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3年1月16日在贵溪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次会议上
贵溪市人民政府市长 潘 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喜庆之年,也是贵溪发展史上极不平凡、极为不易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多轮疫情冲击和极端天气影响,在省委、省政府,鹰潭市委、市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统筹做好战疫情、抗旱情、促发展、保民生、护稳定等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稳中求进的发展态势。全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620亿元左右,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8亿元左右,增长1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左右;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5371元和22193元,增长5.5%和7.5%。获评2021年度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先进县(市、区),排名全省第一。位列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第22位、县域高质量发展百强县第37位、投资潜力百强县第38位、工业百强县第68位、科技创新百强县第69位、综合实力百强县第74位。
这一年,我们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打赢了疫情防控阻击战。坚定不移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高标准落实疫情防控各项举措,以最快速度圈住封死捞干扑灭疫情。特别是“8.9”疫情发生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叶建春省长、史文斌秘书长、孙菊生副省长亲临我市指导,鹰潭市委市政府坐镇指挥,兄弟县市大力支援,全市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1.2万多名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同舟共济、全力以赴,取得了疫情防控阻击战、歼灭战的胜利。
在抗击疫情中,全市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医务工作者逆行出征,广大社区工作者、基层干部、政法干警、教师、志愿者等日夜奋战,全体企业家朋友、市民积极配合,凝聚起了同心抗疫的强大合力。在此,向全体参与抗击疫情的市民朋友、抗疫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这一年,我们真抓实干、稳中求进,保持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态势。先进制造业转型步伐加快。深入实施工业创新发展三年倍增行动,推进工业“强筋壮骨活血”[1]。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6家,实现规上工业营业收入2670亿元。82个技改项目有序推进,铜企业智能化改造率达80.3%。中科贵溪大数据产业园、贵网云数科技等一批项目相继落户,新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57家,数字经济产业园认定为省级数字经济集聚区。新增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5家、国家重点“小巨人”[2]企业2家、瞪羚[3]企业3家。11家企业入选江西民营企业百强,14家企业入选江西制造业民营企业百强。铜及铜加工产业集群被评为省五星产业集群。荣获全省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江西工业崛起“年度贡献奖”。现代服务业复苏步伐加快。茨荸弄历史文化街区、白鹤湖旅游度假区成为打卡新地标。象山书院重建、铜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项目稳步推进。打造塘湾唐甸月亮湾、雷溪溪望田野等乡村旅游特色亮点。发放大宗商品消费券860万元,举办电商促消费活动近100场,实现网络零售额17亿元。快递物流分拨中心投入运营,城乡电商物流实现高效配送。位列全国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第83位。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积极应对超历史旱情,及时启动抗旱应急响应,有效缓解受灾作物20.5万亩。全面推行“田长制”[4],建成高标准农田7.77万亩,完成粮食种植面积103.96万亩,粮食总产37.5万吨,油菜播种面积10.02万亩。新培育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5家、鹰潭市级龙头企业10家,成功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列入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县、全国整县推进为农服务综合体试点县、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县。
这一年,我们加压奋进、紧抓快干,推动了项目建设提速增效。“项目大会战”全面提速。省市重大项目完成投资34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任务的150%。力博广盛、恒越机电等项目开工建设,金泰合新材料、穿越光电等项目建成投产,柏里新区“五馆一中心”[5]、龙兴时代商业综合体等项目有序推进。招商引资全面提质。签约诺德股份年产10万吨高档电解铜箔项目,实现百亿级项目“零”突破。成功举办深圳数字经济暨电子信息产业推介会,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集中开工等系列活动,全年新入统项目78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3个;新签约项目88个,“5020”[6]项目16个。引进省外资金210.4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7亿美元。获评2021年全省开放型经济工作先进县,位列全省一类县(市、区)第一名。要素保障全面提效。成立项目谋划、土地等7个工作专班,建立省市县重大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常态化推进节假日“重大项目不停工、重点企业不停产、干部服务不停步”。在全省创新实施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实施棚户区改造攻坚行动,完成房屋征迁11.5万平方米、消化批而未用土地2500亩,布局调整和预支规划建设用地规模约1.1万亩。引导金融机构持续加大信贷支持,全年新增贷款88亿元。
这一年,我们迎难而上、奋发作为,取得了一批改革重大突破。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积极应对财政部、税务总局40号公告,及时出台稳经济“64条”、中小企业纾困解难“42条”等政策,开设“惠企政策兑现专区”,累计兑付金额11.5亿元。实施“企业安静生产期”[7]、“首违不罚”、“就业一码通”等创新举措,打造铜产业全链审批专区。“四个一”[8]智慧审批模式、驻企特派员等经验做法向全省推广。城乡融合不断强化。全市18个乡镇32宗606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成功入市,入市覆盖率达100%。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三个全覆盖”[9],城乡基础设施“五张网”[10]全域一体搭建,获评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教联体、医联体改革不断深化,54个农村小规模教学网点完成“撤点合并”,342名乡医实现“乡聘村用”。重点领域改革继续深化。稳步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和规范管理,在全省17个宅改规范管理先行县中排名第一。农产品质量“六化”[11]监管模式获国家农业农村部肯定。在全国率先探索“政、银、园、担”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合作模式,受理全省首起个人破产清算案件。完成全省首宗交易金额超百万元水权交易项目。发出全省首份“护山令”[12]。国资国企改革纵深推进,市国控集团资产总额达630亿元。