貌提升,推进石梁景区扩容改造,加快镇区给排水工程,开工石梁山居、北部景区配套工程。丰富产品供给,创新冰雪旅游场景体验。加强桐柏片区风貌提升,加快“一心三苑”建设,完善天台山大瀑布(琼台仙谷)景区配套设施。深化浙东唐诗之路目的地建设,实施古道修复工程,串联各个景点、古迹,打造环山徒步线。加强天台山文化当代价值研究,办好2024和合文化全球论坛,推进和合文化国际传播基地建设,争取天台山申遗进入国家预备名录。
激活琵琶城。天台老城南宽北窄,俗称“琵琶城”,是各时代遗存荟萃的珍贵样本,也是历史文化传承的风貌展示窗口。把老城整体作为天台山景区的外延与拓展,以赭溪为纽带,整理延续街巷肌理,挖掘提炼文化符号,打造古城旅游新ip,争创5a级景区城。优化空间布局,坚持保护与利用并重、留改拆并举,高水平完成古城更新整体规划编制,完成老城强弱电、给排水、道路交通等设施提升专项设计,建立老城建筑数据资料库,打造迭代生长的活态博物馆。以小区块“收储 有机更新”为主要方法,针灸式、渐进式推进老城更新,加强建筑风貌塑造,开工老中医院、三井殿、下清溪等区块更新改造,完善赭溪-始丰溪交汇区域基础设施,完成人民路综合改造。丰富场景体验,联动赭溪、始丰湖、中山路,加强业态提升,导入沉浸式文娱新场景,发展夜间经济,实现“新旧共荣、游线成环”,让游客在老城感受烟火气、畅享慢生活。
扮靓始丰溪。始丰溪是流淌千年的一脉活水,滋养天台发展,促进文化交融。以始丰溪全流域为牵引,统筹两岸生态、文化资源,打造沿溪休憩带文化带。加强两岸风貌管控,有序推进沿线商业布局、节点改造、景观提升,优化绿道、游步道慢行系统,完成始丰溪全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谋划实施始丰溪支流治理,打造山环水绕、城水相依的生态共同体。依托沿线秀美山水、景区景点、古镇古村、农园果园,串珠成链、连线成片,做精始丰溯源、寒山神隐等乡村旅游线,提升寒明岩景区,谋划苍山顶高山旅游,发展户外露营、健康养生、运动休闲、研学旅行等业态,创建省养生旅游示范基地。
(三)聚力项目投资,厚积赶超发展主动能。项目是增量之源、发展之本。坚持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完善引进推进、投产达产机制,加强全流程全周期管理,以项目快进推动经济快上。
加强项目攻坚。深化晾晒比拼机制,全年实施重点建设项目158个,年度计划投资126亿元,加快天台抽水蓄能电站等重大项目建设,新开工工业项目20个、加快25个、投产25个,推动民间投资稳步提升,工业性投资增10%,制造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交通水利能源投资均增15%以上。加强谋划储备,聚焦交通、水利、城乡建设、民生补短等重点领域,把握新基建、新能源、新材料发展趋势,谋好项目,谋大项目,常态化储备项目270个以上。聚焦上级政策导向、资金走向,谋划储备一批特别国债、专项债、中央预算内投资、省“千项万亿”等领域项目,做深做实前期,争取更多项目纳入上级盘子。
全力招大引强。深入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聚焦乡贤招引、优质企业留驻,不断把“天台人经济”转化为“天台经济”。抓好产业回归,发挥县内上市、拟上市企业优势,引导企业将新上项目、募投项目等落地天台。抓好乡贤招引,用好20万在外乡贤资源,吸引更多乡贤项目回投、资源回流、总部回建。抓好以企引企,开展链主招引、基金招商、中介招商,引进一批“高大上、链群配、短平快”的好项目。树立“留商也是招商”理念,盯牢本地企业增资扩产项目。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5个以上,其中50亿元以上1个、10亿元以上3个,实际利用外资2800万美元以上。
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建强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推动“一类事”服务场景高效落地,努力让企业“进一扇门、办一揽子事”。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推行“多合一”、拿地即开工、验收即发证等模式,加强建设工程规划批后管理,规范提升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及时兑现惠企助企政策。强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推行“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机制。深化直通服务,真心实意为企业排忧解难,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提振市场信心,激发社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